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中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拟染色体在初级精原细胞中形成。在初级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先附着于核膜内侧,该处核膜崩溃。并在拟染色体前体物质的内侧,新核膜形成。新核膜将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分隔出细胞核之外。新核膜呈凹陷状。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集中于该凹陷中,并聚集成拟染色体。新核膜上有较大的空隙。核内还有少量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通过该空隙进入核表面的凹陷中,并结合到拟染色体上。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 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认为的核内物质通过核孔排出核外的方式不同,似可表明核内物质向外运输存在着另一种机制。拟染色体形成后不久就与线粒体结合,并离开核凹。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拟染色体又与线粒体分离。  相似文献   
92.
关于费尔干蚌Ferganoconcha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顾知微 《古生物学报》2002,41(1):152-158
在追溯费尔干蚌属与科的最初定义及过去学者对此属归科的不同意见后,从我国标本所获对此属铰齿构造了解,说明此属为蚌类化石。认为额尔古纳蚌Arguniella。也是蚌类化石,作者过去将它与费尔干蚌属合并是错误的,同时肯定了原苏联马廷生(G.G.Martinson)对费尔干蚌铰板与铰齿合并的解释。费尔干蚌属的区别特征,在其扁而无壳顶脊的外壳与狭细片状齿无铰板的发育。文末简述了陈金华1999新的不同意见,并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93.
记述了沟胫天牛亚科楔天牛族2新种,即黑斑双脊天牛Paraglenea nigromaculata sp.nov。和黑缘并脊天牛Glenea nigromarginell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4.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芽孢杆菌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对美洲斑潜Liriomyzasativae蝇幼虫防效较好 ,优于伊维菌素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效 ,可较好地控制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危害 ,而Btg,Bti,Bs不宜单独用于防治美洲斑潜蝇幼虫。阿维菌素用量为 0 2 7,0 3 6,0 45g (a .i.) 667m2 时 ,对美洲斑潜蝇幼虫防效第 7d校正防效为 65 %左右 ,施药后第 1 1d校正防效为 85 48%~ 99 0 5 % ,施药后第 1 5d校正防效为 90 94%~ 99 89%。伊维菌素 0 5g (a .i.) 667m2 施药后第 3 ,7,1 1d校正防效分别为 61 67% ,90 5 3 % ,90 93 % ,伊维菌素 0 2 5g(a i ) 667m2 相应防效为 5 7.71 % ,84 68% ,85 83 %。Btg ,Bti,Bs施药后第 3 ,7,1 1d校正防效为 3 3 88%~ 5 5 5 4%。  相似文献   
95.
小头叶蝉属系统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世界小头叶蝉属Placidus Distant昆虫9种,其中包括4个新种。条痕小头叶蝉Placidus striolatus,sp.nov. 乌樽小头叶蝉Placidus nigrocupuliferou,sp.nov.分布于云省,花顶小头叶蝉Placidus flosifronus,sp.nov.分布于湖南省,密齿小叶蝉Placidus dentatus,sp.nov。分布于四川省。中列出了所有9种小头叶蝉的名录并编制了分布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AS)。新种模式标本和示差鉴别特征如下:条痕小叶蝉Placidus striolatus,新种,正模:♂(IZAS),云南省,大围山,1350m,1956-V-22,邦浦洛夫采。该新种与P.hornei Distant相近,但其雄性生殖瓣侧面观近三角形,尾节侧瓣向后渐狭,阳茎端部近1/3处具数条长印痕,阳茎产端部腹缘锯齿状,可以与后相区别。花顶小头叶蝉Palcidus flosifrontus,新种(图3),正模♂,南非,郴州莽山,1985-Ⅶ-31,张雅林,柴勇辉采。该新种与P.hornei Distant相近,但其阳茎基部两侧所具有一对长的带状突不同于小头叶蝉属Placidus所有其他种类。密齿小头叶蝉Plasidus dentatus,新种(图4),模:♂(IZAS),四川省,马尔康,1961-Ⅵ,李贵富采。该新种与P.brunneus Kuoh相近,但其小盾片中域横刻痕不明显,连索“Y”型,阳茎端部部侧区密生小齿突,可与后明显相区分,乌樽小头叶蝉Placidus nigrocupuliferous,新种(图5),正模:♂,云南省,勐养,750m,1991-Ⅵ-9,王应伦,田润刚采。该新种与P.hornei Distant和P.bruneus Kuoh相近,但其阳基侧突呈“S”形且基部1/3膨大,阳茎侧面观呈“Y”形,腹面一支明显比背方一支狭,可与后两种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96.
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脊竹蝗 ( Ceracris kiangsu Tsai)是危害毛竹林的最主要害虫 ,在南方毛竹主产区常暴发成灾 ,仅闽西武平县近年来黄脊竹蝗的危害面积就达 1 0 0 0 hm2以上 ,受害严重的林分竹叶被食光 ,如火烧状 ,导致成片竹林被毁。黄脊竹蝗三龄后的跳蝻迁移性和成虫迁飞性极强 ,并受竹林郁闭度大小、气候因子和药械性能等因素的影响 ,这二个时期采用施放烟剂或常规喷雾(喷粉 )方法进行防治 ,都很难将竹蝗虫口控制下来 ,常造成年年暴发成灾的被动局面。笔者通过 1 993- 1 994两年的防治试验 ,得出较佳的防治方法 - -虫源区防治法和跳蝻三龄前施烟剂法 ,现…  相似文献   
97.
新型杀虫蛋白VIPs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芽孢杆菌属 (Bacillus)中的新型活性杀虫蛋白 营养期杀虫蛋白VIPs及其编码基因的发现、特性、作用模式及机制等研究进展 ,并对其杀虫活性和安全因素作了初步评估和预示。  相似文献   
98.
湖北拟隐脉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叶蝉科:隐脉叶蝉亚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记述湖北省拟隐脉叶蝉属一新种,双枝拟隐脉叶蝉Sophonia biramos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
记述寡室袖蜡蝉属Vekunta Distant 3新种:狭额寡室袖蜡蝉V.angusta Wu et Liang,sp.,nov.(印度),异突寡室袖蜡蝉V.asymmetrica Liang et Wu.sp.nov(中国西藏)及三突寡室袖蜡蝉V.triprotrusa Wu et Liang sp.nov.(中国云南),记述了各新种的形态特征,并绘制了头部与生殖器特征图。  相似文献   
100.
报道了一种云实属 ( Caesalpinia L.)植物菱叶云实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