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15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51.
城市公园和郊区公园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指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波  包志毅 《生物多样性》2003,11(2):169-17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化的各种影响,城市及其郊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公园与郊区公园中往往具有高度多样化的生境,并保存着某些自然植被片段和动物物种,那里的生物多样性较高。可见,在城市和郊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公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对其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又是有效保护的基础。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物种水平,而对生境的研究较少,但实践证明,保护生境比保护物种更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比利时学者Hermy & Cornelis在比利时西佛兰德省的Loppem市立公园的保护实践中构建的一种对城市公园和郊区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从两个方面展开: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在生境水平上,首先对各种生境单元进行分类,这些单元被分为面状、线状和点状要素。针对每种要素,分别计算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饱和度指数。饱和度指数是实际的多样性指数与最大可能的多样性指数之比。在物种水平上,使用了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饱和度指数来评估公园中的高等植物、蝴蝶、两栖动物和饲养的鸟类等物种。这样,就获得了20个生物多样性指标,根据这些指数就可以对Loppem市立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的实际要求,文章最后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该方法对我国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具有借鉴意义,但在运用时各地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52.
磷对土壤中砷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在黄壤、红壤和褐土中进行As的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在不添加P的情况下,3种土壤对As的吸附能力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随土壤粘粒含量的降低而减弱,3种土壤吸附能力为黄壤>红壤>褐土,As在土壤中的吸附受P存在的影响,60mg·kg-1的P可以降低黄壤和红壤对As最大吸附量.吸附质中P:As的比例不同,P对土壤吸附As的影响差异很大:吸附质中P:As=1:2时,土壤对As的吸附能力均强于P:As=1:1和P:As=2:1,后两者差异不显著,表明土壤中的吸附点位对As和P的亲和性具有一定的差异,Languir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所测得的土壤平衡溶液中As浓度。  相似文献   
853.
生境破碎化对黑白仰鼻猴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9年4月至2002年6月间,对黑白仰鼻猴种群的分布和生境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十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新发现了4个猴群,但有5个以前存在的猴群已经消失,现存种群数量为13个猴群,总体数量约为1200─1700只。从西藏的芒康到云龙的龙马山,随着海拔的降低,猴群可利用的植被类型也随之多样化。但由于砍伐、放牧、开矿等因素的影响,猴群的适宜生境破碎化程度较高,连接猴群的生境走廊状况通常较差,多数猴群孤立分布,并且存在小种群问题,生境走廊的维护和恢复已成为该物种保护成功与否的关键。种群的总体数量下降了32%,其中4个猴群数量下降,4个猴群持平,1个猴群有所增长,5个猴群消失,这不容乐观的状况给我们的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854.
我国陆地地面水环境近十年来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进登  卢晓梅 《生态科学》2002,21(4):370-373
本文根据近十年来我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有关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陆地地面水环境近十年来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表明我国陆地地面水环境近十年来呈现由恶化到基本控制的变化态势;重要的污染源正由工业污染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转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55.
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植物释放的有机物(VOCs)对大气圈臭氧的动态、一氧化碳的产生和甲烷的氧化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异戊二烯、单萜这两种重要的植物释放物,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它们的合成、释放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简要介绍了其它几种植物释放的有机物,并就有机物的释放对大气化学、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也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56.
木材(次生木质部)是树木形成层细胞分化的产物,形成层的活动方式不仅影响木材的产量,而且影响木材的结构和性质.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生长在北京地区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枝条形成层带细胞一个完整活动周期的超微结构变化.在木质部母细胞完全恢复活动之前,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分裂和韧皮部细胞的分化已经开始.枝条上芽的展开和幼叶的生长可能决定了形成层带细胞的这种活动方式.透射电镜观察更清楚地揭示了树木形成层细胞在活动初期的分化特点.活动期形成层细胞中的大液泡在进入休眠期后逐渐分成许多小液泡分散在细胞质中.随着液泡融合逐渐消失的深色蛋白类物质又重新充满了大部分液泡.油滴和淀粉颗粒的年变化情况同液泡中的蛋白类物质基本相似.无论在活动期还是休眠期,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质膜上都发现有许多可能与物质运输有关的小泡状内折.由核膜、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组成的细胞内膜系统,在形成层活动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形态和分布明显不同,尤其在形成层细胞的恢复活动及其衍生木质部细胞次生壁的沉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个活动周期中,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径向壁都比弦向壁厚,处在休眠期的形成层带细胞,其径向壁与弦向壁的差别则更明显.形成层恢复活动时,径向壁上特别是与弦向壁相连的角隅处出现部分自溶现象.细胞壁特别是径向壁的变薄是形成层细胞恢复活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57.
不同生境中国芦荟凝胶活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芦荟产于云南元江地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芦荟品种,在全国均有引种,特别在东北地区的温室中已开始大面积种植。本项研究对不同生境的中国芦荟凝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生境不同的中国芦荟凝胶中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从测定结果上看,云南元江产的中国芦荟凝胶中所含的活性成分要高于黑龙江温室内产的中国芦荟;积温高、土壤呈弱酸性的条件下,中国芦荟凝胶中的蛋白质、有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58.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NECT), one of the fifteen International Biosphere-Geosphere Programme (IGBP) terrestrial transects,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10 years by Prof. Zhang Xin-Shi, through a core project of the IGBP - the 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GCTE). This transect is located in the mid-latitude semi-arid region, ranging 42-46°N latitude and 110-132癊 longitude.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 for global change is precipitation and the secondary one is land use intensity. Research progresses have been performed during the past decad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ecological database development, climate and its variability, eco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plants to environments, vegetation and landscape changes, biodiversity patterns and their changes, plant functional types and traits with relation to climatic gradient, productivity and carbon dynamics, pollen-vegetation relationship, trace gas emissions,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as well as biogeographical and biogeochemical modell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er level of integrated research, the NECT needs the consistent basic data sets within the same framework, further field 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integrated simulations of vegetation structure, process and function from patch, landscape to biome scales, intercomparisons of results and simulations within the transect and to other IGBP transects,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rdinates, and full scientific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859.
喀斯特石山是一类特殊环境,生存在喀斯特石山的动物形成特殊的行为机制以适应这一特殊的环境.石山叶猴是仅分布于喀斯特石山地区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属疣猴亚科乌叶猴属的一个种组,包括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白头叶猴(T.leucocephalus)、德氏叶猴(T.delacouri)、金头...  相似文献   
860.
植物形态结构是植物本身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分析木棉树形结构与叶性状的相关关系,探索地形、土壤和气象要素对木棉生长的影响,以及揭示木棉的生长策略和适应机制,该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30棵木棉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树形结构指标,8个叶性状指标以及所在区域地形、气象、土壤养分等生境要素,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变差分解分析各生境要素对木棉树形结构和叶性状的影响和解释度。结果表明:(1)木棉树形结构各观测指标之间、叶性状各观测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2)生境要素各观测指标对木棉生长具有较强影响,其中年均降雨量、坡度、平均温度对木棉生长指标的解释率较高,是影响木棉生长的主要生境指标。(3)从标准化路径系数看,3个生境要素对木棉树形结构和叶性状影响具有一致性,均表现为地形要素>气象要素>土壤要素。(4)3个生境要素叠加解释了树形结构和叶性状分别为43.5%和12.3%,表现出树形结构对生境环境的响应大于叶性状对环境响应的特点。研究结果初步探明了木棉不同生长指标对环境要素的适应策略,为木棉在异质生境的培育、繁殖以及木棉人工林高效经营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