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7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2922篇
  11275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5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胡企铨 《生命科学》1994,6(3):24-26
激光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胡企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201800)1前言生命现象是细胞存在的运动形式。生命活动本质上讲是以细胞活动为基础的。有人做过这样的结论:“一切生物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由此可见,细胞研究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2.
川西峨眉晚白垩世夹关期河流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群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斌  吴贤涛 《古生物学报》1993,32(4):478-489
晚白垩世夹关组中的痕迹化石群落至少由12个痕迹属17个痕迹种组成,其中包括5个新痕迹种,即Cystichrtium cuwatitivum,Steinichnus laryus,Paradidymaulichnus emeiertsis,Monmorphichnus lineates和Rusophycus univalvis.这一化石群落主要是无脊椎动物的进食迹、觅食迹、爬迹、停息迹和居住迹,其中多数呈下浮痕和全浮痕保存,并形成于经常干旱的河流环境(大多出现在泛滥平原沉积中).该群落可识别出两个痕迹化石组合,即1) Scoyenia-Steinichnus-Rusophycus组合,它主要产自泛滥平原和漫滩环境;2)Skolithos-Arenicolites组合,它代表一种水道砂坝或曲流砂坝环境.  相似文献   
43.
高华  宫玉海 《生物学通报》1993,28(10):35-35
(一) 目的用幻灯的形式把气孔开闭原理的动态生理知识特点表现出来,达到形象直观的教学目的。 (二) 制作方法 1.取一块长15cm×宽9cm的硬纸板,在中央剪取一个φ7cm的圆。再从长的中间剪开硬纸板,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如图1)。然后,在硬纸板的反正面涂上粘合剂,用两块长10cm、宽8cm的透明薄塑料,分别把两个半圆硬纸板,从半圆处包起来,使硬纸板与塑料粘合在一起(如图1右)。把硬纸板3个边缘的塑料折叠好,用透明胶带封合(图1左),使半圆部分呈密闭的透明的气囊。再把两个半圆用胶带连上。  相似文献   
44.
金鉴明 《生物学通报》1993,28(10):22-23
5.生态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环境危机的爆发,西方学者曾出现过一种悲观论调,要求经济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实践证明,这种“因噎废食”的观点是行不通的,相反,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在自觉运用生态规律,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例如澳大利亚利用科学管理的办法,既开阔了肥沃的牧场,又发展了效率极高的畜牧业;瑞典等国对森林采取采伐和种植并重,使木材资源得以持续开发;工业先进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大规模治理污染已大见成效,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5.
环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人类改造荒漠的活动,植被,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竞争种的密度,土壤理化性质等坏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沙蜥种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决定沙蜥种群密度的主导因子是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植被,土壤含水量,竞争种的密度。这些因子的任何改变都能改变沙蜥的种群密度,均具有调节种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中国优质水果资源的分布与适宜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业部在80年代两次组织评选出的全国189个优质水果产地的生态环境资料,用微型电子计算机系统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柑桔、苹果和梨优质产品的构成比例、产区分布地域及其适宜的环境指标和主栽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果树良种区域化栽培与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地球生物学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局面。得益于现代技术方法的大发展, 地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从宏体动植物向微体古生物再向地质微生物和地质病毒的发展, 研究主题从气候环境对生物演化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到生物演化如何影响气候环境乃至深地过程, 进而回答生命是如何塑造地球的宜居性这个地球科学的根本性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的拓展也提升了地球生物学服务人类社会的能力, 资源能源安全的保障、气候—环境—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协调应对等都需要地球生物学的支撑。同时, 地球生物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它首先需要技术方法的进一步革新来带动认识的创新, 其次需要回答生物演化的驱动力问题, 更需要破解生物演化如何影响深地过程, 包括板块运动、火山活动等地质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正确地评估生物是否改变了宜居地球的演化方向, 以及如何应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难题。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于2020年9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4月(春季)分别对大陈岛海域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共鉴定浮游动物90种,包括浮游幼体15类,其中夏季种类数最多(68种),冬季最少(20种),常见的优势种有: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12种(Y>0.02)。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3.40±214.73)个/m3、(411.93±561.76) mg/m3,二者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平均丰度为春季(380.17±296.14)个/m3>夏季(135.30±112.59)个/m3>秋季(67.88±90.52)个/m3>冬季(25.30±19.11)个/m3;平均生物量为夏季(895.01±802.54) mg/m3>春季(623.39±358.73) mg/m3>秋季(91.08±82.36) mg/m3>冬季(45.96±84.95) mg/m3。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71±0.96和0.53±0.20,均表现出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的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夏季类群、秋季类群、冬季类群和春季类群4组类群。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夏季大陈岛海域水母类浮游动物暴发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结果将为大陈岛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9.
笼养鸟类取食高度对其自然行为表达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少见报道。本文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研究对象,观察笼养状态下其对不同高度取食槽内放置的种子或蔬菜的取食次序,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取食高度与偏好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笼养蓝马鸡取食种子类食物(玉米粒)最佳取食高度为0cm,并且采食偏好随采食槽高度升高而下降(y=-0.564x+43.146,R2=0.946,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油麦菜(Lactuca sativa)的最适取食高度范围为15~25 cm,随着取食槽高度的升高,偏好值先上升,至25 cm处后下降(y=-0.014x2+0.543x+26.487,R2=0.952,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当取食槽高度在65 cm及以上时,蓝马鸡拒食率上升(拒食率≥38.9%)。成年蓝马鸡体高对取食高度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笼养蓝马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