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珙桐天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Ⅲ型,其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珙桐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这一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的过渡期(Ⅰ龄级→Ⅱ龄级),另一个出现在从中龄向老龄过渡的阶段(Ⅷ龄级→Ⅸ龄级);种群生存分析表明,珙桐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Ⅷ龄级后,种群生存率小于8%,累计死亡率大于92%,危险率超过生存率;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梵净山珙桐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幼苗和中龄级个体的不足是导致珙桐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2.
运用急性毒性和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钼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钼对多刺裸腹溞的48hLC50值为134.46mg·L-1,95%置信区间为107.05~194.53mg·L-1;在2.0~15.0mg·L-1的浓度范围内,钼对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净生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空白对照组中,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0448±0.0033h-1,显著高于6.4、8.4、11.2和15.0mg·L-1钼浓度下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334±0.0007、0.0327±0.0010、0.0335±0.0003和0.0346±0.0005h-1)。与其他已测试的物种相比,多刺裸腹溞对钼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所研究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中,种群内禀增长率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3.
秦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秦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的结构特征和动态规律,对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佛坪保护区内不同海拔分布的巴山冷杉种群的年龄结构、生命表以及存活曲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海拔2350、2500和2700 m,巴山冷杉种群都表现为衰退型,种群个体主要聚集在中龄级,幼龄级的个体都极度缺乏.在各海拔巴山冷杉种群生命表中,死亡量(dx)、死亡率(qx)和消失率(Kx)都为负值,反映了种群幼龄个体的缺乏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幼龄级个体数量增加而大龄级个体数量减少.巴山冷杉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巴山冷杉种群个体存活量最多的年龄级和出现最大死亡率的年龄级都随着海拔的降低而依次后推.随着海拔的升高,巴山冷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由随机分布类型过渡为聚集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24.
为了阐明秦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的结构特征和动态规律,对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佛坪保护区内不同海拔分布的巴山冷杉种群的年龄结构、生命表以及存活曲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海拔2350、2500和2700 m,巴山冷杉种群都表现为衰退型,种群个体主要聚集在中龄级,幼龄级的个体都极度缺乏。在各海拔巴山冷杉种群生命表中,死亡量(dx)、死亡率(qx)和消失率(Kx)都为负值,反映了种群幼龄个体的缺乏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幼龄级个体数量增加而大龄级个体数量减少。巴山冷杉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巴山冷杉种群个体存活量最多的年龄级和出现最大死亡率的年龄级都随着海拔的降低而依次后推。随着海拔的升高,巴山冷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由随机分布类型过渡为聚集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25.
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其年龄结构,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并利用生存分析理论进行了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存在下降趋势。幼龄级和老龄级个体少,中龄级个体多。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坡上部种群密度最大,坡下部最小,坡中部居中。不同坡位半日花种群在Ⅰ龄级时期望寿命达到最大,并在Ⅶ、Ⅷ龄级时期望寿命出现波动;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y Ⅱ~Ⅲ型之间;在第Ⅵ~Ⅷ龄级半日花种群死亡率较高,且坡中部和坡下部种群死亡率峰值比坡上部种群滞后一个龄级。生存分析引入生命表中的4个函数能较好地说明不同坡位半日花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6.
黄龙山林区不同培育措施对辽东栎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样地法对黄龙山林区实施抚育和封育措施的辽东栎林进行了调查,分析了2种培育措施对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影响,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不同培育措施的辽东栎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黄龙山林区辽东栎种群的径级结构从整体上为金字塔形,小径级个体数量较多,中、大径级个体数量较少,属于稳定型,经过抚育,辽东栎种群的径级结构更加合理;不同培育措施的辽东栎种群存活曲线都基本接近DeeveyⅢ型,种群个体早期死亡率较高,进入生理衰退年龄之后,死亡率趋于稳定;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不同培育措施的辽东栎各径级株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径级越小增加幅度越大。根据黄龙山林区辽东栎种群的生长特点,建议在辽东栎林发育到一定时期进行抚育以创造有利的生长和发育条件,另外在种子丰产年,适时采收种子,建立苗圃,扩大人工种群。  相似文献   
127.
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控制潜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稻螟赤眼蜂种群增长力与水稻螟虫种群增长力之间的关系和评价稻螟赤眼蜂的控害能力,通过生命表方法,组建了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在水稻上的实
验种群生命表,以及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生殖力表,测定了稻螟赤眼蜂对两种螟虫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世代历期(T)分别为56.40 d和47.80 d,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489和0.072.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平均T分别为9.75 d和9.78 d,rm分别为0.3161和0.3154.通过比较分析稻螟赤眼蜂与两种螟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可知稻螟赤眼蜂能够有效控制两种水稻螟虫,赤眼蜂种群增长力相对于螟虫种群是超前而不是跟随关系.  相似文献   
128.
海南南湾猕猴种群增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海声  练健生 《兽类学报》1998,18(2):100-106
对海南南湾猕猴1965~1994年间的种群动态和雌性猴生命表的研究表明,该种群年均增长率为9.7%,1987年后种群增长率和繁殖率有所下降,猴群中非成年猴比例已不足50%。半驯化雌性猴的逐年存活率到17岁仍达0.58,通过对存活曲线和寿命期望曲线的分析,南湾雌猴寿命可达33~38岁。婴猴死亡率较低、成年猴死亡率较高,存活曲线属Ⅰ形即凸形。研究表明静态生命表编制方法不适于灵长类,在建立标准化存活曲线时应考虑种群综合死亡系数。猕猴通过存活率、繁殖率、群体结构变化等社群调节机制达到种群平衡。对南湾猕猴近年内每年可捕捉利用100~150只左右,10岁以上的猴应占50%以上,在不影响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可适当多捕一些成年雄猴。  相似文献   
129.
本文给出了两次标志重捕所获得的荒漠沙蜥体长的资料。由中国西北腾格里荒漠1985年标志重捕的182个个体体长与被捕时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不同体长的个体形成离散的体长区间,根据体长区间又可以推断各组对应的年龄。各年龄组的体长区间为:1—6月,一龄组无被捕个体,二龄组35—54毫米,三龄组55—65毫米,四龄组66—70毫米,五龄组大于70毫米;7—12月,一龄组小于42毫米,二龄组43—56毫米,三龄组57—67毫米,四和五龄组同前。我们用兰州大学校园内持续5年的第二次标志重捕资料验证了根据体长来划分荒漠沙蜥的年龄组是合理的。由低龄组到高龄组,各组体长日平均增长率逐渐降低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6月作为时间间隔,对第一次标志重捕资料用生命表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为0—6月的个体平均预期寿命是16.7月;存活曲线介于对角线型和长方形之间,该种群密度1985年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0.
1984—1988年,在广东省四会县以生命表方法,进行了三化螟自然种群动态的研究,共获9个生命表.从生命表看出,各世代均以初孵幼虫入侵死亡率为最高,中后期幼以初孵幼虫入侵死亡率(k5)为最大,冲后期幼虫转株死亡率(k9)次之,但经图解法和回归法分析结果证实,中后期幼虫转株死亡率是影响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的第1关键因素,而初孵幼虫入侵死亡率乃是第2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