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01.
为筛选我国的HIV-1疫苗候选株,以鸡痘病毒282E4中国疫苗株为载体,构建了共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外膜蛋白gp120和IL-18的重组鸡痘病毒,并将该重组鸡痘病毒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HIV_1外膜蛋白gp120和IL-18不但可在重组鸡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而且可在重组鸡痘病毒感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脾特异性CTL反应,且IL_18发挥了免疫佐剂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制备安全、有效的HIV-1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2.
使用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CTB)与恶性疟原虫抗原表位融合蛋白(AWTE)免疫恒河猴,研究其免疫应答并观察对食蟹疟原虫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0,14,28天分别通过鼻腔和肌肉注射免疫恒河猴,第3次免疫后2周,抗CTB抗体平均滴度可达1∶512(鼻腔免疫)和1∶10000(肌肉免疫);肌肉免疫后抗疟原虫抗体滴度也显著高于鼻腔免疫组。用125×108个食蟹疟子孢子攻击,对照组5只恒河猴在攻击后10~14d全部感染,其中1只在攻击后21d死亡,另4只重度感染,感染持续30d以上。鼻腔免疫组的5只动物均在攻击20d后出现原虫,其中3只轻度感染,感染持续4d后即恢复,其余2只感染持续36d以上。肌肉注射组3只未受感染,其余2只在攻击后19d后轻度感染,感染4d后即完全恢复。以上结果表明,使用霍乱毒素B亚基为载体蛋白构建的重组疟疾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对食蟹疟攻击具有良好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3.
共表达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表达禽流感病毒H5HA及N1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 HA NA连续传代至 2 5代 ,取第 5、15及 2 5代重组病毒作为受检代次 ,进行外源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 ,同时比较这 3个代次重组禽痘病毒的免疫效力。结果对各代次重组病毒DNA的模板进行PCR扩增 ,均能够获得HA和NA两个目的片段 ;经测序证明两个外源基因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没有发生氨基酸水平的改变。动物试验结果表明 ,该重组病毒的毒力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接种试验鸡后在鸡体内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的存在 ,各免疫组在免疫 2周后的抗体效价平均为 6 5log2 ,完全抵抗了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的攻击。以上结果表明此重组病毒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经过 2 5代的传代后 ,所插入的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未见变化 ,重组病毒的免疫效力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504.
聚焦中国     
《生命世界》2007,(5):7-7
英国科学家计划开始进行用感冒病毒和牛痘病毒治疗癌症的人体临床试验,因为在实验鼠身上的初步研究表明,它们能有效消除肿瘤。牛津大学伦纳德·西摩教授说,他们需要数年时间进行人体临床试验来验证两种病毒的疗效,如能获得成功,病毒疗法将成为化疗和放疗之后又一种对付癌症的标准疗法,并能避免严重副作用。病毒疗法相当于“以毒攻毒”。西摩说,他们首先设法使少量病毒进入癌细胞内部,由于没有免疫系统的干扰,病毒将无限量复制,最后导致癌细胞破裂、死亡。病毒接着又进入邻近的癌细胞中重复同样的过程。  相似文献   
505.
在世界范围内,观赏和投喂野生猿猴是最常见的野生动物旅游形式之一。其中游客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动物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存在被猿猴威胁甚至咬伤等问题。对人猴接触行为的客观分析,是提高旅游服务管理和保障游客安全的必要措施。本研究记录了2012-2014年海南南湾猴岛景区内游客与猕猴的接触行为,并分析了景区医务室近两年的游客就诊记录,主要探讨:(1)哪些游客会参与人猴接触,及其游客的认识误区;(2)哪些猕猴会频繁参与人猴接触;(3)哪些原因会引发人猴接触行为。本文旨在了解景区内游客与猿猴的互动关系,探讨游客受伤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为完善野生动物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06.
目的:建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毒(SFTSV)培养和病毒滴度检测的方法,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铺六孔板接种SFTSV,每隔24 h收集培养病毒上清检测SFTSV病毒复制拷贝数,从而选取最佳时间点收获病毒液并用浓缩离心管浓缩病毒液,保存备用。将SFTSV病毒液进行10倍比稀释,每梯度200μL接种生长良好的单层Vero细胞,用3 m L高压灭菌的甲基纤维素-DMEM覆盖物覆盖每孔Vero细胞,约9 d后温和去除甲基纤维素-DMEM覆盖物,经预冷的4%甲醛固定细胞后,用结晶紫染色,PBS洗脱3次,计算空斑数。结果:根据病毒繁殖生长情况,病毒在第4 d后达复制高峰并随后进入平台期,第8天病毒复制开始下降。参照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实验结果,病毒滴度为6×106PFU/m L。结论:SFTSV病毒培养以及滴度检测方法成功建立,选取4天后收获病毒上清最佳,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形成的空斑清晰可数。  相似文献   
507.
叶食性灵长类食物选择受食物常量营养物质、微量营养元素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等影响,但较少有研究阐释植物的化学成分效应。该研究通过分析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春季(2010年3月—5月和2011年3月—5月)食物来阐明影响食物选择的植物化学成分。春季,猴群通过采食高质量食物(芽和嫩叶)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且偏好高磷和低钙/磷比(Ca/P)、低钙及低单宁食物。食物的磷和粗蛋白含量高于非食物,总糖和Ca/P低于非食物,而粗脂肪、粗灰分、钙和单宁含量则无差异;即在单宁含量未超过其忍受阈值的前提下,猴群春季食物选择原则是在满足蛋白质主导的常量营养物质需求基础上保证磷钙摄入。  相似文献   
508.
早在2001年1月,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报道了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恒河猴,他们利用慢病毒转染法成功地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入恒河猴早期胚胎,并通过胚胎移植获得了GFP整合和表达的转基因猴ANDi,这是转基因技术在非人灵长类上的首次成功尝试。2008年,Shang-Hsun Yang等人成功构建出了亨廷顿疾病(HD)的转基因恒河猴模型,作者将84个CAG重复序列连接到人HTT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上,并将其包装成高滴度的慢病毒粒子(滴度109 PFU/mL)后,在卵母细胞带下注射病毒后再进行单精注射受精和胚胎移植,成功得到了第一个转基因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然而,通过慢病毒介导的方式产生的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的随机插入使得它的表达和功能的实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灵长类动物中,由于技术限制无法通过与大小鼠同样的技术路线获得精确基因修饰的动物。以TANLENs、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诞生,使得在灵长类动物中实现精确基因修饰成为可能。季维智研究员团队与南京医科大学沙家豪教授和南京大学黄行许教授团队密切合作,成功运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了世界上首例基因定向敲除食蟹猴,证实了CRISPR/Cas9系统可以在灵长类动物中很好地工作,并产生活体动物。这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9.
目的:构建并筛选表达猴免疫缺陷病毒(SIV)Env蛋白的重组鸡痘病毒(FPV),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SIV env基因,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测序正确后将其克隆入本实验室自行构建的FPV穿梭载体pTKET中,获得重组质粒pTKET-SIV env,然后将其与FPV282E4株共转染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同源重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筛选标记,通过噬斑筛选获得重组病毒,应用PCR、RT-PCR、Western印迹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通过10次噬斑筛选,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重组FPV基因组中,RT-PCR、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SIV Env蛋白在感染细胞内表达且具有抗原性;连续传代20次,PCR、RT-PCR、Western印迹均能检测到外源基因的整合、转录和表达,且未能扩增出FPV-TK基因,表明重组病毒遗传稳定性良好,且病毒已经纯化。结论:获得表达SIV Env蛋白的重组FPV,为进一步免疫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10.
痘病毒被广泛用于针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的疫苗研究,而非复制型痘苗病毒的发展又进一步提高了其安全性。来源于中国天花疫苗株的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坛株(NTV)正是一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为了促进未来NTV作为疫苗候选株在临床中的应用,我们对NTV与另外2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即改良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VA)和NYVAC的生物学性状做简要综述,主要讨论了它们的基因组结构、体外生长特性、病毒复制和形态发生、组织中的病毒分布和病毒-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