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98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卓琦 《动物学研究》2013,(5):519-530
Kisspeptin是近10年新发现的调控动物生殖内分泌的关键因子,是kiss基因所编码的多肽产物,属神经内分泌肽类激素,为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的内源性配体。Kisspeptin具多个功能性的分子结构形态,在鱼类中,主要结构形式为Kisspeptin-10肽。Kisspeptin/GPR54系统在生殖中具重要功能。该文综合现有研究资料,就Kisspeptin在鱼类生殖内分泌调控中的概况、Kisspeptin神经元在鱼脑中的分布和定位、鱼类Kisspeptin分子的多态性、Kisspeptin调控鱼生殖内分泌的功能多样性、Kisspeptin调控鱼类生殖内分泌的机制、Kisspeptin的分子进化以及Kisspeptin和其他功能分子对鱼类生殖内分泌的协同调控进行了初步阐述,同时对Kisspeptin在鱼类生殖内分泌调控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GS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螺螨酯的分子抗性机理。【方法】利用RT-PCR克隆了二斑叶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基因 cDNA 全长序列,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分析GST基因在二斑叶螨的螺螨酯抗性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获得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2个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uGSTd1和TuGSTd2 (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 KC445659和KC445660)。序列分析发现, TuGSTd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8 bp, 编码215个氨基酸, 分子量约为24.47 kDa, 理论等电点为5.49; TuGSTd2的开放阅读框为648 bp, 编码215个氨基酸, 分子量约为24.57 kDa, 理论等电点为6.3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与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Delta家族的GS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 TuGSTd1和TuGSTd2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敏感品系的5.60和3.75 倍。【结论】 GST基因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 据此推测GST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其对螺螨酯的抗性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3.
涡虫由于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而成为发育生物学及再生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此外,其在有性生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也备受人们关注。目前,涡虫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主要围绕两个热点问题开展工作:1.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转化的诱因及机制的探讨;2.生殖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有关生殖转化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涡虫的性化相关事件以及性化物质的本质探索;截至目前已克隆并对其表达和功能进行探讨的涡虫生殖相关基因主要有DjPTK1、vasa-like 基因、DeY1、Drygnanos相关基因以及Drpiwi-1等。此外,本文也对有关涡虫生殖生物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4.
检视了3类不同生殖方式的7种蜚蠊雌虫标本,描记了卵生A型、卵生B型和卵胎生A型的雌性外生殖器和卵荚外部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蜚蠊不同生殖方式的雌性外生殖器结构和卵荚形态上差异明显,雌性外生殖器结构与卵荚形态和生殖方式均互呈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5.
研究在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点,为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氮肥的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进行大〖JP2〗田试验,研究常耕与免耕2种耕作方式下3种施氮量(N0、N1、N2)和两种施氮方式(F1、F2)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利用对施氮水平运筹的响应基本一致,但对施氮方式运筹响应呈现不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也随之升高,而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穗部干物质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免〖JP〗耕和常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响应表现相反,免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而常耕下重施基蘖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6.
侯苹  张娴文  白洁 《生命科学》2013,(11):1121-1125
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endocrines,EEs)是外源性激素,可模拟体内天然激素与机体内的受体以及相应靶点结合,导致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功能紊乱。环境激素所产生的效应十分复杂,因此,进一步明确其毒性机理将为环境激素所致危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就环境雌激素的生殖、发育等毒性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486-493
内共生菌是存在于宿主细胞内,与宿主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类细菌。内共生菌在节肢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包括向宿主提供食物中缺乏的营养物质、调控宿主生殖方式,增强宿主适应性等。Cardinium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通过细胞质遗传,具有诱导宿主细胞质不亲和、产雌孤雌生殖、雌性化等生殖异常现象,并且还可影响宿主的适合度,以利于其本身在宿主不同种群和世代间的分布和传播。由于Cardinium是近几年人们新发现的一类新型内共生菌,目前对其在节肢动物宿主体内的分布、其生物学生态学功能等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Cardinium在节肢动物体内的分布、其在昆虫种群的传播规律及其检测手段、其对节肢动物宿主的生殖调控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该胞内共生菌,推动人们对该内共生菌的研究及利用。  相似文献   
58.
1991-2010年宁夏水稻病虫害发生特征与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暴发频繁,是威胁宁夏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但对其变化趋势与实际危害损失不清楚.基于宁夏水稻统计数据、稻田覆盖类型遥感数据和水稻产量数据,分析1991年至2010年宁夏水稻病虫害发生特征与经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1991年到2010年期间,宁夏水稻病害、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5.3万hm2和2.0万hm2,其年均防治面积分别为8.4万hm2和1.6万hm2;水稻病害的发生程度下降了23.10%,防治程度上升了77.30%.20年间宁夏水稻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程度均显著增加.防治水稻病害、虫害后,分别挽回稻谷为2.67万吨、0.28万吨,其挽回损失量在20年期间分别增加了55.15%、2775.0%,表明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由于气候变化等诸多因子,导致1991年到2010年宁夏水稻病害、虫害年均造成的实际稻谷损失量分别为0.71万吨与0.13万吨,水稻病害实际损失量在0值附件波动、虫害呈现波动增加趋势,说明水稻病害防控效果好、虫害的防控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全区各市县分布来看,水稻病虫害主要分布在宁夏的银北地区.为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损失,应加强农田景观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对水稻病虫害发生与灾变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开展区域性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并建立相应的防控新对策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后脑白质恢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二附院脑瘫中心择期行SPR手术治疗的PVL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手术前后进行DTI检查,比较两组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术前观察组不同部位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胼胝体压部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观察组不同部位的FA值均上升,胼胝体压部的ADC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R术能够明显控制PVL患儿的病情,且采用DTI成像技术能够客观地反应PVL患儿SPR术后脑白质恢复情况,对辅助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抗凝药物有助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传统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目前有一类新的口服抗凝药物已经用于临床,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带来了一种更方便、安全和有效预防血栓的治疗选择。本篇综述主要针对传统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及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以及选择性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对迄今为止传统抗凝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经验、优缺点、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最新临床用药进展进行综述,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