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山西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山西南部中条山和霍山脱皮榆 (UlmuslamelloseT .WangetS .L .Chang)种群的样地调查 ,分析了脱皮榆的分布规律、生境特点、群落特征和种群结构以及其濒危现状及致濒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 :1)脱皮榆群落具有暖温带地带性植被的特点 ,区系成分具有北温带性质。 2 )种群结构具有严重的年龄缺失。 3)山西南部是脱皮榆的分布中心。 4 )致濒的原因是环境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2.
榆林地处农牧交错带,是研究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植硅体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王阳畔遗址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过渡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业对环境的适应等。遗址剖面及灰坑样品的植硅体分析表明:仰韶晚期,粟和黍是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而黍较粟始终保持着种植优势;龙山早期,粟作农业逐渐衰落。植硅体组合图谱显示,先民在此遗址活动期间,气候是略偏凉偏干的,整体上较为稳定,呈现出干凉化的趋势。综合来看,农业活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环境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该遗址榆科植硅体的大量发现,不仅补充了史前植物利用史,同时也对丰富植硅体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54.
55.
李晓燕 《昆虫知识》1999,36(3):156-158
榆跳象是榆树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甘肃省张掖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取食叶肉,幼虫潜叶危害。成虫期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稀释液树冠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56.
目的:脱皮榆是榆科榆属植物,主要分布在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是我国特有种。本研究分析其种内种间竞争关系以揭示群落生态适应机制。方法:研究通过Hegyi竞争指数分析北京市脱皮榆在不同优势度下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1)群落优势种受到的总体竞争压力较大,优势种受到的平均竞争压力并不一定大;同样,以脱皮榆为优势种的群落中,脱皮榆受到的总体竞争压力也较大,但平均竞争指数并不大,脱皮榆受到的总体竞争强度和平均竞争强度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相关关系。(2)群落内一个物种受到的竞争压力来自种内竞争还是种间竞争与群落内物种的密度以及其分布格局有关,以脱皮榆为优势种的群落内,脱皮榆受到的种内竞争远大于种间,以其他优势种为主的群落中,脱皮榆主要受到来自种间的竞争。(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脱皮榆胸径的增加,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减小。结论:为脱皮榆自然种群的保育、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榆属9种1变种的成热叶表皮结构进行了观察,认为榆属叶表皮结构在扫描电镜下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以作为榆属分种的辅助特征。  相似文献   
58.
榆科 (Ulmaceae)植物 1 6属近 2 30种 〔1〕,广布于世界温带及热带地区 ,主产北温带 〔2~ 4〕。榆科具高度稳定性和适应性 ,现存的各属、组及主要种早于新世即已存在。据化石孢粉学分析 ,第三纪时 ,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就有榆科分布。我国现共有榆科植物 8属 ,分别为榆属 (Ulmus) ,朴属 (Celtis) ,糙叶树属(Aphananthe) ,山黄麻属 (Trema) ,白颜树属 (Gironniera) ,榉属 (Zelkova) ,刺榆属 (H emiptelea)和青檀属(Pteroceltis) ,46种 1 0变种 ,分布遍及全国 〔1〕。Mirbel最初描述榆科时 ,只有榆属和朴属 〔5〕,以后逐渐增多。但自此…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两种稀有的新记录多孔菌黑白拟蜡菌Ceriporiopsisalbonigrescens,分支榆孔菌Elmerinacladophora进行了报道,对这两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60.
晋秀龙  陆林  覃逸明 《生态学报》2009,29(12):6834-6842
在琅琊山风景区通过实地实验,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琅琊山风景区两种草地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憩活动强度与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呈负线性相关.近游道、中距离游道和远距离游道的3个实验组,紫花苜蓿种子平均发芽率依次为31.29%、39.41%、55.21%;白三叶依次为8.42%、14.62%、23.89%.距游道越远的实验组种子的发芽率越高,距游道最远的实验组和最近的实验组的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2)柏油、水泥、台阶和泥质4种游道实验区的种子平均发芽率,紫花苜蓿依次为37.20%、40.27%、41.28%、48.13%;白三叶依次为10.37%、10.92%、14.23%、27.05%.旅游和游憩活动量较少的游道实验区种子的发芽率高于游憩活动量较大的游道实验区.此外,相同游道、相同实验位置的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植物种子萌发受到旅游活动的干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