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目的:建立甘肃贝母组织培养小鳞茎的直接发生技术体系。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筛选适宜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及灭菌方法,探究外植体种类、茎段大小、培养温度、激素组合、培养方式等对小鳞茎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休眠芽的最佳灭菌方式为75%乙醇灭菌30 s,0.1%升汞灭菌1 min,无菌水冲洗3~5次。休眠芽为外植体时培养效果最好,其次为茎段和小鳞叶,叶片效果较差。茎段大小对甘肃贝母组培小鳞茎诱导影响不大。固体培养基更适宜直接诱导小鳞茎,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或1/2 MS+6-BA 1.0 mg/L+NAA 1.0 mg/L,蔗糖3%、琼脂0.7%,pH 5.8。一定的变温培养有利于其鳞茎增殖。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IAA 0.5 mg/L+1.5%蔗糖+0.7%琼脂,pH 5.8。结论:建立了甘肃贝母离体培养小鳞茎直接发生技术体系,可为甘肃贝母种质保存及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02.
甘肃灵台雷家河地区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7):750-756
  相似文献   
403.
404.
甘伪小眼夜蛾Pseudopanlis kansuensis Chen\,油松吉松叶蜂Gilpinia tabulaeformis Xiao\,丰宁新松叶蜂Neodiprion fengningensis Xiao et Zhou是哈思山林区新发现的3种主要食叶害虫.前两者为新种,取食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针叶,后者为甘肃新纪录,取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针叶.此3种害虫发生后,传播迅速,危害严重.林木受害后,枝梢枯萎,生长减弱,林相残败,严重区成片死亡.因此,为了保护好哈思山珍稀的水源涵养林,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应生产急需,作者在3种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害虫的化学防治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5.
麻黄是传统的中药材,草质茎具有发汗、平喘和利水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寒、咳喘水肿等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收载的麻黄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木贼麻黄E.equisetinaB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