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6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00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沙打旺的下胚轴、子叶、幼叶组织培养中脱分化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并着重讨论了细胞核的动态变化。脱分化细胞的细胞质中线粒体墙加,嵴明显;多聚核糖体增多;高尔基体增加;质体中积累淀粉。核仁与核内异染色质之间有一个动态过程。此过程暂称“核仁物质喷射“现象。在致有以下:1.核体出现,半嵌在增大的核仁上,核内异染色质沿核膜凝聚;2.异染色质移向核仁,并与核仁接触,核体消失,部分异质进入核仁;3.核仁物质  相似文献   
52.
赵匠 《动物学杂志》1993,28(3):41-44
本文采用性腺活体观察和组织切片法对黑龙江河篮蛤的生殖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生殖期与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性腺活体观察R值出现3次高峰,实际上大港自然海区中黑龙江河篮蛤一年有2次产卵高峰,其生殖细胞的排放要求一定的水温(17—22℃)。  相似文献   
53.
以网织红细胞与K_(582)细胞融合形成的胞质体杂种细胞K-RRneo为研究对象,对Vimentin、Lamin蛋白与K-RRneo细胞分化排核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RRneo细胞的分化,Vimentin mRNA、Lam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我们整装电镜观察及Western印迹分析所得到的结论相一致,证实了薛社普提出的Vimentin、Lamin蛋白在红系细胞分化排核中所起的作用,为最终阐明红系细胞分化排核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Henry)大小孢子叶球的分化及其分布规律.获得如下结果:(1)6月下旬芽鳞形成期终止,7月初进入小孢子叶分化期,7月未至8月上旬小孢子叶分化期结束.8月上旬进入小孢子囊分化期,8月下旬出现造孢细胞,9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10月底小孢子母细胞保持在细线期阶段,小孢子叶球进入冬季休眠期.(2)9月初苞片原基开始形成,9月中旬珠鳞原基形成;10月上旬出现胚珠原始体,10月下旬大孢子母细胞形成,10月底大孢子叶球芽进入冬季休眠.(3)小孢子叶球芽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中、下部.数量上远远大于大孢子叶球芽的数量,约为大孢子叶球芽的19倍。大孢子叶球芽主要集中分布在树冠中部,而且树冠下部多于树冠上部。  相似文献   
55.
在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器的变化较大。离体培养4h后,线粒体的嵴和基质物质开始增加。培养3—5天后,线粒体的数量增加5倍以上,此时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围绕细胞核分布。在培养24h后,高尔基体开始发育,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周边区域。多糖细胞化学染色表明,高尔基体内沉积着大量嗜银物质。培养1天后,粗面内质网开始发育。培养3天时,部分叶绿体边缘出现一些空隙结构。随着叶绿体内膜结构的消失,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逐渐转变为造粉质体。  相似文献   
56.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的mt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文  凌发瑶 《遗传学报》1994,21(4):263-274
本文以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银额果蝇群体进行了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现生银额果蝇种群可以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群,即东部、中部和西部群体,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我们推测,银额果蝇可能起源于马来半岛南部和加里曼丹岛一带,起初分成东西两支向北扩散,东支发展成现在的东部群体;西支则在中南半岛北部又分成两个支系,从而形成了现生银额果蝇群体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理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57.
58.
张宏  吴美锡 《动物学报》1993,39(4):436-440
福州近郊分布的渔游蛇睾丸精子发生在10月达最高峰。全年出现二次雄性激素高峰。肾性节在10月份达发育高峰,其上皮细胞中的分泌颗粒含糖类、缩醛磷脂、酸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不含酸性粘多糖、碱性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或含量(活性)极低。肾性节的组织变化与睾丸的精子发生活动呈同步性。  相似文献   
59.
福州近郊分布的渔游蛇睾丸精子发生在10月份达最高峰。全年出现二次雄性激素高峰。肾性节在10月份达发育高峰,其上皮细胞中的分泌颗粒含糖类、缩醛磷脂、酸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不含酸性粘多糖、碱性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或含量(活性)极低。肾性节的组织学变化与睾丸的精子发生活动呈同步性。  相似文献   
60.
Eviostachya hoegii Stockmans在中国五通组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描述了Eviostachya hoegii Stockmans的营养部分,通过大量标本的观察,修订了前人有关其生殖部分和解剖部分的描述,并对其生殖部分进行了复原.同意Emberger(1968)的观点,将其归于Eviostachyrales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