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小偃麦衍生品系CH7086抗白粉基因的遗传及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7086是兼抗白粉病、条锈病的小麦新品系,衍牛于来自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温室接种鉴定结果显示,CH7086对白粉病菌系E09、E21、E26均表现为免疫,且其抗件来自长穗偃麦草.抗性遗传分析表明CH7086的白粉病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定名为MlCH86.应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对从CH5241×CH7086的F2中随机选取的95个单株进行微卫星标记检测,发现位于2BL、2DL上的SSR位点Xbarc159在双亲和抗、感池间有特异性,并与抗性基因MlCH86连锁,其遗传距离为10.8 cM.用中国春第2部分同源群的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行验证,进一步将MlCH86定位在2BL上.用白粉病菌系E21、E26接种鉴定表明,MlCH86的抗性反应明显不同于2BL上已命名的抗性基因Pm6、Pm33.根据抗性基因的来源、染色体位置及抗性反应,初步推断存在于CH7086的抗性基因来自长穗偃麦草,它不同于已有的抗白粉病基因,可能是一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82.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栽培小麦(AABBDD)、染色体代换系(6V/6A)、易位系(6VS/6AL)、(6VS/6DL)和簇毛麦(VV)的叶片全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栽培小麦、代换系和两个易位系中检测到超过350个蛋白组分,它们的分子量范围是10~110 KD,等电点在4.5~8.6之间。栽培小麦、6V/6A、6VS/6AL、与6VS/6DL之间的双向电泳谱型极为相似,但与簇毛麦不同。在代换系、两个易位系和簇毛麦中检测到了特异蛋白组分16 KD/pI5.0,而在栽培小麦中未检测到该组分,这些结果表明16 KD/pI5.0蛋白可能定位于簇毛麦V染色体短臂上。  相似文献   
83.
基于大尺度因子的小麦白粉病长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1—2008年全国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资料、1970—2008年大气环流特征量逐月资料及1970—2008年太平洋海温逐月资料,通过因子膨化、空间拓扑分析组合大气环流、海温因子,采用最优化处理、相关分析、相关稳定性检验、因子独立性检验等方法,筛选对小麦白粉病影响稳定、显著、独立的大气、海温因子,分别构建基于大气环流及太平洋海温的全国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率预报预测模型。利用2009—2010年资料对模型进行预测检验,经回代及预测检验,大气环流模型回代检验等级正确率为81.6%,2009、2010年等级预测正确率为100%,模型总体评价正确率为82.5%。太平洋海温模型回代检验等级正确率为78.95%,2009、2010年预测检验正确率为100%,模型总体评价正确率为80%。大气环流模型较太平洋海温模型总体评价准确率略高。  相似文献   
84.
大麦DNA导入小麦产生抗白粉病变异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将抗白粉病的大麦DNA通过花粉管途径直接导入感病的小麦品种花76中,后代出现13株抗白粉病变异株。其中5株在以后的世代中抗性稳定,另8株则继续分离。第2带分离株系的抗病株形成的第3代株系(或株行)中,抗性有分离的株行与无分离的株行比例为1.9:1,而分离株行内抗病株与不抗病株之比为3.35:1。抗性稳定株系与感病亲本杂交,F1表现高抗病,再与感病亲本回交,后代抗感病株比例为1:1,自交F2的比例为2.8:1。说明所获得的抗白粉病性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抗病为显性。与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比较表明,这个抗病基因可能是来自大麦的一个新基因。13 Variant plants with immunity and high-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were found in D1 generation from introducing resistant barley DNA into susceptible wheat cultivar, through pollen tube pathway after self pollination.Of the variants, 5 plants for the resistance had been stable and the other 8 plants segregated insuccessive generation.The ratio of segregating and stable plant-rows was 1.9:1 in D3 plant-rows derived from resistant plants of segregating D2-lines,and the ratio of resistant plants and susceptible plants was 3.35:1 among the segregating D3 plant-rows.The F1 -plants from crosses between stable resistant variants and susceptible parents were higgh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The ratio of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plants was 1:1 in progenies of backcross of the F1 and susceptible parents, and this ratio was 2.8:1 in the F2 generation from the F1 selfing.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esistance obtained is camtrolled by a pair of genes, the resistance is dominant. The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known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in wheat 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t gene obtained would be a new one from barley.  相似文献   
85.
肯贵阿1号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单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肯贵阿1号是我院选育的一个高产并综合抗病的小麦新品种。我们对其抗白粉病菌斗号小种的抗 性基因进行了单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抗性基因位于6A染色体上。与目前已发现的小麦抗白粉病 基因相比较,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86.
家蚕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蚕分子育种计划(InternationalSilkwormProject)是RhodeIsland大学的M.R.Goldsmith在1991年提出来的,也叫基因标记育种计划〔1〕。该计划主要包括两步工作:第一步是制作蚕的分子基因图,第二步是数量性状定位分析(简称QTL分析,也叫数量性状定位作图:QTLMapping)。最后利用分子标记直接在DNA水平进行重要经济性状(数量性状)的选择、固定,即实施“分子育种”,用很短时间育成兼具高抗、强健、丝多、质优、易繁等特性的新蚕品种,本文对此进行简要介…  相似文献   
87.
赵黎 《生命世界》2000,(4):28-29
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自入夏以来,气温偏高,多风少雨,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白粉病抱子易借助风力传播,扩大侵染范围,为害正常植株,应引起高度重视。病原菌是蔷该单囊壳菌/Sph。rothecapan。。…属于白粉菌目、单囊壳属。为害寄主有蔷茼、山刺玫、月季、玫瑰等。病菌以菌丝在寄主的病枝、病芽、落叶上过冬。到春如温度合适(18—25℃)则可产生大量分生抱子传播、浸染,越夏后9-10月再次严重。主要是菌丝长出吸抱插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叶片养分。靠风传播,白粉病菌抱子进行再侵染。在温度为20T,湿度为97%W%的条件下,粉抱子2-4小时就…  相似文献   
88.
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全国120个气象站点小麦拔节一成熟期间的多年平均(1971—1998)旬≥0.1mm雨日出现机率、旬降雨量、旬平均相对湿度、旬平均温度、旬日照时效和白杨病病害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小麦白杨病发生地域分布划分为发生气候带(1)和不发生气候带(l)。I又分为常发气候亚带(1A)、易发气候亚带(1B)、次易发气候亚带(1C)、偶发气候亚带(1D)。IA分为冬小麦白杨病西南常发气候区(1A1)、冬小麦白杨病长江流域常发气候区(1A2)、冬小麦白杨病淮河流域常发气候区(1A3)共3个区5IB为冬小麦白杨病黄河流域易发气候区(1B区)1个区5IC分为南方冬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1)、北方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2)、北疆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3)、西藏南部冬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4)共4个区5ID分为南方冬小麦白杨病偶发气候区(1D1)、北方春小麦白杨病偶发气候区(1D2)共2个区。评述了不同气候区小麦白杨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生态特征。该分区结果客观揭示了小麦白杨病的发生地域分布规律,是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小麦白杨病分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9.
【目的】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 CCYV)是近年来发生的、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半持久性传播的一种植物病毒,给瓜类作物带来严重经济损失。PCR扩增是检测该病毒的常用技术,但目前已报道引物对靶标生物的检测存在扩增结果不稳定、重复性不够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多对引物并优化PCR条件获得适合于稳定检测的引物及扩增体系。【方法】以携带有CCYV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V3101菌株菌液及其侵染获得的CCYV阳性黄瓜叶片cDNA为检测对象,从14对PCR引物中筛选出可用于稳定检测CCYV的引物,同时进行退火温度的优化;以携带有CCYV的根癌农杆菌侵染的阳性黄瓜叶片cDNA为模板,对筛选出来的4对引物及退火温度进行PCR扩增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检测;利用4对优选PCR引物对13份采自田间的烟粉虱成虫及寄主植物叶片的感毒状况进行检测和验证。【结果】从已报道的14对引物中筛选出4对引物可同时对携带CCYV的根癌农杆菌GV3101菌液及其侵染的CCYV阳性黄瓜叶片cDNA进行稳定扩增,并...  相似文献   
90.
组织培养与普通小麦异源易位系选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惠君  辛志勇 《遗传学报》1996,23(5):377-381
以中国春小麦品种中8601、澳大利亚栽培小麦品种Sunstar、Millewa作母本,与抗大麦黄矮病毒病(BarleyYellowDwarfVirus,简称BYDV)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L1杂交,取杂种的幼胚和幼穗作离体培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染色体数目的检查和田间抗性鉴定,在再生植株回交后代中获得了抗BYDV的杂合易位株,经自交和花药培养纯合,选育出D1091、D1094、D1658、TC5、TC6、TC7等一批抗性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普通小麦选系。以白黑麦6R二体附加系为抗源,与严重感染白粉病的陕7859杂交,经幼胚培养在再生植株回交后代中筛选到白粉病免疫的普通小麦杂合易位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远缘杂交中,组织培养可以作为导入外源基因产生易位的手段之一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