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利用Vanderploeg和Scavia的选择系数(Wi)与选择指数(E* i)选择10类生态因子,分析了海南猴猕岭自然保护区野放海南坡鹿的牛境选择特征.野放海南坡鹿经常活动于草地和次生热带雨林,选择郁闭度和灌木盖度较低、草本盖度高、半阴半阳坡、下坡位、坡度平缓、海拔≤300 m、水源距离≤200 m以及人为干扰>5000 m的生境.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9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转铁蛋白(TRF)、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检测在非人灵长类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恒河猴5只,小剂量30 mg/kg多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血糖稳定后观察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指标。连续观察13个月。结果动物的高血糖状态持续6个月后开始出现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代谢异常。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9个月开始出现代谢异常。尿mALB与β2-MG呈正相关(F=0.242,0.153,P<0.05),TRF与β2-MG呈正相关(F=0.213,P<0.05),HbAlc与β2-MG呈正相关(F=0.153,0.097,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RF是β2-MG和mALB的相关因子(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测可很好的应用于恒河猴动物模型,对糖尿病模型动物早期监控、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3.
恒河猴是研究人免疫缺陷型病毒(HIV)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缺失综合征(AIDS)疫苗研制的最为重要的动物模型,其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结构的解析将有助于了解HIV免疫逃逸机制。本研究克隆了1个恒河猴MHC-I类分子Mamu-A*02轻链(β2m)基因并插入到pET21a(+)原核表达载体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1a(+)-Mamu-β2m。pET21a(+)-Mamu-β2m和之前构建好的恒河猴Mamu-A*02重链(α)重组质粒pET21a(+)-α分别转入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IPTG诱导表达。Mamu-A*02重链和猴β2m目的蛋白在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链、轻链的包涵体蛋白和Mamu-A*02限制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Nef表位多肽(YY9)通过稀释法共复性。高纯度的复合物蛋白经分子筛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获得。复合物晶体利用悬滴法筛选并优化,并在0.1mol/LBIS-TRIS(pH5.5)、2.0mol/L(NH4)2SO4条件下收集一套2.8?分辨率的X-射线衍射数据。晶体属于正交空间群P212121,其晶胞参数为a=128.99?,b=129...  相似文献   
494.
PCR技术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95.
496.
共表达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表达禽流感病毒H5HA及N1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 HA NA连续传代至 2 5代 ,取第 5、15及 2 5代重组病毒作为受检代次 ,进行外源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 ,同时比较这 3个代次重组禽痘病毒的免疫效力。结果对各代次重组病毒DNA的模板进行PCR扩增 ,均能够获得HA和NA两个目的片段 ;经测序证明两个外源基因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没有发生氨基酸水平的改变。动物试验结果表明 ,该重组病毒的毒力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接种试验鸡后在鸡体内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的存在 ,各免疫组在免疫 2周后的抗体效价平均为 6 5log2 ,完全抵抗了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的攻击。以上结果表明此重组病毒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经过 2 5代的传代后 ,所插入的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未见变化 ,重组病毒的免疫效力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497.
猴结核病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活检猴感染结核病的检疫方法只有结核菌素试验。由于检测方法的单一性,结核菌素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低,给灵长类结核病的管理带来困难。为此,开展了猴结核病血清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胞浆蛋白、结核菌素、Trehalose 6,6-’dimycolate(TDM)分别作为抗原建立猴结核病血清抗体ELISA检测方法,检测了28份自然感染血清和121份阴性血清,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根据三种抗原对标本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比较。胞浆蛋白、结核菌素、TDM三种抗原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9.3%、75%与64.3%;特异度分别为93.4%、95.9%与88.4%。ROC曲线下面积都大于0.5(P<0.01)。结论表明三种抗原能用于抗猴结核病的ELISA检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中,胞浆蛋白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是猴结核病血清抗体检测较好的一种抗原。  相似文献   
498.
中国疫苗株鸡痘病毒插入载体的构建与MDV糖蛋白B的表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志亮  崔虹 《病毒学报》1996,12(1):48-54
在对中国鸡痘病毒疫苗株282E4基因组DNA进行克隆与亚克隆的基础上,进一步插入P11-LacZ标记基因,根据蓝斑选择原理筛选出3个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上生长所不必需的片段,为了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特将P7.5-P11-LacZ基因框转移至BLUESCRIPTSKM13-的Apal将MCS-P7.5-P11-LacZ框切下,置入一个亚克隆的非必需片段中,构建成中国鸡痘病毒插入载体pFG1175-1,以  相似文献   
499.
李痘病毒最早发现于欧洲东部的保加利亚,是一种严重危害核果类果树的病毒,为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A2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泛非植物检疫理事会和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于2007年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李痘病毒主要通过寄主植物繁殖材料(种苗、砧木、芽条等)的贸易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或借助带毒媒介蚜虫进行短距离扩散。截至2018年,李痘病毒已在全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我国于2004年在湖南发现其危害杏树。本文从李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扩散途径、诊断检测方法及预防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止其再次入侵和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0.
慢病毒载体感染成年食蟹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备受关注。另一方面,MSCs易于转导和表达外源基因,是理想的基因工程细胞。非人灵长类(NHPs)和人类具有非常相近的遗传背景,NHPs模型在评价药物疗效和移植治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年食蟹猴骨髓单核细胞(Marrow mononuclear cells,MNCs),贴壁培养MSCs。同时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慢病毒载体,感染成年食蟹猴MSCs。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成年食蟹猴MSCs均感染猴泡沫病毒(Simian foamy virus,SFV),体外培养成年食蟹猴MSCs必须添加抗病毒药物Tenofovir。但由于食蟹猴MSCs感染SFV,以及培养中添加了抗病毒药物Tenofovir,慢病毒载体的感染效率明显降低(10%)。本研究通过停用抗病毒药,在细胞复苏后6d转染慢病毒,可大幅提高慢病毒的感染效率(50%)。为成年食蟹猴MSCs作为基因工程细胞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