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棉蚜种群季节性变异的生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雅  张孝羲  张广学  陈晓峰 《生态学报》2001,21(12):2045-2050
研究棉蚜在不同温度下取食不同生育期棉叶后种群的变动情况。通过Weibull函数模拟、生命表分析和高氏距离分析比较表明,无论在苗期和蕾期,随着渐度的升高棉蚜种群的死亡高峰日均提前,世代寿命明显缩短;然而,在20-25℃范围内,相同温度时棉蚜生活在棉花蕾期叶上的繁殖力明显高于苗期叶上的繁殖力。在30℃时繁殖力普遍明显下降,温度20-25℃最适于棉蚜的生长与繁殖。且棉花殖生长期比营养生长期更适于棉蚜的生存和繁殖,温度与棉花生育期都是导致苗蚜与伏蚜生长与繁殖差异的外界因素。  相似文献   
62.
紫外长期胁迫对高世代麦长管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霞  赵贝  李媛  胡祖庆  赵惠燕 《生态学报》2018,38(17):6228-6234
为了评估紫外连续处理对第20代以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种群动态的影响,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设置不同强度(0,0.50,0.70 m W/cm2) UV-B连续多代处理麦长管蚜成虫,统计经紫外处理后的麦长管蚜第22代,第27代,第32代,第37代麦长管蚜生命表种群参数的变化并总结了1—37代麦长管蚜内禀增长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处理组供试麦长管蚜平均世代周期(T)呈先显著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低强度处理组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又升高的趋势,高强度处理组供试麦长管蚜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呈先下降后显著升高的的趋势,且均在G37达到最大值。(3) 1—37代处理组麦长管蚜rm呈现先显著增高后下降又升高又下降又显著升高的变化规律,且均在G37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麦长管蚜经过多代的UV-B胁迫后,对其生命表参数的影响依然显著,在G37麦长管蚜对紫外的适应能力最强。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解析了第22代以后紫外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从而为全面深入的阐述紫外胁迫对麦长管蚜生长繁殖的影响规律,掌握不同紫外胁迫下的剂量效应关系及麦长管蚜的适应性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对龄期-因子生命表某些参数及假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山鸿 《昆虫知识》1997,34(4):252-254
生命表方法是种群研究的重要手段,在M。ms等所建的特定龄期生命表和Moms-Watt种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庞雄飞等l‘-’]为了分析不同因子对种群的影响而将致死因子列入生命表,从而组建了一类新的生命表,为了区别于其它类型的生命表,本文将其称为“龄期一因子生命表”。龄期一因子生命表不仅用于计算种群趋势指数,而且用于控制指数的计算、重要因子和关键因子的分析、种群生命系统的模拟与控制等等,对此庞雄飞等m已有所总结。但其中有一些重要参数的含义有待进一步加以辨析,且因子独立假设是否未经检验即可套用?兹将本人的浅见提…  相似文献   
64.
菊小长管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朝阳  吴坤君 《昆虫知识》1997,34(6):333-335
用叶子圆片法饲养菊小长管蚜,组建了既考虑若蚜个体间不同发育速率又包括成蚜翅型差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这一方法不但清楚地揭示了蚜虫个体发育进度差异对种群生长的影响,而且还阐明了翅二型性对种群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光周期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亚玲  刘长仲 《生态学报》2016,36(14):4548-4555
为探讨光周期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的影响,于室内模拟光周期22L∶2D、16L∶8D、10L∶14D和4L∶20D四个水平,研究了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发育、繁殖和生命表。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光周期,在光周期22L∶2D时,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最高,繁殖力最强;其红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内禀增长率(r_m=0.3263)高于绿色型豌豆(r_m=0.2863)。光周期16L∶8D时,红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存活率(72.22%)高于绿色型豌豆蚜(69.45%),而成蚜寿命(6.58d)较短;但绿色型豌豆蚜内禀增长率(r_m=0.2648)高于红色型豌豆蚜(r_m=0.2249),其种群繁殖力强。光周期10L∶14D时,红色型豌豆蚜与绿色型豌豆蚜相比,若蚜存活率(80.55%)高,内禀增长率(r_m=0.2490)高,种群增长力强,而绿色型豌豆蚜成蚜寿命(12.71d)较长。光周期4L∶20D时,两种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最低,繁殖力最弱,成蚜寿命显著延长;红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64.67%)高于绿色型(35.50%),成蚜没有产生后代;绿色型豌豆蚜内禀增长率(r_m=-0.0366),其种群为负增长。综上,短光照条件(4L∶20D)延长了两种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发育历期及成蚜寿命,降低了若蚜存活率、繁殖力及生命表各项参数;长光照条件(22L∶2D)缩短了两种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发育历期及成蚜寿命,若蚜存活率高、繁殖力强;红色型豌豆蚜更适宜光周期10L∶14D,而绿色型豌豆蚜更适宜光周期16L∶8D。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近年来入侵我国的菊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并为该昆虫种群在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温度(25±2) ℃、湿度(80±5)%、光周期L∶D=14∶10的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了其各龄幼虫的形态特征,测定了该虫生长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等,构建了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 菊方翅网蝽的卵期为(14.58±1.17) d,若虫期为(14.88±1.45) d,成虫寿命为(59.88±5.85) d,单雌产卵量为(87.2±17.8)粒.该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5,周限增长率(λ)为1.06,世代平均历期(T)为46.11 d,净繁殖率(R0)为11.88,种群加倍时间(t)为12.91 d;此外,在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若虫期占59.3%,成虫期占40.7%.预计菊方翅网蝽有可能会在中国进一步扩散并造成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67.
温度对双委夜蛾种群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是新发现的一种农业害虫,为探索温度对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l6,21,26,30,34(±1)℃,RH为70%±5%、光周期为14L︰10D条件下,测定了双委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产卵量,组建了双委夜蛾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结果表明,双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发育起点温度(C)为9.88℃,有效积温(K)为906.53日·度;卵的孵化率在不同的温度下无显著差异;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则以21~30℃为最高;成虫的产卵量以21~26℃为最高,而在16℃和30℃时显著降低,在34℃下成虫不能交配,30℃成虫交配率仅为46%;生命表分析表明,26℃双委夜蛾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98.5和0.1。【结论】21~26℃是最适宜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68.
郑晓敏  齐心  褚栋 《昆虫学报》2016,(6):663-668
【目的】使昆虫两性生命表研究能省时省力地记录产卵量,同时维持分析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以每日记录产卵量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通常称为Q型)感染与未感染Cardinium的2个品系的原始数据为基础,将产卵量按照每2,4和5 d进行简化记录,以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对种群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除成虫产卵前期(adult preoviposition period,APOP)和产卵天数受到影响外,简化记录方法对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r)、周限增长率(finite rate of increase,λ)、净增殖率(net reproductive rate,R0)、平均世代周期(mean generation time,T)、成虫前历期、繁殖力、雌雄虫寿命和总产卵前期(total preoviposition period,TPOP)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结果说明,这种简化记录方法对生命表的主要参数无显著性影响,可用于生命表研究中以节省时间与劳力,并且减小每天检视可能对成虫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两性生命表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9.
阿拉善黄鼠的生命表及繁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敬先 《兽类学报》1991,11(2):138-142
将采自野生种群的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 alaschanicus Buechner)( 下称黄鼠)样本划分为8个年龄间隔,然后编制生命表。结果表明,黄鼠的平均死亡率(qx)为0.7512(♂)和0.6222(♀),平均寿命为1.3311年(♂)和1.1073年(♀)。0-l岁龄黄鼠的期望寿命(ex)为0.8311年(♂)和1.1073年(♀)。世代净增殖率(Ro)每代为l.7327。种群内禀增长率(瞬时)(rm)为0.1433,世代平均时间(T)为3.8346年,周限增长率(r)为1.1541/年。  相似文献   
70.
1984至1987年2月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观察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
自然寿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高原鼠兔的生存曲线呈L型。最大寿命957天,平均寿命119.9天。1986年出生的幼体,第1胎雄鼠平均寿命108天,雌鼠106天;第2胎雄鼠为58天,雌鼠为66.3天;第3胎雄鼠为24.8天,雌鼠为15.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