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刘丽珍  关庆义 《昆虫知识》1994,31(6):360-362
近年来,小木蛾HolcocerusinsularisStauainger危害山植树日趋严重。据在鞍山市旧卜区唐家房乡、海城接文镇、什司县镇等地调查,受该虫危害株率达30.7始,年危害死树率为l拓。如海城什司县镇,70年代产山植50万kg,而现在只产20万kg,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索防治危害山植树的小木蠢蛾的有效途径,我们曾应用氧乐果点涂初孵幼虫,磷化铝片堵蛀孔等化学防治方法,但由于山植木蚕蛾幼虫活动场所隐蔽,药物接触困难,效果不佳。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开展了应用芜青夜峻线虫Stei。er。emafelt。aeAgrlotos的防治试验,现将试验…  相似文献   
12.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张觉晚,王沅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45)PrincipalTechniquesofRationalUseofPesticideforEcologicalControloverTeaGresnLeaf...  相似文献   
13.
果树介壳虫寄生蜂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壳虫是果树的重要害虫,研究利用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是果树介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论述了果树介壳虫寄生蜂资源的研究,报道了小蜂总科寄生蜂5科25属63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研发和使用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的生物农药,也是未来发展绿色农药的一个重要方向。【方法】利用包含水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 PXO99A的NA培养基琼脂平板,从水稻根际土壤中筛选能抑制Xoo生长的链霉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活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剪叶法接种Xoo到水稻叶片后,再喷施杀粉蝶菌素溶液(0.1 g/L),2周后测定叶枯症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高产杀粉蝶菌素的发酵培养基;采用PacBio SMRT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用于比较HSW2009与其他链霉菌在全基因组水平的亲缘关系。【结果】分离到一株对Xoo生长有强抑制活性的链霉菌HSW2009,其活性代谢产物为杀粉蝶菌素A1(piericidin A1,简称PIE);喷施PIE可以减轻Xoo在水稻叶片内的侵染;优化HSW2009高产PIE的发...  相似文献   
15.
李哲  李璇  崔婷婷  任云 《微生物学报》2023,63(9):3560-3573
【目的】本文借助基因编辑技术在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中敲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编码基因TvRpd3,来研究TvRpd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提高木霉病原菌拮抗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融合PCR和同源重组策略构建了TvRpd3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通过对峙培养、表型观察、免疫组化检测、代谢组学分析等系统比较TvRpd3基因敲除前后菌株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病原菌拮抗能力以及田间防治效果等。【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缺失TvRpd3基因的木霉工程菌(?TvRpd3)对多种病原菌表现出了更强的对峙抑制效果,其所产的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烟草黑胫病和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提高了62.27%、57.45%和70.71%。同时,敲除TvRpd3基因也显著改变了木霉工程菌所产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和产量,抗生性物质的产量大幅提高。【结论】绿色木霉TvRpd3基因及其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提高绿色木霉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涛 《昆虫知识》1993,30(6):354-356
<正>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是为害柑桔的常见害虫,在各桔园普遍发生,有时危害较为严重。据报道,人工引移释放天敌,能有效地防治其危害。为了探明我区黑刺粉虱寄生蜂的种类及寄生情况,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方法 选择黑刺粉虱发生较多的10年生温州蜜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由病原菌Sclerotium denigrans侵染引起的平贝母菌核病是其主要的鳞茎病害之一,给平贝母种植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目的】筛选出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方法】以平贝母菌核病作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平板对扣法、圆盘滤膜法与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检测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挥发性成分;二硝基水杨酸(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比色法测定木霉菌的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室内防效试验验证其对平贝母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平板对峙试验发现木霉菌F1、F2和D6对平贝母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91.06%、87.00%和86.12%;平板对扣法发现木霉菌E17和A26对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率分别为74.96%和75.86%;圆盘滤膜法发现菌核病菌在F2、C6、D3、F4、A26、B30、D4和D6的琼脂培养基上均不生长,抑菌率达100%;发酵液抑菌试验表明木霉菌D3抑制效果最强,可完全抑制菌核病菌的生长,抑菌率为100%;对A26、D4、E8、E17和D3这5株木霉进行GC/MS挥发性产物分析,在E17发现了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戊基-2H-吡喃-2-酮等活性物质;DNS比色法发现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的木霉菌为F1;室内防效试验测定发现D3能明显抑制平贝母鳞茎菌核病的病变,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潜在的生防活性。【结论】木霉菌D3在防治平贝母菌核病中是极具开发价值的菌种。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 BLS)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侵染引起,已成为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一个重要病害。为了筛选防治BLS的生防菌,以Xoc野生型菌株GX01为指示菌,采用含菌平板稀释法和牛津杯法,从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Xoc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编号为GX-H6。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和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拮抗实验表明,B. safensis GX-H6菌株能够对多种黄单胞菌以及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尤其对引起水稻发生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BB)的稻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拮抗效果最显著。温室和田间水稻植株试验表明,GX-H6菌株能较好地防治BLS和BB。对GX-H6菌株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该菌株的基因组中拥有与抗真菌、环境竞争相关的基因,同时也拥有地衣杆菌素(lichenysi...  相似文献   
19.
害虫微生物防治系统是复杂的多目标复合生态系统.对系统进行多目标效益评价有助于了解系统现状,遴选最佳防治技术,根据害虫防治的一般要求,结合微生物防治的有关特点,建立了害虫微生物防治的目标体系.对基于估计相对位置的方案排队法和混合优序图法分别进行改进,用改进算法对系统进行效益评价和方案择优,给出了计算软件.同时指出,在生态系统的评价管理中,多目标决策方法是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20.
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杂食性检疫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主超过350种,尤其喜欢禾本科作物,特别是玉米,具有迁飞能力强、繁殖能力强、暴食性和抗药性进化快的特点。该虫最初于2019年1月由缅甸入侵我国云南省,现已蔓延至我国26个省份。为全面了解和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本文对其分布范围、扩散途径和原因、生活习性、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