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4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248篇 |
专业分类
16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79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生态游憩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大众游憩权利普及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场域。基于贵州省1982-2020年908处生态游憩空间样本数据,采用Google Earth批量获取生态游憩空间地理坐标,并使用ArcGIS 10.2对其进行空间数字化处理,采用热点分析工具识别其冷热点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测算主要驱动因子对生态游憩空间时空演化的解释力。研究发现:1)在时间演化上,生态游憩空间数量持续快速增长,面积全域扩展,数量由1982年的5处增加到2020年的908处,面积由0.05万km2演变为3.7万km2。2)在数量空间演化上,从极化分布转向均衡发展,分布方向始终呈东北-西南走向。3)在密度空间演化上,空间集聚随时序发生明显变化,贵阳市区始终是集聚高地,遵义市区最终成长为热点区。4)在驱动因素方面,自然环境要素对生态游憩空间时空演化具有基础约束效应,产业经济因素是其时空演化的内在驱动力,社会政策因素是其时空演化的外在推力。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建成区面积、相关政策和平均海拔是生态游憩空间数量时空演化的控制性驱动因子,而第三产业比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其密度时空演化的控制性驱动因子,生态游憩空间时空格局是多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未来,贵州省生态游憩空间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其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生态游憩空间的增量扩展和存量更新,有效破解生态游憩空间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不断提升主导因子的驱动能力,促进城乡生态游憩空间供需协调耦合发展,逐步实现生态游憩空间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92.
制作工具曾经被视作人类独有的行为能力,"人类"曾经据此而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将直立行走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最重要的体质与行为特征。少量其他动物种类,尤其是非人高等灵长类,也能使用工具乃至简单制作工具。如何认识制作工具在人类演化中的作用?人类制作工具的能力与其他动物有何区别?考古学是否有能力分辨人类的工具和其他灵长类的产品?本文通过对现代巴西猴群敲砸石头的行为及其产品、4300年前黑猩猩的"石制品"和早期人类石制品的比较研究,指出人类的工具与其他动物制作和使用的工具存在根本的区别;工具制作和使用对确定人类的演化方向,增强人类的适应生存能力,塑造人类的大脑与心智及行为方式,提升语言和交流能力,形成现代人类的身心和社会,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考古工作者一方面需要谨慎分辨、研究人类工具制作初期的产品,不使其与自然的产物和其他动作的作品相混淆,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人类工具制作在计划性、目的性、预见性、规范性和精美度上具有唯一性,有内在的智能控制、思维逻辑和规律可循。学科发展的积累和现代科技的支撑使考古学者具有多方面的利器,能够把人类工具制作的历史挖掘、复原出来,能够破译特定的石器技术和功能,进而将人类演化的历史画卷描绘得更加精细,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993.
在前期生命信息安全控制原理探讨的基础上,基于整体论的思考,旨在构思能表述生命信息安全控制体系实质内涵的几何图形。所作图呈圆台形,自上而下依次为2大部分(内在部分和外延部分),5个层次(特异性识别系统、泛特异性识别系统、皮肤黏膜、共生微生物及外环境开放接触面)。在圆台形生命信息安全控制体系中,圆台形的中心轴为生命信息安全控制轴;特异性识别系统、泛特异性识别系统、皮肤、黏膜和共生微生物组成内在部分;外延部分即外环境开放接触面;内在部分各部间以及与外延部分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沟通传递的空间界面。特异性识别系统建立在泛特异性识别系统基础上,置于最顶端,寓意着生物进化高级发展的一种客观结局,泛特异性识别系统与特异性识别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和共生微生物层次联系,其中安插皮肤、黏膜组织层次,符合宏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完全不可分割的相关关系客观事实。共生微生物层次举足轻重,所占份额最大,主导整个体系的稳定性,成为整个体系的基座。就上述5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的解析归纳,证明构建的圆台形几何图能真实客观反映出生命信息安全控制体系各层次之间完全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介绍了我国空间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植物向重性机理研究,空间环境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生长、发育、代谢等的影响,以及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前胡属(Peucedanum L.)血清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琼脂板双扩散沉淀反应对我国前胡属(Peucedanum L.)13种2变种的叶片蛋白质进行了血清学分析,根据血清相似性将所分析的种类分成5个类群,其中石防风(p.terebinthaceum(Fisch)Fisch.ex Turcz.]刺尖前胡(p.elegans Komarov)和白花前胡(p.praeruptorum Dunn)各自为一类群,其余种类分别以华北前胡(p.harry-smithii Fedde ex Wolff)和华山前胡(p.ledebourielloides K.T.Fu)为代表分成二个类群,结合形态,地理等资料,分别讨论了各血清学类群的种间关系和分类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