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0篇
  免费   1021篇
  国内免费   4556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438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801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816篇
  2008年   1083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712篇
  2004年   734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607篇
  2001年   549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414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71.
胰腺癌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容易发生转移和侵袭,致使很多患者无法得到根治性治疗。外科手术是胰腺癌惟一可能治愈的手段,但仅有10-20%的患者有机会手术治疗。错过早期诊断、常规疗法普遍不明显及快速肿瘤扩散共同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受多基因调控。S100A4基因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具有促肿瘤作用的基因,目前研究认为该蛋白在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S100A4与胰腺癌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72.
徐强  董大海  徐文 《生物磁学》2011,(3):435-440
目的:以鼠嗜铬神经瘤细胞(PC12)为模型,筛选锰对神经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时间及剂量,观察锰作用下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与细胞形态学、生化指标改变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p38MAPKs)的活化表达。方法:用200,400,600,800μmol/LMnCl2的培养液,分别作用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1,2,3,4d后,用MTT筛选锰的细胞毒性剂量;测定200-600μmol/L MnCl2作用4d后,PC12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nCl2对PC12细胞基因组DNA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p-p38。结果:MTT实验显示200~800μmol/LMnCl2作用1,2,3,4d对PC1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趋势,600μmol/LMnCl2作用4d对PC12的抑制率可达50%以上。200-600μmol/LMnCl2作用于细胞4d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还原型GSH逐渐降低,MDA的含量逐渐升高;600μmol/LMnCl2作用4d电镜可见细胞凋亡,同样条件下细胞DNA碎片化。Western-blot实验显示600μmol/LMnCl2作用1,2,3,4dp-p38逐渐升高,3d时较对照组增加6.6倍(n=3,p〈0.05),200,400,600μmol/L MnCl2作用4d时,磷酸化蛋白38(p-p38)也逐渐升高,400μmol/L MnCl2作用4d时较对照组升高了4.7倍(n=3,p〈0.05)。结论:PC12细胞在锰作用下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上调p-p38,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抑制。  相似文献   
873.
热休克蛋白30是小分子热休克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sHSPs)中的一种,也是真菌中研究最广泛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多种真菌编码热休克蛋白的基因序列已经被克隆和检测,HSP30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激水平下的表达和转录水平的调控,HSP30在应激反应中的合成机制仍不是很清楚,综述了它的研究概况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4.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顺式元件,启动子功能的强弱对于目的基因的表达非常重要.为找到一个启动转录功能较好的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研究不同启动子对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首先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克隆了酿酒酵母甘油合成关键酶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启动子pScgpd,借助于载体pPIC9K和p...  相似文献   
875.
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由于能够有效表达膜蛋白等有毒性蛋白,因此近二十年受到了关注,其蛋白表达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细胞抽提物活性的高低是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若找到简单易行的活性评估方法,将大大降低成本及时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H)是糖代谢的戊糖磷酸途径中的关键调控酶,该酶可以被用来评估细胞抽提物的活性。以G-6-PDH的活性为指标对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中的抽提物活性进行评价,并利用G-6-PDH活性评价体系对机械破碎、高压破碎以及超声破碎三种破碎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三种破碎方法的最佳破碎条件。机械破碎最佳破碎条件是5 000r/min, 用直径0.1 mm玻璃珠,破碎6次;高压破碎的最佳破碎压力为1 300bar;超声破碎最佳破碎条件是功率强度为总功率的60%,破碎30次。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机械破碎和超声破碎得到的抽提物活性比高压破碎得到的抽提物活性略高。  相似文献   
876.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DEK蛋白并进行纯化。首先以pFastBacI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I-DEK,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DEK,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Sf9细胞产生具有强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AcNPV-DEK。用此重组杆状病毒AcNPV-DEK感染Sf9细胞表达His-DEK融合蛋白。在非变性条件下,利用Ni-NTA agarose对表达的His-DEK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50 kDa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并证实其为His-DEK融合蛋白。凝胶迁移阻滞实验表明,融合蛋白His-DEK与DNA 的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其与超螺旋型DNA结合活性强于与线性化DNA的结合活性。真核表达并纯化的融合蛋白His-DEK与DNA的结合活性要明显强于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His-CDB。DEK 蛋白的磷酸化修饰会阻碍其与DNA的结合,而Sf9细胞中表达的融合蛋白His-DEK存在磷酸化修饰,将His-DEK去磷酸化后,其与DNA的结合活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77.
多基因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中大多数蛋白质以亚基形式与其他蛋白装配成蛋白复合体而发挥功能.大分子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研究和功能分析在后基因组时代成为热点,如何高效地获得多蛋白复合物是研究其功能和结构的前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多个蛋白亚基在同一宿主细胞内共表达并装配成复合体是获得多蛋白复合物的有效手段.多基因表达系统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中正起到越来越...  相似文献   
878.
TAT蛋白转导肽是HIV-1病毒编码的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能够高效介导多种外源生物大分子通过多种膜性结构,如细胞质膜和血脑屏障等。为探索TAT蛋白转导肽介导的秀丽线虫体内外源蛋白跨膜转导作用,以EGFP为报告基因结合常规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b-EGFP和pET28-TAT-EGFP,继而利用诱导剂IPTG(终浓度1mmol/L)诱导表达了靶蛋白并结合荧光显微观察、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鉴定技术获得表达靶蛋白的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最后将其涂布到含有Kana+的LB固体培养基上直接饲喂野生型N2株系线虫,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信号在线虫体内的分布。结果证明,TAT-EGFP融合蛋白较之于EGFP可高效、可溶性表达,而且通过直接饲喂秀丽线虫表达靶蛋白的大肠杆菌48小时后,TAT-EGFP荧光信号明显分布于线虫肠壁细胞,而EGFP荧光信号则分布在秀丽线虫肠腔,空载体对照组未见任何荧光信号,说明TAT蛋白转导肽能够高效介导外源蛋白在秀丽线虫体内跨膜转导。同时,通过比较空载体对照组与实验组线虫微分干涉图像,未见线虫出现明显的细胞形态变化,说明TAT蛋白转导肽介导的外源蛋白跨膜转导作用是安全的,为在秀丽线虫体内直接研究外源蛋白的功能以及进行蛋白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79.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s)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将含有BMP-Ⅱ突变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Tea8113舌癌细胞,筛选和鉴定后,构建稳定表达BMP-Ⅱ突变受体的细胞株tBRⅡ-Tea8113。对tBRⅡ—Tca8113细胞和Tca8113细胞分别进行MTT检测,流式细胞仪(FCM)分析、BrdU标记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及DNA合成;检测tBRⅡ-Tca8113细胞和Tea8113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1,CDK-4,p27,p57)的表达。结果Tea8113细胞和tBRⅡ-Tea8113细胞的增殖指数MTT检测为0.47±0.01和0.35±0.008(t=22.953,P=0.000),BrdU检测为12.0±3.4和23.0±1.9(f=6.918,P=0.000),FCM检测为6.3和7.9;两组的凋亡指数为3.7±1.2和8.7±1.6(t=29.583,P=0.000);细胞周期因子在Tca8113和tBRⅡ-ca8113细胞中的平均灰度测量值为CyclinD1(186.5±2.4和145.6±3.9,t=28.244,P=0.000),CDK4(169.9±2.9和129.5±3.2,t=29.583,P=0.000),p27(110.1±1.1和167.34-1.8,f=85.754,P=0.000),p57(107.9±2.1和156.8±2.2,t=50.844,P=0.000)。结论BMPs及其受体可能在口腔上皮组织的恶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探讨BMPs信号在上皮性肿瘤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tBRⅡ-Tea8113细胞的建立,进一步表明了BMPs及其受体在口腔上皮组织的恶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探讨BMP信号在上皮性肿瘤的恶变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0.
【背景】种植广谱抗真菌水稻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对其植株的化学成分进行实质等同性分析是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以表达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转品1和转品8及其相应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的秸秆为研究材料,采用化学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分析外源基因的导入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以及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转品1和转品8与其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叶片、叶鞘和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品种间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2)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叶片表皮的硅质瘤状结构以及气孔的形状和致密程度与其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相似;茎壁、厚壁组织、薄壁组织以及大小维管束的形态和分布情况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与意义】表达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显微结构与非转基因水稻基本一致。这为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