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1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2723篇
  650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区域水热格局变化和系统演替深刻影响森林内部小气候,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内部水热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作用有待进一步认识和评估。以南亚热带地区的3种不同演替阶段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统(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针叶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PF)、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forest,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EBF))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林内小气候林型间差异以及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变化,探讨森林系统内部水热环境的改变机理。结果表明:演替驱动下,随着PF→MF→MEBF的正向发展,林内温度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逐渐降低,林内相对湿度、土壤层及凋落物含水量等水分状况逐步升高。不同林型在"雨热同期"的南亚热带地区其"降温效应"有差,演替初期的PF干、湿季"降温效应"分别为7.9%和3.6%,中期MF分别为11.6%和6.4%,顶级群落MEBF干、湿季"降温效应"可达15.7%和10.5%。总体上,随演替"降温增湿"效应越来越显著,且"降温"表现为干季更明显,而"增湿"表现为湿季明显。此外,演替驱动下后期森林对高温及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更为突出。时间序列上,区域降水趋于"极端化"的格局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固持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自1984年以来,3种林型0—50cm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01),且湿季土壤含水量下降速率高于干季,林型间在全年及湿季均为MFMEBFPF,干季为MEBFMFPF。虽然研究期间3种林型林内气温、土壤温度无明显趋势性变化,但顶级群落MEBF林内相对湿度(P=0.021)、凋落物自然状态下含水量(P=0.003)在年际尺度上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与土壤含水量干、湿季下降速率的格局一致,二者也均为湿季大于干季。研究认为,成熟森林可能在当前南亚热带区域气候变化及水热格局改变背景影响下更为敏感和脆弱。  相似文献   
62.
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苔藓植物由于其结构相对简单,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是一类良好的生物指示植物.本文综述了水分、光照、温度等方面的环境因子变化对苔藓植物的影响以及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及适应的最近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国内深入开展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和全球变化的响应、适应及其生态指示作用等研究.  相似文献   
63.
云南中华姬鼠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1985年对中华姬鼠的生态作了观察。在云南分布县占32.31%,以滇西山地地区分布数量比例最高,占21.47%。分布海拔最高4100米,以2000—3000米地区捕获率较高。混交林地区为最适的栖息环境。据1204只统计,性比52.66%。仅于4—9月有怀孕鼠,年均怀孕率14.85%,胎仔数2—6仔。全年捕鼠率出现8月高峰和3、10月小峰,1月最低。食性以绿色植物为主。洞栖。以夜间活动为主。体外寄生蚤类16种,恙螨12种及革螨6种。  相似文献   
64.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课程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等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模式使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受到局限,通过分析环镜微生物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形式和师资建设等方面现状,阐述了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为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5.
生态旅游与保护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非消耗性的资源利用方式,生态旅游具有既可达到保护目的,又能促进地区发展的潜力。 1 生态旅游定义探险与旅游学会(1994:2)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对环境负责的、对一定地区自然或人文景观进行有利于促进保护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旅游观光。该定义不仅考虑到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而且  相似文献   
66.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环境污染严重,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快、土地沙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严重等。一方面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迅速减少、枯竭;另一方面公众环境意识却相对薄弱,仍在无休止地破坏环境。环境危机现状与公众环境意识淡薄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因此,开展环境教育刻不容缓(王志平2005)。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如何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谈谈我们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67.
氮磷对污水净化中藻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模拟生物净化槽中比较研究了氮磷对污水中藻类叶绿素含量和污水净化的影响。污水中磷含量均为7mg/L左右,氮含量分别为77.4、44.4、24.8和13.5mg/L,结果发现TN/TP=77.4/7.01mg/L组,污水经7d净化,藻类叶绿素含量最高,污水净化效果较好。四个实验组比较,叶绿素含量随TN/TP比例的上升而上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加和国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工业污染导致的区域性癌症群体性高发报道逐渐增多,引起了我国政府对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问题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国家财政也在环境保护领域加大了投入预算,特别是在污染物质监测和控制技术方面.并获得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甚至人体体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水平数据。  相似文献   
69.
生态脆弱带不同区域近缘优势灌木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分别为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典型区域——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优势灌木。为了探讨生长在地理位置相距很远的不同气候类型区、但亲缘关系较近的沙漠植物种之间特性的差异及近缘种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对 3种灌木在原产地和引种地 (腾格里沙漠 )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β胡萝卜素和脯氨酸累积等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各区优势灌木的气体交换特征不同 ,主要依照区域光照和温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变化 ,各区域的环境条件组合最利于其建群种的生长 ;引进种对引种地环境变化的反应调节较乡土种敏感 ;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近缘种间生理特性相近 ,引种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70.
目前尾巨桉( 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在南部大面积种植,尤其是在广西,其水分利用效率对森林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了解其水分利用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该文通过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TDP)对广西黄冕国有林场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液流密度(SFD)的年变化规律、不同个体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年平均日液流密度为830.1 L.m-2.d-1;从尾巨桉日液流密度的年变化来看,最大值不超过2000 L.m-2.d-1,与相似研究比较,该研究得到的结果偏低。不同直径尾巨桉SFD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胸径相近其液流密度也大致相同,但胸径相差很大时,其液流密度相差也大,相差最大可达1300 L.m-2.d-1,这主要与不同生长状况的植物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能力不同有关。相关研究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是树木冠层蒸腾的主要动力,该研究也发现树干液流密度与水汽压亏缺( VPD)、光合有效辐射( PAR)在年变化上有很好的同步性,主要表现出夏秋季节较高、春冬季节较低的现象。 SFD与PAR的关系比较显著,与VPD、空气温度( AT)、土壤温度( ST)有一定的关系,但与空气相对湿度( RH)和土壤湿度( SM)没有呈现规律。环境因子和植物生物学特征是树干液流密度主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尾巨桉如何响应这些因子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