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7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3760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982.
Jia R  Tai FD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4):375-378
发育过程中行为神经内分泌环境能够调节解剖和生理的长期变化,产生深远的行为效应,所以神经内分泌环境在幼体发育及其行为生理特征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神经垂体激素、类固醇激素及它们的受体在社会行为发育中的行为神经内分泌效应;指出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使人们重视人类发育过程中双亲行为和激素作用对儿童社会行为及其相关神经内分泌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3.
984.
化感水稻种质资源鉴定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种资源化感作用的鉴定评价与深入研究是化感水稻品种选育的基础.本文概要介绍了化感水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方法、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机理以及化感特性遗传与基因定位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水稻化感作用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85.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H9N2亚型AIV传播途径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通过基因重排方法,产生两个表面基因来自A/Chicken/Guangdong/SS/94(H9N2)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株和其余基因来自A/Chicken/Shanghai/F/98(H9N2)AIV株的3株H9N2亚型重排AIV,动物传播性试验发现A/Chicken/Shanghai/F/98(H9N2)株、A/Chicken/Guangdong/SS/94(H9N2)AIV株和3株H9N2亚型重排AIV都可以经直接接触途径传播;在粪便接触途径下,3株重排AIV都不经粪便接触传播;只有A/Chicken/Shanghai/F/98(H9N2)株和重排AIV RF7/SSHA能经过气溶胶途径传播。HI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以上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H9N2亚型AIV的NA基因与H9N2亚型AIV气溶胶传播途径有重要的关系,即1998年中国大陆H9N2亚型AIV大流行可能是因为病毒获得气溶胶传播途径的特性,推测病毒的NA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6.
黄、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幼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万瑞景  孙珊 《动物学报》2006,52(1):28-44
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北斗号”生物资源调查船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用表层水平拖网的调查方式对黄、东海鱼卵、仔稚幼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秋季和春季分别设置66个(黄海26个,东海40个)和98个(黄海46个,东海52个)调查站。每站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3.0nmile/h。调查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季所采集到的鱼卵和仔稚幼鱼样品共62种以及鳗鲡目和飞鱼类两大类,鉴定到种的44种,隶属于9目33科40属;还有10种仅能鉴定到属,6种和飞鱼类仅能鉴定到科,1种和鳗鲡目一大类仅能鉴定到目以及1种不能识别。优势种为、鲐、带鱼、棱、黑鳃梅童鱼、绿鳍鱼以及多鳞、鼠、大泷六线鱼、细纹狮子鱼等。2000年秋季,从黄海和东海分别采集到16粒鱼卵、107尾仔稚幼鱼和495粒鱼卵、116尾仔稚幼鱼。鱼卵、仔稚幼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6.92%、38.46%和65.00%、40.46%,平均密度分别为0.6粒/站、3.6尾/站和12.4粒/站、2.8尾/站。2001年春季,从黄海和东海分别采集到3粒鱼卵、61尾稚幼鱼和17587粒鱼卵和1560尾仔稚幼鱼,鱼卵、仔稚幼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17%、39.13%和57.69%、48.08%,平均密度仅分别为0.07粒/站、1.3尾/站和338.2粒/站、30.0尾/站。秋季,黄海区的硬骨鱼类进入产卵末期,而东海区才刚刚进入产卵末期。春季,黄海区的硬骨鱼类刚刚进入产卵初期,而东海区已进入产卵盛期。此外,对秋季和春季鱼卵和仔稚幼鱼的数量分布以及鼠、、棱、多鳞、少鳞、黑鳃梅童鱼、小黄鱼、鲐、带鱼、绿鳍鱼、大泷六线鱼和细纹狮子鱼等优势种类的鱼卵和仔稚幼鱼数量分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2000年和2001年黄海区鱼卵、仔稚幼鱼的种类组成与1985年和1986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与黄海区渔业资源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是相符合的。从而说明人类的长期捕捞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种群交替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7.
将750尾建鲤随机分成5组,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4.0%大黄蒽醌提取物。从2005年7月到9月连续投喂70d后,对鱼体进行高密度应激,测定其生长、应激前后血液皮质醇、血糖、溶菌酶等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前添加大黄葸醌提取物提高了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鱼体丰满度、血液溶菌酶活性,降低了饵料系数与鱼体死亡率,但是与大黄葸醌提取物的添加水平不成线性关系,其中2.0%试验组还显著降低了血液皮质醇。高密度应激1d后,各组血液中的皮质醇、血糖、溶菌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照组最高,添加1.0%和2.0%大黄蒽醌提取物的试验组相对较低。应激前后各组鱼的攻毒试验表明:除应激前添加1.0%和2.0%大黄蒽醌提取物的组没有死鱼外,其它各组都有死鱼,其中对照组死亡率最高。因此添加1.0%-2.0%大黄蒽醌提取物提高了机体抗应激能力,并对病原菌感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了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988.
F1代西藏小型猪早期生长发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西藏小型猪早期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对本基地F1代西藏小型猪的体重、体长、胸围、体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西藏小型猪体型小,生长性能稳定,生长速度与原产地西藏小型猪基本一致;西藏小型猪的体温、呼吸次数和心率与原产地西藏小型猪相近,且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1代雌雄间除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和尿素氮外其他指标也基本一致,大部分指标与人接近。结论由于西藏小型猪体型小、生长性能稳定,血液生理生化值与人类相近,因而是理想的医学研究用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989.
罗布麻药用部位的形态鉴定与标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罗布麻药用的部位的形态鉴定与标准,和采挖(收)时间及其它有关事项提出个人初步看法,供有关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90.
氮磷限制对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宇  张玉娟  王朝晖 《生态科学》2006,25(1):17-20,24
在实验室研究了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在N、P单因子营养限制(N:500μg.L-1,P:74~0.74μg.L-1和P:74μg.L-1,N:500~5μg.L-1)条件下的生长和孢囊形成。结果显示N、P限制不利于锥状斯氏藻的快速生长,其中低P对细胞生长的限制作用更显著。其孢囊形成率在15~99%之间,中度N限制能促进孢囊的形成,形成率几乎可达100%。孢囊一般在对数生长期结束、细胞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开始形成。但由于接种后营养盐浓度的急剧降低,营养极度限制组孢囊可在接种后第1d就开始形成。结果显示稳定生长期孢囊的大量形成大大降低了锥状斯氏藻营养细胞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赤潮的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