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4篇
  免费   1331篇
  国内免费   3174篇
  14159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528篇
  2022年   557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846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77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质膜Ca2+-ATPase (PMCA)是P型ATPase家族的一员,在真核细胞中主要负责信号刺激后胞内高浓度Ca2+的清除扫尾工作,并对维持静息状态下较低Ca2+浓度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PMCA的一级结构已被确定,拓扑学结构显示,它有10个跨膜区和3个胞浆功能区.它的4个编码基因可产生4种亚型(PMCA 1~4),这些亚型在功能与分布上存在差异.PMCA的活性可被钙调蛋白等多种因素调节,这与其结构特征息息相关.近年来,PMCA已被证实与脂筏结构有一定关联,它在信号传导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也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对PMCA的结构、亚型和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一种对蟾蜍心脏功能影响较小的固定方式,适用于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的固定方式。方法:将一定数量的蟾蜍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捣毁大脑和脊髓组、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模拟Ⅱ导联分别将麻醉组、捣毁组蟾蜍连接RM6240,进入心电图实验模块,观察并记录两组组蟾蜍的处理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蟾蜍经过处理后痛觉、肌张力、呼吸的对比情况。快速游离三组蟾蜍的心脏,4%甲醛固定,30%蔗糖溶液脱水,修剪后冰冻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查。结果:①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固定效果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相当。②给药前后麻醉组蟾蜍的心电图变化幅度小于捣毁前后捣毁组蟾蜍的心电图。③与对照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相比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破坏程度小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结论:在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中对蟾蜍进行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是一种优于捣毁蟾蜍大脑和脊髓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3.
神经肽与学习记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高级功能之一,主要阐述了各种神经活性对学习和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本文研究一类具Holling-Ⅳ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对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得知系统正解都是有界的;因此,当平衡点不稳定,系统至少存在一稳定的极限环.本文还运用Poincare形式级数法,得到了正平衡点至多为二阶稳定细焦点的结论.并基于Hopf分支理论得知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至少存在两个极限环.  相似文献   
115.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处于此状态的细菌不但丧失了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而且具有与原菌相似的致病性,成为可以逃避检测的"隐性"传染源,对周围的环境及人类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作为公认的未可培养微生物,它一直是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公共卫生检验检疫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为开发环境中的未可培养微生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机遇.其中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宏基因组技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随着各种细菌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实验室模型已日臻成熟,这为开发和利用未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6.
早幼粒白血病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陈竺(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非随机染色体易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旧血病、淋巴瘤)的发病原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也是人类基因组研究中肿瘤相关基因分离方面的重要内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I。)是白血病分子生...  相似文献   
117.
118.
《生物技术通讯》2004,15(6):595-595
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地处中国药谷——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一家蓬勃兴起的生物制药企业。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浦东重点功能开发区,园区特设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是我国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迄今为止,已有9个国家级医药科研机构和多家跨国制药公司入驻张江。  相似文献   
119.
Smad4是一种抑癌基因,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在TGF-β超家族的信号转导途径中处于中枢地位,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非常活跃。本介绍了Smad4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等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0.
昆虫围食膜是由昆虫中肠上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薄膜状结构,主要成份是几丁质、蛋白质和多糖,是昆虫抵御外界侵害的第一道天然屏障,能够保护中肠上皮细胞不受机械损伤并且能够抵御病毒、细菌及其他有害物质,防止化学损伤.昆虫病毒增效蛋白、荧光增白剂和几丁质酶等生物防治促进因子通过与围食膜上特异位点的结合,能够破坏围食膜结构,加速病原微生物对害虫的感染进程.就围食膜组分、结构、功能以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且论述了以围食膜为害虫生物防治靶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