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4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中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拟染色体在初级精原细胞中形成。在初级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先附着于核膜内侧,该处核膜崩溃。并在拟染色体前体物质的内侧,新核膜形成。新核膜将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分隔出细胞核之外。新核膜呈凹陷状。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集中于该凹陷中,并聚集成拟染色体。新核膜上有较大的空隙。核内还有少量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通过该空隙进入核表面的凹陷中,并结合到拟染色体上。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 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认为的核内物质通过核孔排出核外的方式不同,似可表明核内物质向外运输存在着另一种机制。拟染色体形成后不久就与线粒体结合,并离开核凹。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拟染色体又与线粒体分离。  相似文献   
122.
聂常青 《生物学通报》2003,38(10):49-51
生物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科技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很好形式。借助这一组织形式 ,在活动课中我带领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开展了“光照对马铃薯块茎着生部位的影响”的探究活动。1 教学内容分析利用无土栽培技术 ,通过含全部必需矿质元素的溶液培养法 ,分别对马铃薯的根和茎在照光和遮光条件下进行培养。这一探究活动过程与教材中的知识结合点很多 ,几乎涵盖了高二教材的各章内容 ,如光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环境对生物表现型的影响 ;生物的变异 ;植物的水分代谢——吸收和散失 (吐水现象 ) ;植物的矿质营养——必需元素、…  相似文献   
123.
本文报道了木兰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木兰叶拟茎点霉 Phomopsis magnoliae和白兰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micheliicola。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探讨HSF2 mRNA在热应激和超生理剂量睾酮诱导恒河猴生精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变化,我们建立了手术诱导单侧隐睾和注射大剂量11酸睾酮(TU)恒河猴动物模型,应用3′末端标记分析(TUNEL)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睾丸细胞的凋亡信号和HSF2的表达变化。TUNEL结果显示热应激和超生理剂量睾酮能够诱导生精细胞出现凋亡信号,它分别于处理后第5天和第30天达到最强,表明热应激和睾酮干扰精子发生可能是通过生精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实现的。HSF2 mRNA水平在生精细胞凋亡早期(凋亡信号达到最强以前)略有降低,而在凋亡高峰期之后其表达急剧下降。Hsf2基因与我们以前研究的Hsp70-2基因的表达具有时间上的相关性,表明HSF2蛋白可能调控Hsp70-2基因的表达,而且HSF2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精子的发生以及抑制生精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5.
天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朽木生地衣植物生态分布的DCA排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DCA排序方法对天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朽木生地衣植物的分布格局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朽木生地衣植物.分布于海拔800 m的主要地衣种类有脱落网衣(Lecidella elabens Fr., Kgl)、柳茶渍[Lecanora saligna (Schrad.) A. Zahlbr]等.分布于海拔900~1 100 m的有 刺小孢衣[Bryoria confusa (Awas.) Bodo & Hawksw]、叉小孢衣[Bryoria furcellata (Fr.) Bodo & Hawksw]等种类.分布于海拔1 300~1 760 m的有 粗皮石蕊[Cladonia scabriuscula (Del.) Leight.]、亚鳞石蕊[Cladonia subsquamosa (Nyl.) Vain]等种类;分布于海拔1 800~2 300 m的有 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nigricans (Flk.) Moberg]、美丽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rubropulchra (Degel.) Essl.]等种类.  相似文献   
126.
郭英兰 《菌物系统》2002,21(1):17-20
本文报道了3个新种:生于款冬Tussilago farfara上的款冬尾孢Cercospora tussilaginis,生于参薯Dioscorea alata.和薯蓣属Dioscorea sp.上的薯蓣生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dioscoreicola,生于云南金刁木Barringtonia yunnanensis上的玉蕊生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barringtoniicola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生于老鹳草属Geranium sp.上的老鹳草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geranii。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和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27.
本文报道采自广东热带地区的15种半知菌,其中有4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寄生在毛麝香 Adenosma glutinosum (L.) Druce上的毛麝香假尾孢 Pseudocercospora adenosmae Y. L. Guo,生于柑橘属Citrus sp.植物上的柑橘假尾孢 P. citri Y. L. Guo,生于木防己属Cocculus sp.植物上的木防己生假尾孢 P. cocculigena Y. L. Guo,生于腺萼木属Mycetia sp.植物上的腺萼木假尾孢P. mycetiae Y. L. Guo,生于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 L.上的西番莲生尾孢Cercospora passifloricola Chupp和生于吴茱萸属Evodia sp.植物锈菌春孢子器上的春孢器生枝孢Cladosporium aecidiicola Th黰.。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28.
郭英兰 《菌物学报》2001,20(3):304-305
钉孢属的2个新种和1个新组合生于参薯Dioscoreaalata和毛胶薯蓣Dioscorea subcalva上的毛胶薯蓣钉孢Passalora dioscoreae-subcalvae,生于薯蓣属Dioscoreasp.上的薯蓣生钉孢Passalora dioscoreiicola,和生于山麦冬Liriope spicata和沿阶草属Ophiopogon sp.上的麦冬钉孢Passalora liriopes。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29.
钉孢属的2个新种和1个新组合: 生于参薯Dioscorea alata和毛胶薯蓣 Dioscorea subcalva上的毛胶薯蓣钉孢 Passalora dioscoreae-subcalvae ,生于薯蓣属Dioscorea sp.上的薯蓣生钉孢Passalora dioscoreiicola,和生于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和沿阶草属 Ophiopogon sp.上的麦冬钉孢 Passalora liriopes。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HMAS)。  相似文献   
130.
植物病毒协生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病毒协生作用分布广,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中协生作用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基因工程植物的商品化生产.本文对植物病毒协生作用的类型和特点、协生作用中病毒与病毒、病毒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