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2016至2018年的5月和9月研究了北京市五大水系53个水体蓝细菌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共发现蓝细菌4目4科22属63种,优势种(IRI)为小型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Kütz.) N?g.)、湖泊鞘丝藻(Lyngbya limentica Lemm.)、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L.) Rafls.)、小席藻(Phormidium tende(Menegh.) Gom.)、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 Ag.)、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通过对北京各种水体的蓝藻优势种进行CCA分析,得出大部分优势种与活性磷、叶绿素a、温度、溶解氧、总碱度、总硬度、pH呈正相关,与TN、TP呈负相关,与蓝藻的特性较符合,其中活性磷是限制蓝细菌生长的重要因素。各水体蓝藻平均密度为1.32×10~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003 2 m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5,2018年较2017年多数水体的密度和生物量下降,多样性指数上升,说明北京市水环境治理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72.
研究小组于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期间对珠江口一次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后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包括变种、变型)6门,57属,118种.其中,硅藻门26属67种,占总种数的56.77%;绿藻19属33种,占总种数的27.96%;甲藻4属6种;蓝藻4属5种:裸藻2属5种;金藻2属2种.调查期间,球形棕囊藻可视群体的直径范围为0.5~2.5 cm,密度均值为1 208 colonies·m-3,镜检的密度均值为675 000 colonies·m-3.11月中旬至月底的骤然升温是本次球形棕囊藻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赤潮期间主要伴随优势种有骨条藻(Skeletonema sp.)、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新月菱形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以及三星裸藻(Euglena tritella).  相似文献   
73.
于2011年7月和2012年8月分2个航次采集珠江口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首次研究珠江口海域桡足类的休眠卵潜在补充量。结果显示:该海域桡足类休眠卵呈不均匀分布,2011年7月沉积物休眠卵潜在补充量介于1.7×105—1.0×107卵/m3之间,平均值为2.1×106卵/m3;2012年8月沉积物休眠卵潜在补充量介于8.9×104—4.3×106卵/m3之间。呈现防波堤外深水区防波堤内养殖区防波堤外浅水区的分布格局。统计分析显示桡足类休眠卵潜在补充量和沉积物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水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水深和沉积物含水量是影响桡足类休眠卵潜在补充量的重要因素。休眠卵不同冷藏时间萌发结果发现:萌发持续时间介于10—36d之间,休眠卵萌发类型均为同步萌发型。萌发休眠卵种类为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和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表明沉积物中休眠卵是上述两种桡足类水体种群的重要补充。筛绢网孔径50—200μm之间休眠卵萌发量占总萌发量的93%,表明采用50μm和200μm筛绢网来分离桡足类休眠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4.
城市化下平原河流水系变化及空间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水系形态难以刻画并且受城市化的空间影响难以定量等问题,以太湖平原杭嘉湖地区为例,基于地形图获取的1980s与2010s水系数据和遥感影像等资料,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揭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对河网水系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杭嘉湖地区河网密度和水面率均呈减小趋势,衰减率分别为10%、13%;区内水系分布集中,均匀性下降;河流曲度降幅为0.5%,干流面积长度比在中、高城市化区域增幅较大。(2)水系变化对城市化的响应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城市化水平越低,水系形态演变越剧烈,空间分布不规则性越明显。(3)杭嘉湖地区存在"低-低"、"低-中"、"低-高"、"中-高"4种不同的城市化水平转变类型。城市化水平未发生转变时,水面率衰减更为剧烈,且水系空间分布均匀性下降,水系形态变化较大;城市化水平转变幅度越大,水系均匀化分布趋势越明显;受政策影响"中-高"发展区域仅河网密度变化较为明显。本研究将为城市河网水系保护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5.
犁头鳅属为中国的特有属,包括犁头鳅和长鳍犁头鳅两个物种,犁头鳅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上游,而长鳍犁头鳅则局限分布于闽江水系。本研究对采自长江中上游的犁头鳅20个个体和闽江水系的长鳍犁头鳅8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以期对犁头鳅属鱼类的物种地理分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犁头鳅不同单倍型之间的遗传变异水平为0.1%—1.8%,平均为0.7%;长鳍犁头鳅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变异水平为0.6%—1.3%,平均为0.7%;犁头鳅和长鳍犁头鳅单倍型之间的遗传差异也较小,仅为0.2%—1.8%,平均为0.9%。采用邻接(NJ)法和贝叶斯(BI)法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一致显示,该研究中的犁头鳅属鱼类构成一个单系;所有长鳍犁头鳅样本构成一个单系,位于系统发育树的顶部位置;犁头鳅的样本不构成单系,而是形成并系。从形态上看,犁头鳅和长鳍犁头鳅均为有效种。由此推测,在第四纪冰期,长江中下游的犁头鳅沿东海大陆架向南扩散到东南沿海水系,长鳍犁头鳅可能是犁头鳅的一个种群扩散到闽江水系后,由于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分化成的一个新物种,剩下的长江流域的犁头鳅种群则构成一个并系类群。本文对于类似的地理物种形成方式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正>1949年,长江干线货运量仅191万吨,今天的长江干线货运量突破12亿吨,是1949年的630倍。长江水系完成的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占流域全社会运量的16.4%和67.8%,沿江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依托长江水运。1949年长江干线仅有肩挑背扛的简陋码头100多个,吞吐量440万吨,2008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15亿吨,是1949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告了黑龙江水系鮈亚科8属11种鱼的染色体组型,认为鮈亚科鱼类的核型具有明显的属的特异性。其中条纹似白鮈、东北鳈、东北黑鳍鳈、兴凯颌须鮈、高体鮈、细体鮈和突吻鮈等7种鱼的核型为初次报道。  相似文献   
78.
淡水资源是生物界和社会环境的基础,当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少时,我们将会更多地关注整个流域中上游与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协调性。——Peter H.Gleick《世界之水:2008-2009年度淡水资源报告》  相似文献   
79.
宣晶  周繇 《生命世界》2014,(6):94-95
正东北地区位于于中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以及黑龙江、松花江、嫩江、鸭绿江、乌苏里江等河流水系,山环水绕,平原辽阔。气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土壤深厚,有肥沃的黑土。东北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为主,在林下、林间、高山草甸以及田间路边,从早春冰雪初融直至仲夏,各种美丽的野花"你方唱  相似文献   
80.
洞庭湖水系沅水和澧水野鲫的染色体组型及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鲫(Carassius auratus)是洞庭湖水系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了解洞庭湖水系野鲫的细胞遗传背景,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法,对沅水和澧水采集的野鲫样本逐一进行肾细胞染色体制片及组型分析。结果发现,在两条河流的野鲫群体中均检测出染色体数为100和基本染色体数为150的两种不同倍性个体,其中,两条河流染色体数为100的二倍体鲫组型公式为2N=28M+22SM+28ST+22T,NF=150;基本染色体数为150的三倍体鲫组型公式为3N=42M+33SM+42ST+33T,NF=225。在沅水和澧水不同采样点随机采集的共100尾野鲫中,检测出的三倍体比例(85%)远高于二倍体(15%),且二倍体与三倍体鲫个体在形态特征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种不同倍性鲫在同一水体的共存对于鲫的遗传进化与选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二倍体鲫种群的大量减少,则提示我们应该从染色体组遗传多样性角度加强对洞庭湖水系二倍体野鲫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