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9篇
  免费   1024篇
  国内免费   4521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801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816篇
  2008年   1083篇
  2007年   738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712篇
  2004年   734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607篇
  2001年   549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414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乙肝病毒感染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娟  时迎娣  杨怀义 《微生物学报》2010,50(12):1651-1656
【目的】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HBV感染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影响,为HBV感染诱发肝癌以及HBV的免疫逃逸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利用乙肝病毒表达质粒瞬时或稳定转染不同肝细胞,通过计数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聚集数目检测自噬小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LC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ght chain 3,微管相关蛋白质轻链3)脂酰化和p62的降解,通过构建HBV B型和C型X蛋白(HBx)的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对不同基因型X蛋白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乙肝病毒感染后促进了LC3的脂酰化和p62的降解,增加了自噬小体的形成,增强了细胞的基本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HBV感染增强的细胞基本自噬水平由HBx所引发,且C型HBx比B型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增加更加显著。【结论】HBV通过HBx增强细胞的基本自噬,且不同基因型HBx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增强程度不同,为进一步阐明HBV感染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2003年,PeterAgre因发现细胞膜水通道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水是所有细胞中、血液中以及植物汁液中的溶剂,既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自身也参与各种反应。因此,水的代谢对于生物个体来说至关重要。就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水通道蛋白的发现过程及其现状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细胞内分子马达的能量转化途径,几种纳米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动力蛋白、肌球蛋白和旋转马达的结构和功能,并展望了分子马达对人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4.
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是一个大分子糖脂蛋白,是感光细胞间基质(IPM)中主要的可溶性蛋白.在视觉周期即维生素A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维持感光细胞的完整性必不可少,了解IRBP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科研快讯     
《科学-转化医学》:研究称验血可知致命移植并发症一种新的验血方法,能够用于诊断和预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严重性。这是一种在接受了骨髓移植的癌症或其他疾病患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旨在获得纯化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HCV-C)及抗HCV-C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HCV-C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首先以HCV1b亚型HC-J4-91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CV-C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QE31-HCV-C。融合蛋白经原核表达、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HCV-C多克隆抗体。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表达HCV-C的原核表达质粒pQE31-HCV-C构建正确,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22000的纯化融合蛋白。ELISA检测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的抗血清效价达1:12800。结果显示,自制的抗HCV-C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HCV-C。本研究获得了纯度较好、原核表达的HCV-C,并成功制备了抗HCV-C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HCV-C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7例CAD患者和28例对照组人群的血清CRP,将CAD患者进一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心绞痛(UAP)、心肌梗死组(AMI)三组.另外,将97例CAD惠者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AD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CRP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CRP亦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比较,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RP均显著升高(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RP亦显著升高(P<0.05);与2支病变组比较,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RP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1)CRP可能与CAD有关;(2)CRP异常升高可能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和CA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8.
蛋白S在生理抗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蛋白S水平低下是血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蛋白S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可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本文就蛋白S的理化性质、蛋白S基因突变及多态性,以及与静脉血栓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成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出血清MCP-1,比较组间血清MCP-1水平的异常。(2)测出各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分析各指标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用MCP-1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病程、收缩压和MCP-1入回归方程。结论:MCP-1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WHO新标准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MDS分型、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6例不同病期MDS患者血浆中nm23-H1蛋白含量,同时以5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MDS患者RA型、RARS型及5q-综合征血浆nm23-H1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CMD型、RCMD-RS型、RAEB-Ⅰ型、RAEB-Ⅱ型及MDS-U期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nm23-H1蛋白在MDS患者不同病期表达水平不同,其含量与MDS病程的发展及转归有关,同时可以提示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