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9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高效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对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均具有促进作用,目前,再生效率低下是限制许多植物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主要技术屏障之一。随着对植物分生组织和体细胞胚形成过程研究的深入,鉴定到了一些关键调控基因,统称为发育调节因子。发育调节因子应用于植物遗传转化后,可以有效改善植物分生组织诱导和再生能力,为提高遗传转化效率提供了重要机遇。综述了7类发育调节因子在提高植物遗传转化效率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中3类在促进玉米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建立植物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ECO-Biolog微平板法,分析了以无玉米秸秆还田为对照(CK),6000 kg·hm-2(S1)、9000 kg·hm-2(S2)、12000 kg·hm-2(S3)和15000 kg·hm-2(S4)四个秸秆还田量的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也随之增加,24~96 h的AWCD值变化迅速,96 h后进入平稳期,S4处理AWCD值始终大于其他处理;秸秆还田对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与CK相比,S4处理Mc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了57.5%(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S1、CK、S2和S3处理在PC1和PC2上出现显著的分异,糖类、多聚物类、羧酸类碳源是研究区域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因此,在东北黑土区增加玉米秸秆还田量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提升黑土肥力。  相似文献   
93.
旨在研究玉米小曲酒糟全价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常规饲料为对照,比较发酵饲料对育肥猪增重,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种属构成及功能的影响。饲喂47 d后,发酵饲料对育肥猪增重及猪肉水分含量、肌内脂肪、pH无显著影响(P >0.05)。从育肥猪肠道菌群看,小肠中的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在群体中的丰度从2.6%增加至50.0%,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丰度等也有明显增加,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芽殖菌属(Gemmiger)、梭菌属(Clostridium)、巨型球菌属(Macrococcus)丰度明显下降。KEGG分析发现,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肠道菌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主要在于物质代谢的相对增强及细菌增殖的相对减少,促进小肠内物质转化。本研究为玉米小曲酒糟全价发酵饲料的在生猪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褐纹甘蔗象风险分析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褐纹甘蔗象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及国内寄主植物分布、适生范围、传播渠道、检疫管理措施等指标的定性和半定量的风险分析,得出其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其风险评估值为R=1.746),对我国种植面积广泛的棕榈科植物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建议在有其寄主分布的省份将其列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省级补充名单进行管理,防止其在我国继续扩散危害,并提出了国内检疫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5.
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程序,利用相关风险分析模型,从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及风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几内亚甘蔗象传入扩散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综合风险值R为2.57,属于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据此提出了3条风险管理对策,以期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96.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和臭椿沟眶象E.brandti是取食单一寄主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不同部位的钻蛀性害虫。二者成虫羽化后交配之前均需补充营养,且取食臭椿不同部位(叶柄、1年生枝、2~3年生枝、主干)对其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差异显著。就臭椿沟眶象雌成虫而言,只有取食主干才能够产卵;而对沟眶象雌成虫来说,则只有取食2~3年生枝的无法产卵。本研究使用臭椿的4种不同部位(叶柄、1年生枝、2~3年生枝、主干)饲喂这两种象甲成虫,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两种象甲的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和3种消化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象甲中后肠的6种酶活性在取食不同寄主部位后发生显著性差异。其中,臭椿沟眶象雌成虫取食主干显著降低其中后肠的CarE酶活性,沟眶象雌成虫取食2~3年生枝能显著提高中后肠的CarE酶活性,同时降低中后肠AMY酶活性。本文明确了寄主植物不同部位对这两种象甲成虫中后肠消化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两种象甲初羽化雌成虫补充营养造成生殖系统发育差异的原因,对后续...  相似文献   
97.
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四育成于20世纪70年代,具有适应性强、配合力高、株型紧凑、生育期短、灌浆速度快等优点.以其为基础材料选育衍生出数以百计的黄改系,形成我国特有的黄改群(或称塘四平头群)核心种质群.利用黄早四及其衍生系组配的杂交种已累计推广应用数十亿亩,包括目前的主导大品种郑单958、京科968等.该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史...  相似文献   
98.
分根区施保水剂对玉米气孔导度和单叶WUE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陕单9号玉米(zea mays L.)在根区不施保水剂(对照)、分根区施保水剂和根区全施保水剂3种处理下,叶片气孔导度、CO2吸收和H2O蒸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75%土壤饱和持水量下,各指标在3种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在50%土壤饱和持水量下,分根区施保水剂显著降低了叶片气孔导度,叶片CO2吸收量和H2O蒸腾量也同时降低,但H2O蒸腾量下降幅度更大;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分根区施保水剂均能提高玉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  相似文献   
99.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自1990年以来,玉米转基因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有转基因的抗虫、抗除草剂玉米杂交种进入商品化生产。从玉米转化受体系统、转化方法、筛选方法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等方面,论述了玉米转基因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0.
玉米种质资源抗弯孢菌叶斑病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近年弯孢菌叶斑病日益严重的发生趋势,对1698份玉米种质(自交系、群体、杂交种以及特殊材料)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种质抗性较引进种质抗性好;不同省份所供种质抗性存在差异,北京、四川、广西种质总体抗性较好;在新选育的自交系中,鉴定出12份高抗材料;在当前培育的杂交种中,有22份高抗或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在相同核基因、不同细胞质种质间无差异;玉米抗大斑病基因对抗弯孢菌叶斑病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