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黄杜鹃对美洲斑潜蝇的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闹羊花素 Ⅲ 50 0mg/L对美洲斑潜蝇 2龄和 3龄幼虫的取食抑制率分别为 77 34%和6 7 6 6 % ,高于杀虫单的取食抑制率。对 2龄和 3龄幼虫的LC50 分别为 2 0 8 6 5mg/L和 30 0 6 2mg/L。药膜法测得对成虫 2 4h的LC50 为 159 0 7mg/L ;4 8h为 54 85mg/L。黄杜鹃花几种粗提物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取食抑制作用和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82.
猴头杜鹃木纤维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猴头杜鹃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分析、揭示了猴头杜鹃木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特征及纤维形态随轮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3.
潘洁 《植物研究》2000,20(1):27-35
贡嘎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横断山系的东北段,现有杜鹃属植物73种4变种2亚种。在贡嘎山地区东坡的不同垂直高度上分布有43种(包括变、亚种)杜鹃,西坡则分布有63种(包括变、亚种)。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的区系组成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大致分为:1、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只有1种杜鹃。2、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有78种(包括4变种, 2亚种),其中(1)1种分布于西藏、云南,并经云南入缅甸分布;(2)44种为四川特产;(3)5种为贡嘎山地区特有种。另外,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区系还有其特点:1、贡嘎山地区是杜鹃属植物分布中心之一;2、贡嘎山地区是杜鹃属植物分化中心之一;3、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有垂直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84.
云锦杜鹃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金则新  柯世省 《植物研究》2004,24(4):447-452
自然条件下, 对云锦杜鹃光合作用日进程和光响应进行了观测, 结果表明:夏季晴天云锦杜鹃阳叶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为"双峰"型, 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胞间CO2 浓度的日进程基本与净光合速率相反, 中午胞间CO2 浓度增高表明净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暗呼吸速率日进程呈单峰曲线, 中午最高。阴叶净光合速率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变化不大。一天分时段光响应试验表明, 阳叶饱和光强和表观量子效率上午较高, 下午有所降低, 而光补偿点下午有所上升。阴叶的这些光合参数在上午和下午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强光下光抑制的发生是引起云锦杜鹃阳叶光合效率午间降低的重要原因。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 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是直接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5.
蓝果杜鹃(Rhododendron cyanocarpum)为大理苍山特有的濒危植物,有粉色和白色两种花冠类型。为了探讨该物种花色多态性的意义,本研究调查了粉色花和白色花植株在已知的各居群的分布频率、花冠的反射光谱及其它的花部特征、有效传粉者及其访花频率与结实情况。结果表明:粉色花植株在所有调查的居群中占优势(77%~100%)。粉色花的花冠反射光谱在430 nm和650 nm有两个峰,而白色花只在430 nm有一个反射峰。同时,花特征如:花柱与柱头颜色、花冠长度、花萼长度、花梗长度以及雌雄蕊最短距离,两种花冠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尽管熊蜂作为这两种花冠的主要传粉者,但粉红花的访花频率以及自然条件下的结实情况显著高于白色花。本研究结果推测粉红色花可能受到了稳定性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封面图说     
<正>长白山高山苔原带——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中上部,是长白山植物分布海拔最高最寒冷的地带。这里气候恶劣,土壤瘠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单调。这里无高大乔木,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地衣、苔藓等。高山的强烈日光照射,使这里的植物都呈现生长期较短,花期集中的特点。主要植物有牛皮杜鹃、笃斯越桔、长白景天等。很多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极地植物,为欧亚大陆东部独有的高山苔原带植物,研究和保护好这些植物尤  相似文献   
87.
蓝果杜鹃( Rhododendron cyanocarpum)为大理苍山特有的濒危植物,有粉色和白色两种花冠类型。为了探讨该物种花色多态性的意义,本研究调查了粉色花和白色花植株在已知的各居群的分布频率、花冠的反射光谱及其它的花部特征、有效传粉者及其访花频率与结实情况。结果表明:粉色花植株在所有调查的居群中占优势(77%~100%)。粉色花的花冠反射光谱在430 nm和650 nm有两个峰,而白色花只在430 nm有一个反射峰。同时,花特征如:花柱与柱头颜色、花冠长度、花萼长度、花梗长度以及雌雄蕊最短距离,两种花冠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尽管熊蜂作为这两种花冠的主要传粉者,但粉红花的访花频率以及自然条件下的结实情况显著高于白色花。本研究结果推测粉红色花可能受到了稳定性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赵冰  郑茜子  李厚华 《广西植物》2015,35(5):761-767
美容杜鹃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观花植物,也是秦岭地区的特有属,在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资源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该文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秦岭地区5个美容杜鹃野生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了解美容杜鹃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从而为美容杜鹃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用8个ISSR引物对5个天然种群的90个单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8条带(平均每条引物产生9.75条带),其中65条带是多态的,多态位点占总位点的百分率为83%。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386,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4972,表明美容杜鹃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71%~90.25%,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4161~0.58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44~0.4122,表明美容杜鹃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其中镇安木王种群和柞水牛背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AMOVA分析表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91.22%)大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8.78%)。U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因此建议尽可能地保护美容杜鹃所有的天然种群原生境条件,以最大限度保护其遗传变异。由于镇安和柞水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建议优先对这2个种群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89.
正2014年6月即将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将表决由重庆金佛山、广西桂林、环江和贵州施秉联合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能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重庆金佛山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喀斯特地区,然而其种类繁多、模式种和特有种丰富的杜鹃花却鲜为公众所知。在本期杂志上,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和镜头,一同迷失在金佛山杜鹃的灿烂花海之中……  相似文献   
90.
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耐寒、开花早、花量大,极富观赏性,但尚未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样地法,详细调查了崂山、牙山等5个山区的野生迎红杜鹃资源,对迎红杜鹃的分布范围、群体大小、生长环境、开花习性、花期花色、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细致的观测记录。结果表明,迎红杜鹃在胶东半岛有广泛分布,多位于海拔100~1100 m之间区域,主要为大面积群体分布;生长环境多样,阳坡、阴坡、山顶、溪谷、岩缝均可生长,以阴坡为主;其伴生植物种类较多,群落结构稳定;迎红杜鹃开花早,开花量大,花色均为红紫色系,同一色系中变化较大;不同山区的群体株高、冠幅、花量存在较大差异,而花径差异较小;不同山区的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差异较大。上述结果明确了胶东半岛地区野生迎红杜鹃的种质资源分布和生长环境特点,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