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3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目的:研制高效分泌表达枯草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株。方法与结果:将优化设计的枯草芽孢杆菌MA139β-甘露聚糖酶基因用EcoRⅠ/XbaⅠ双酶切,克隆到诱导型表达载体pPICzαA中α因子信号肽编码序列的下游,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X-33感受态细胞,经Zeocin筛选,获得重组表达菌株X-33/mann。将重组菌株在10L全自动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甲醇诱导72h发酵活力达到2100U/mL。重组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40℃,最适催化pH值为6.0。结论:枯草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高效分泌表达,具有开发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2.
研究一种新型共聚物负载辅酶Q10形成纳米悬浮剂能够增加CoQ10的水溶性,并且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本研究以槲皮素—木聚糖(QT-Xylan)共聚物偶联为基础进行合成,采用高剪切均质法进一步包载辅酶Q10,形成了一种新型载药纳米悬浮剂。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并以粒径大小作为单因素实验的考察条件,影响其粒径大小的因素包括高压均质压力、高压均质次数、共聚物浓度、共聚物与CoQ10的质量比4个因素,并进行一系列体外实验评价。当均质压力为60 MPa,均质次数为7次,共聚物浓度为1 mg·mL-1,共聚物与CoQ10的质量比为1∶1,是纳米悬浮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此时粒径大小为166.7 nm。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在体外溶出实验中,包载CoQ10纳米悬浮剂的体外溶出率在人工胃液(SGF)和人工肠液(SIF)中分别是CoQ10原药的1.89和1.48倍。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中,分别对大鼠灌胃CoQ10原药与载药纳米悬浮剂后,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考察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负载CoQ10的纳米悬浮剂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CoQ10原药,生物利用度提高为CoQ10原药的2.64倍。  相似文献   
163.
【目的】筛选性能良好的产碱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对菌株进行多项分类鉴定,分离纯化所产甘露聚糖酶并进行性质研究。【方法】利用碱性魔芋粉培养基分离纯化产甘露聚糖酶的嗜碱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等实验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得到电泳纯的酶,分析了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温度和pH稳定性、NaCl以及金属离子等的耐受性。【结果】从我国内蒙古碱湖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碱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HMTS15,经过多项分类鉴定显示其是与Bacillus agaradhaerens DSM 8721不同的新菌株。菌株HMTS15所产的甘露聚糖酶反应的最适pH为10.0,最适温度75℃。【结论】多项分类结果鉴定菌株为Bacillus agaradhaerens HMTS15。该菌株产生的碱性甘露聚糖酶与同类其他来源的酶相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pH适应性,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4.
从核心1结构(Galβ1,3GalNAcα1-O-Ser/Thr, core 1 structure, T antigen)中衍生出来的黏蛋白型O-聚糖在很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T-合酶 (core 1 β3-galactosyltransferase, T-synthase) 是合成核心1结构的唯一糖基转移酶,它主要的功能是将半乳糖(Galactose) 添加到GalNAcα1-Ser/Thr (Tn抗原) 糖链上。但是在人体和其他脊椎动物中有活性的T-合酶的形成需要一个重要的伴侣分子Cosmc;Cosmc功能丧失将直接导致T-合酶失活,其结果是机体细胞只能合成Tn抗原以及唾液酰化Tn (sialylTn, STn, Neu5Acα2,6GalNAcα1-O-Ser/Thr)。综述目前对T-合酶和Cosmc的研究以及他们在人类疾病(如异常O-聚糖表达相关的Tn综合征、IgA肾病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5.
[目的]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都属于半纤维素酶,它们已经同时运用于工农业生产的许多领域.构建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共表达菌株并进行相关评价.[方法]通过设计一个共同的酶切位点,将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E-91中的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基因串联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大肠杆菌构建了一株能够共表达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菌株B.pET28a-man-xyl.[结果]菌株诱导21h后,发酵液中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分别为713.34 U/mL和1455.83 U/mL,是胞内酶活的11.8倍和2.53倍.[结论]SDS-PAGE分析、水解圈活性检测和胞外酶与胞内酶酶活检测表明:两个酶均以功能蛋白独立分泌到胞外.此外,与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单独酶解半纤维素相比,复合酶的酶解效果更好.菌株的成功构建为复合酶制剂(半纤维素酶制剂)的研究和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6.
将KGM和Sepharose 4B凝胶在相同条件下活化、偶联接上染料Cibacron Blue F3GA制成了KGM和Sepharose 4B染料亲和吸附剂,并用来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每毫升KGM亲和吸附剂可吸附BSA 28 mg,用NaSCN洗脱时回收为84.5%,而Sepharose 4B梁料亲和吸附剂每毫升可吸附BSA 15.3 mg,用NaSCN洗脱时回收为81.7%,并对两种凝胶的染料亲和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用KGM染料亲和吸附剂分离的人血清白蛋白与人血清白蛋白标准品有同样的纯度,都达到了电泳纯.  相似文献   
167.
对肿瘤糖生物合成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和分泌物中有许多结构和功能变异的O-聚糖糖蛋白。合成O-聚糖的糖基转移酶和磺基转移酶是以相关的酶家族存在的,对这些酶肿瘤调控作用的研究使我们有可能揭示肿瘤形成和糖基化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控制肿瘤细胞的反常的生物学行为并利用肿瘤中因异常O-糖基化出现的特定的抗原决定簇,设计出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8.
唐嘉婕  郭苏  王伟  魏巍  魏东芝 《微生物学报》2015,55(11):1445-1457
摘要:【目的】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新颖的耐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并研究其酶学特性,为其工业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基因同源性分析以及染色体步移技术,从短小芽孢杆菌Nsic-2中克隆得到甘露聚糖酶基因(manB)。然后分别将manB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枯草芽胞杆菌WB800N中进行表达,并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克隆得到的manB基因序列有一个含110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种含有367个氨基酸的甘露聚糖酶(ManB)。经预测其蛋白序列N末端有一个含有3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将ManB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来源于短小芽孢杆菌CCAM080065的甘露聚糖酶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以推测ManB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26。manB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得到甘露聚糖酶最高酶活为11021.3 U/mL。与其它甘露聚糖酶比较,ManB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在pH6.0-9.0之间酶活相对稳定。纯化后的ManB比活可达4191±107 U/mg。酶反应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35.7 mg/mL和14.9 μmol/(mL·min)。同时,在枯草芽胞杆菌WB800N中也成功地实现了重组蛋白ManB的分泌表达。【结论】β-甘露聚糖酶基因成功实现异源表达,并得到其酶学性质。本文是首次报道从臭豆腐卤液中分离菌株,克隆表达甘露聚糖酶,并描述其酶学特性。ManB在碱性条件下的酶活稳定性,使得其在工业应用中具备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9.
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化反应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干法条件下魔芋葡甘聚糖磷酸化反应,反应温度、时间、pH和磷酸盐用量对酯化反应以及酯化产物粘度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旋转粘度计等分析测试手段,探讨酯化产物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0.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唾液酸成分,大多数唾液酸是以与人乳低聚糖(HMOs)结合的形式存在。已有报道称唾液酸可以促进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但唾液酸的代谢机制和生物功能并不十分清晰。唾液酸作为母乳中的一种有效营养成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唾液酸化的母乳聚糖可促进有益微生物群的生长和新陈代谢,益于婴幼儿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唾液酸化的母乳聚糖还具有抗病毒活性,在新生儿肠道的黏膜中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微生物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对细菌、病毒和真菌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唾液酸化的母乳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保护新生儿炎症性疾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唾液酸化母乳聚糖对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及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微生物对唾液酸代谢、唾液酸酶和唾液酸转移酶的作用以及唾液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在食品添加剂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