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是近年来北部湾常见的有害藻华原因种,涠洲岛海域作为广西沿海藻华的高发区之一,目前仍缺乏关于该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探究涠洲岛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中营养盐的状况及藻华的发生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2017年3月下旬涠洲岛周边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藻华区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藻华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磷含量与细胞及囊体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本次藻华主要受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含量影响,多个调查站点的无机氮/无机磷(DIN/DIP)<10,且硅酸盐/无机氮(SiO32–/DIN)>1,表明这些站点存在氮限制现象,而氮限制可能是本次藻华消亡的主要因素。调查区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58种,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04×108 cells/L,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98.28%。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营养缺乏条件下,有利于球形棕囊藻成囊的链状硅藻种类具有相对较大的细胞密度。  相似文献   
152.
孙志伟  田斐  安民  段舜山 《生态学杂志》2012,31(9):2241-2246
通过藻细胞密度的测定,探讨了不同浓度(0.5、1.0和2.0g·L-1)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新鲜叶片水提物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化感抑制效应,研究了高温处理对秋茄提取物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茄叶片提取物对两种赤潮藻均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提取物化感作用强度不同;5 d内,浓度为2.0g·L-1秋茄叶片提取物对球形棕囊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1.6%和77.0%;球形棕囊藻和赤潮异弯藻对红树植物秋茄提取物的敏感性不同,提取物对球形棕囊藻的抑制效果要优于赤潮异弯藻;经高温处理后,秋茄提取物抑藻效果显著降低(P<0.05);秋茄叶片水提物影响藻细胞膜结构,使藻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检测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同时对比我国不同地区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将重庆、吉林、北京地区既往基因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的100株临床菌株接种于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恒温培养7d获得菌丝相。依据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M38-A2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菌丝相对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质控菌株为近平滑念菌ATCC22019。结果碘化钾体外无抗真菌活性,特比萘芬MIC几何均值为0.14μg/mL,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 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79μg/mL和0.63μg/mL,氟康唑MIC几何均值为45.89μg/mL。发现7株对伊曲康唑耐药菌株,吉林地区相对较多,但不同地区菌株的药物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化钾无体外抗真菌活性,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对特比萘芬最敏感,其次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氟康唑敏感性最差,不同地区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4.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从某焦化厂排水沟采集污泥,通过逐步驯化筛选苯酚降解菌株;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苯酚降解菌JDM-2—1,该菌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耐酚能力高达2200mg/L,在30℃和pH7.0条件下,42h内能将800mg/L的苯酚彻底降解;初步鉴定其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结论:菌株JDM-2-1是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球形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5.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壳聚糖球交联引入醛基,然后将交联的壳聚糖球浸泡在酵母细胞悬浮液中,制备了固定化酵母细胞壳聚糖球。以苯乙酮酸为底物,催化合成了D-扁桃酸。最优固定化条件是戊二醛的质量分数w(GA)=1%,酵母细胞与交联壳聚糖球的质量比m(Y):m(CB)0=0.5,交联时间为6h,固定化时间为18h,底物浓度为10mmol/L,在此条件下反应最大转化率和产物光学纯度分别高达67.86%和98.05?。固定化酵母壳聚糖球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和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6.
韦裕宗   《广西植物》1984,(3):195-198
<正> 短叶琼楠 新种 图10 Beilschmiedia brevifolia Y. T. Wei, sp. nov. 乔木,高约8米,小枝略粗壮,无毛;树皮平滑或微裂;顶芽卵圆形,无毛,直径约5毫米,先端尖。叶薄革质,对生,常聚生于枝顶,椭圆形至狭椭圆状披针形,2.5—4(6)厘米,宽1.5—2.5(3)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圆形,稀近楔形,两面无毛,干时腹面深灰色,背面黑褐色,中脉在叶面微下陷,在下面凸起;侧脉每边约7条,与网脉在两面凸起;叶柄短,长2—5毫米,无毛。花未见。果序顶生或腋生。果近球形,直经约1.5厘米,干后黑色,果  相似文献   
157.
本文描述了采自山西五台山区纹山滹沱群河边村组燧石层和中条山叠层石 Zhongtiaosha-nella 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共二属二种和一个未定种,它们是纹山球形藻(新种)(Globophycuswenshanensis Xu sp.nov.)、粗面管藻(比较种)(Siphonophyous ct.kestron)和管藻(未定种)(Siphonophycus sp.)。讨论了球形藻属的系统分类位置及其个体演化,并探讨了河边村组的沉积环境、气候与时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8.
毛瓣金花茶植物补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煜   《广西植物》1982,(4):194-194
<正> 毛瓣金花茶 Camellia pubipetala Y. Wan et S. Z. Huang in Acta Phytotax. Sin.20(3): 316—318, 1982.  相似文献   
159.
从球形芽孢杆菌C3-41菌株芽孢-晶体复合物中分别提取孢壁蛋白(S蛋白)和孢晶毒素。采用SDS-PAGE证明孢晶毒素具有43和40kD两种多肽。但S蛋白只有一条104kD的蛋白带。后者经NaOH处理迅速降解成43和40kD的多肽。S蛋白和用SephadexG-75提纯的孢晶毒素对三龄致倦库蚊幼虫的LC50值(48h)分别为267和10ng/ml。免疫双扩散试验证明2362,1593、Bs-10(H5a5b)和2297(H25)菌株的孢晶毒素能与C3-41菌株的孢晶毒素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但K(H1)、SSH-1、1404(H2)和2315(H26)菌抹的孢晶毒素与此抗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同时还证明Cr41菌株的S蛋白和孢晶毒索具有抗原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0.
新型,高效球形羟基磷灰石分离介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回顾了羟基磷灰石介质发展过程,测试了直接合成新型高效球形羟基磷灰石的构成如球形颗粒的形貌、晶体结构以及基本性能、如流速、流速和操作柱压的关系、键合容量、蛋白的回收等,同时叙述了纯化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体样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