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7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3760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金果榄植株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光照强度为自然光强的100%、52.7%、33.2%和15.8%四种处理,测定其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叶绿素、生物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低光照强度处理的光合速率均高于100%自然光照处理,33.2%处理最高,显著地高于52.7%处理和15.8...  相似文献   
942.
为探讨过表达外源α2,3-唾液酸转移酶(ST3Gal Ⅰ)对乳腺癌MCF-7细胞粘 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pEGFP-N1-ST3Gal I真核表达载体.采用GenEscortTM Ⅱ包裹后转染MCF-7细胞. MCF-7细胞为3组:未转染组 (M)、转染空质粒组 (P) 和转染ST3Gal I组 (ST3); 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EGFP ST3Gal I的表达.采用 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分析转染后MCF-7细胞ST3Gal Ⅰ基因mRNA水平和 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ST3Gal Ⅰ下游产物细胞表面α2,3-唾液酸含量;采用细胞粘附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基质胶Matrigel粘附、迁移和侵袭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荧光显微镜下P组细胞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 布,而ST3组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RT-PCR与Western印迹也证实了外源 ST3Gal Ⅰ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其下游产物细胞表面 α2,3-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M、P组相比,ST3组表现为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利用转染技术可明显提高外源ST3Gal Ⅰ在MCF -7细胞表达,明显增加MCF-7细胞与胞外基质(ECM)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形成肿瘤入侵表型,将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43.
原癌基因Ets-1,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血管生成及预后密切相关.通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ts-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ts-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7%(65/97),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0%(0/30)(P<0.001).Ets-1阳性率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RT-PCR结果显示Ets-1 mR-NA在20例癌组中和癌旁组中的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0.5570±0.0593和0.2965±0.0869(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ts-1阳性组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模型显示Ets-1不是NSCLC患者的独立影像因素(P>0.05).结果表明,Ets-1的表达在NSCLC的浸润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对NSCLC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4.
浅谈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发育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实验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参差不齐和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实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对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同类高校该课程实验教学有所借鉴和参考,共同完善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45.
苹果酸合酶是乙醛酸循环的关键酶之一。E.coli中苹果酸合酶A(malate synthase A,MSA)由aceB基因编码。根据E.coli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aceB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ET-29b(+),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MSA。经IPTG诱导,MSA在E.coliRosetta(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纯化的MSA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约为60 kDa,最适反应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是pH值8.0、30℃。纯化的蛋白质在Mg2+存在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活性,其对乙酰辅酶A的Km和Vmax分别是8.07μM和3.6μM/min。此外构建了MSA和苹果酸合酶G(MSG)基因敲除菌株MG::ΔaceB和MG::ΔaceBΔglcB。研究发现缺少MSA的E.coli突变菌株在乙酸中的生长速率要比野生型菌株慢很多,表明MSA对大肠杆菌在乙酸中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MSG虽然能部分补偿MSA的作用,但是包含MSA的乙醛酸旁路是更有效的乙醛酸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946.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表达PES1基因,研究其对乳腺癌ZR75-30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乳腺文库为模板,PCR扩增PES1基因,克隆到pCDH载体,构建成pCDH-PES1,将其与包装载体共转293T细胞,包装成Lenti-PES1慢病毒载体并测定病毒滴度,感染乳腺癌ZR75-30细胞,Western印迹鉴定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947.
台湾位于热带至亚热带之间,周围海域有黑潮流经,海水终年都很温暖,因此沿岸海域只要有硬底质的地方,大多有珊瑚分布。位在台湾南端的垦丁海域,以及纬度较低的兰屿和绿岛,拥有相当发达的珊瑚礁;而在台湾北部沿岸海域就只有珊瑚生长,并没有明显的珊瑚礁形成,主要是由于冬季水温太低和侵蚀作用强烈的限制。早在一千多万年前,当台湾还未露出海面时,珊瑚礁就在台湾岛的基底上发育;后  相似文献   
948.
目的考察胡桃楸提取液对肿瘤细胞Hela、K562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用MTT方法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端粒酶PCR ELISA试剂盒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端粒酶的影响。结果 Hela细胞24、48和72 h的LD50分别为406.18μg/mL、319.48μg/mL和112.84μg/mL。K562细胞24 h LD50为154.50μg/mL。HLF细胞LD50为918.69μg/mL。胡桃楸提取液可抑制Hela细胞和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对HLF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不大。结论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细胞、K562细胞有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对HLF细胞杀伤不大。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端粒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949.
目的对安徽4个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进行鉴定,旨在阐明感染牛隐孢子虫主要虫种。方法采用PCR和Nested-PCR方法分别对4个分离株18S rRNA、HSP70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所测定的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它们同源性和构建种系发育进化树,以确定各分离株与其他隐孢子虫虫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1)它们的18S rRNA基因和HSP70基因与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AY954887相似性可达88.3%和98.3%;(2)在遗传进化树方面,它们与AY954892(河南株)亲缘关系接近。结论此次分离的4个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  相似文献   
950.
目的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胡桃醌抗肿瘤活性和毒性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和局部注射两个给药途径观察胡桃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①以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发现该剂量胡桃醌对肿瘤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NK细胞活性检测发现,600、300μg/kg胡桃醌对裸鼠免疫功能有影响(P均<0.01),150μg/kg胡桃醌则没有影响(P>0.05);与阳性对照组(5-Fu)相比,60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300和15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果提示胡桃醌对小鼠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②以4.5、3和1.5 m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抑瘤率分别为为78.24%、66.57%、48.94%;4.5、3 mg/kg胡桃醌的抑瘤作用可与阳性对照组比拟(P均>0.05)。但4.5 mg/kg胡桃醌组裸鼠出现明显的皮下脂肪减少、消瘦,并有死亡现象。③以pH 7.4和pH 4.0的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局部给药,结果发现不同pH(pH 7.4或4.0)600、300μg/kg的胡桃醌局部注射抑瘤作用与阳性对照组(5-Fu)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pH的150μg/kg胡桃醌抑瘤作用不明显。同一浓度不同pH药物的抑瘤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pH 4.0的胡桃醌组肿瘤细胞肝转移较少。结论胡桃醌不同给药途径均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物安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