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林英任  项存悌 《菌物系统》1999,18(4):357-360
在安徽省黄山杜鹃〗Rhododendron maculiferum Franch.ssp.anhweiense (Wils.)Chamb.〖上发现盘菌纲一新属--新齿裂菌属(NHeococcomycesY.R.Lin,C.T.Xiang&Z.Z.Li).对该属及其模式种--杜鹃新齿裂菌(N.rhododendri Y.R.Lin,C.T.Xiang&Z.Z.Li)进行了描述和讨论。主模式标本存放在  相似文献   
162.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碎米花杜鹃Rhododendron spiciferum根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南烛木树脂酚(1)、(+)-环合橄榄树脂素(2)、(-)-南烛木树脂酚-9-O-β-D-葡萄吡喃糖苷(3)、(-)-南烛木树脂酚-9-O-β-D-木吡喃糖苷(4)、3,5,7-三羟基色原酮-3-O-α-L-鼠李吡喃糖苷(5)、3,5,7-三羟基色原酮-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6)、柚皮素(7)、圣草酚(8)、紫杉叶素(9)、儿茶素(10)、紫杉叶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11)、黄杞苷(12)、紫杉叶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13)、蒲公英赛醇(14)、蒲公英赛醇乙酸酯(15)。其中化合物1~6、8、9、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3.
从形态、生理角度研究了杭州园林中应用最广泛的杜鹃‘紫萼’(Rhododendron mucronatum cv Plenum)的光适应性和最适光强生境。结果表明:随着叶片遮荫程度的增加,杜鹃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暗呼吸强度下降,说明杜鹃对弱光生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随着相对光强的增加,叶片厚度,比叶重以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及其比值,可溶性蛋白质及净光合速率增加,表现出对阳生生境更好的适应性。在生境65%全光照时,植株在形态,解剖及生理上均处于最佳状态。因此,65%全光照的生境是毛鹃‘紫萼’的最佳光生境。  相似文献   
164.
为了探讨立地条件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树杜鹃的种子萌发和种群自然更新的作用机制,该试验对大树杜鹃鲜叶、枯叶和植株冠幅下不同距离(0、2、5和10m)的森林凋落物以及林下苔藓等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自毒与森林凋落物的化感作用对大树杜鹃种群自然更新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树杜鹃鲜叶和枯叶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但枯叶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率和萌发的抑制强度较小;而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随鲜叶浸提液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当鲜叶浸提液浓度为10%时,种子萌发率仅为8%,表明大树杜鹃具有较强的自毒作用。(2)大树杜鹃植株冠幅下不同距离的森林凋落物对其种子的萌发具有化感作用,但不同距离的影响不同;距离冠幅5m的凋落物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在该距离下的凋落物浸提液浓度为2%时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为77.33%和21.35,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18.32%和20.5%。(3)大树杜鹃林下苔藓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并不明显。研究认为,大树杜鹃具有较强的自毒作用,可能进一步影响其种群自然更新;森林凋落物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效应,推测立地条件可能会通过影响其种子萌发而进一步影响种群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65.
杜鹃红山茶的传粉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仅见于广东省阳春市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内。对该保护区杜鹃红山茶自然种群进行了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和控制授粉试验研究,探讨其致濒原因。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型,自交不亲和,为典型的虫媒传粉型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其子房败育率高达64%;杜鹃红山茶种群的花柱呈长度分化:20%为长花柱型(L型),76%为短花柱型(S型);杜鹃红山茶的有效传粉昆虫主要为蝶类和蜂类,但昆虫的访花频率较低。综合以上结果,杜鹃红山茶的濒危原因可能包括2个方面,一是自交不亲和性和花柱异长现象导致子房败育率高,二是传粉昆虫访花频率低导致自然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166.
长白山牛皮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及相似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牛皮杜鹃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对不同海拔牛皮杜鹃群落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1)牛皮杜鹃群落相同海拔高度,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自海拔1926—1986m,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先降低后升高,1986m后再次降低,到达海拔2010m处达到最低点,适应高山苔原带特殊生境条件的物种逐渐增多,多样性指数开始回升。海拔2250m,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于平缓,物种组成相对较为稳定。海拔2528m以上,生物多样性再次呈降低趋势。草本层的α多样性指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SW、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R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海拔1986m处时出现最小值,海拔2350m时达最大值。牛皮杜鹃群落α多样性指数间呈P0.01水平极显著正相关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贡献率最大,表现为丰富度指数(D1、D2)种间机遇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SN)群落均匀度指数(R)。(2)牛皮杜鹃群落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基本呈波形变化,草本层β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灌木层β多样性指数。在牛皮杜鹃群落物种沿海拔梯度的替换速率上,草本植物高于灌木物种。Routledge指数的变化趋势不显著。海拔1986m处和海拔2250m处,草本层Cody指数出现两处极值,海拔2250m以上群落灌木层之间差异和变化较小,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和Cody指数逐渐趋于平稳。(3)海拔梯度间生境及群落结构差异性越大,生物多样性变化越明显。海拔高度接近的群落间相似性系数较高,海拔是影响牛皮杜鹃群落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7.
比利时杜鹃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比利时杜鹃 (Rhododendronhybridun)的茎段、叶为材料 ,Read、Anderson和N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在 2 3± 0 .5℃ ,光照 12h/d ,光照强度 15 0 0lx下进行培养 ,诱导出芽。结果表明N培养基为比利时杜鹃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8.
黄杜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著名有毒植物黄杜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其化学成分与结构、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9.
贵州杜鹃花属(杜鹃花科)一新种——荔波杜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了贵州杜鹃花属(杜鹃花科)一新种———荔波杜鹃Rhododendron liboense Z.R.Chen&K.M.Lan。该种以花序顶生,花冠粉红色,宽钟状,子房密被白色腺毛,柱头头状而近似于凉山杜鹃R.huianum Fang,但叶片狭窄,宽1.6-2.8cm,花序轴长1-3cm,花7-9朵,花冠较大,直径约8cm,花萼短小,长仅1-2mm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0.
多重巢寄生是1只或多只寄生性鸟类在1个宿主巢内产2枚或多枚卵的特殊行为方式。对于雏鸟具有排他性的杜鹃而言,多重寄生被认为是种内个体之间或种间的一种竞争,但相关报道较少。通过野外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我们在北京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确定了一个被东方中杜鹃(Cuculus optatus)多重寄生的冕柳莺(Phylloscopus coronatus)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