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珠江口近岸水域浮游藻类及其与关键水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宏观上和特殊性对珠江口4大口门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及近滩为主的近岸水域进行浮游藻类发生与关键水质因子关联的研究,关键因子包括溶解氧(DO)、活性磷(PO 3-4-P)、硝酸盐(NO-3-N),得出二者间确有关联.藻类生长与DO为正相关 ,与活性磷为正相关,与硝酸盐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32.
王庆  杨宇峰  陈菊芳 《生态科学》2008,27(5):389-393
2004年4月-2007年3月,对珠江广州河段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发现轮虫56种。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微型多突轮虫(Proalides subtilis),西式三肢轮虫(Filinia novaezealandiae),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udatus),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蛭态目(Bdelloidea sp.)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调查发现,珠江径流量对轮虫密度有重要影响。在丰水期,两个采样站点(分别为中大码头和黄埔码头)的轮虫密度变化不大,而在枯水期,位于下游的黄埔码头的轮虫密度显著低于上游的中大码头。轮虫的密度高峰出现在秋季(9月底至12月初)。中大码头轮虫的最高峰出现在2004年12月初,为5975ind./L;黄埔码头的轮虫高峰出现在2004年4月中旬,为5877ind.·L-1。轮虫密度变化范围为4~5975 ind.·L-1。中大码头轮虫密度的平均值为1627±233 ind.·L-1;而黄埔码头的平均值为1051±147 ind.·L-1。  相似文献   
33.
珠江口及毗邻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伟  孙健  聂红涛  姜国强  陶建华 《生态学报》2015,35(12):4034-4044
基于2006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7年3月(春季)的现场调查数据,对珠江口及毗邻海域中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等环境生态因子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氮磷比与叶绿素a含量和种群多样性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该海域营养盐对于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营养盐表现出较强的季节和空间差异性,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均值春季(1.545 mg/L、0.056 mg/L)和夏季(1.570 mg/L、0.058 mg/L)均大于秋季(1.442 mg/L、0.034 mg/L),且春夏季浓度空间差异更明显。(2)调查期间海域营养盐含量超标现象突出,夏季尤为明显。无机氮(DIN)总体均值0.99 mg/L,超四类海水标准限值1倍,活性磷酸盐(PO4-P)总体均值0.021 mg/L,DIN∶PO4-P平均值为130;叶绿素a浓度与营养盐、p H、温度有较显著的相关性。(3)叶绿素a浓度较高的站位,具有较高的DIN∶PO4-P值,但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偏低,优势种明显,主要为中肋骨条藻。氮磷比的改变会影响不同生长特性的浮游植物间的竞争和种群结构的改变;今后海洋污染治理中,在控制氮、磷污染时要注意氮磷比的改变可能造成的浮游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34.
珠江口水域夏季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袁俏君  苗素英  李恒翔  于秀娟  唐玲  严岩 《生态学报》2012,32(19):5962-5971
于2010年8月在珠江口水域进行小型底栖生物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水域夏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183±174)个/10 cm2,平均生物量为(345±334)μg干重/10 cm2,平均生产量为(3104±3008)μg干重/10 cm2。共鉴定出小型底栖生物16个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双壳类幼体为优势类群,其丰度分别占调查水域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的62.61%和22.62%。按生物量,优势类群由双壳类幼体(50.57%)、线虫(13.33%)和多毛类(12.47%)等组成。81.15%的小型底栖生物分布在0—5 cm的沉积物中。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线虫丰度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调查水域线虫与桡足类数量的比值(N/C)呈现出由河口上游向下游递增,且西岸明显高于东岸的趋势。  相似文献   
35.
珠江口超微型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霞  黄小平  施震  叶丰  刘庆霞 《生态学报》2013,33(7):2200-2211
对珠江口及近海区域进行了夏季和冬季超微型浮游植物(0.2-3μm)调查,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夏季,珠江口浮游植物密度与磷酸盐成显著正相关,且N/P远远高于30,表明浮游植物受到P限制.夏季超微型藻数量比冬季高一个数量级,其丰度与盐度成显著正相关而和营养盐(溶解性无机氮(DIN),PO4-P,SiO4-Si)显著负相关,表明珠江口超微型藻受到径流的负面影响,表现出其数量在虎门附近海域低,随着咸淡水混合程度的加剧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超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在总叶绿素a中的比例也表现为河口上游低,到万山群岛附近海域达到最大,推测近海高光照、低营养盐更适宜超微型藻的生长,同时也说明超微型浮游植物适应贫营养环境的生态特点.  相似文献   
36.
生境质量评估给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联机制提供了有效接口。采用InVEST模型评估2000—2020年间珠江源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衡量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建设用地变化幅度最大,面积增加321.48 km2,草地面积降低最显著。珠江源区生境质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呈小幅下降趋势,低值区集中于城镇中心和农业主产区,南部和北部山地生境质量高。生境质量变化的冷点在南盘江沿岸曲沾坝子的聚集效应最显著,热点数量少且分布零散。在各类自然保护地中,会泽驾车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最低,珠江源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有轻微降低态势,主要原因是局部地区草地向耕地的转变。土地功能变化驱使的生境质量退化贡献率是改善贡献率的5.6倍,城乡建设空间侵占草地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是珠江源区生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素。建设用地扩张的贡献度从2000—2010年的69.9%降为2010—2020年的46.7%,2010—2020年间来自耕地扩张的退化威胁超过路网建设成为次要威胁源。珠江源区仍需加大自然保护地的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以保障生态系统的无净损失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37.
珠江员村河段的水质监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对珠江员村河段进行水质监测的情况,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对比,并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肿瘤中心(原第一军医大学全军肿瘤中心),为国家肿瘤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肿瘤学博士后临床工作站。中心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7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硕士  相似文献   
39.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肿瘤中心(原第一军医大学全军肿瘤中心)国家肿瘤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肿瘤学博士培训点,肿瘤学博士后临床工作站。中心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4人,博士10人,硕士12人,博士后3名。拥有床位100张,设有空气层流治疗室,适形放疗中心和大学重点专业实验室。拥有国际上先进的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离机、程序降温仪、造血干细胞保存装置,在亚洲率先引进氩氦刀靶向治疗技术;较早安装了伽玛刀、光子刀、射频热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直线加速器等先进的肿瘤治疗设备。  相似文献   
40.
珠江水系(广东江段)底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水系底栖动物种类繁多,四个江段共采得底栖动物183种。其中:扁形动物1属1种,纽形动物1属1种,环节动物19属27种,软体动物43属70种,节肢动物67属8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