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loop区及微卫星多态性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分析西藏小型猪线粒体控制区(D-loop区)及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检测西藏小型猪的遗传背景,从而为其作为实验动物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可靠依据。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对西藏小型猪的线粒体D-loop区及10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割胶纯化并对线粒体D-loop区进行测序,另外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结果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没有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则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和杂合度,分别为0.584和0.573。结论西藏小型猪线粒体基因组无多态性,证明其在母系进化和遗传上与其他猪种较为一致,本实验所用的西藏小型猪生长于一个封闭的环境,导致其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态性的中低度水平。  相似文献   
122.
F1代西藏小型猪早期生长发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西藏小型猪早期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对本基地F1代西藏小型猪的体重、体长、胸围、体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西藏小型猪体型小,生长性能稳定,生长速度与原产地西藏小型猪基本一致;西藏小型猪的体温、呼吸次数和心率与原产地西藏小型猪相近,且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1代雌雄间除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和尿素氮外其他指标也基本一致,大部分指标与人接近。结论由于西藏小型猪体型小、生长性能稳定,血液生理生化值与人类相近,因而是理想的医学研究用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23.
为证明α-D-甘露糖残基在猪透明带中的分布及其在受精中的作用,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络合小扁豆凝集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labelled Lens culinaris, FITC-LCA,一种D-甘露糖特异结合植物凝集素)标记去除卵丘细胞的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 用于观察LCA的标记情况及体外受精, 并用甘露聚糖进行体外受精的竞争抑制实验及检测对精子顶体反应的影响. 结果显示, LCA均匀标记于整个透明带且呈强荧光反应; LCA标记能够显著减少透明带表面精子结合数量并几乎完全阻断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 甘露聚糖能够显著降低透明带精子结合数量和卵母细胞的受精率; 甘露聚糖在精子培养的不同时间段上都能明显增加顶体反应的精子数量. 这些结果表明, 猪透明带糖蛋白上的α-D-甘露糖残基是精子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 促进精子侵入透明带.  相似文献   
124.
猪干扰素-α基因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与分析猪干扰素-α(INF-α)基因,构建猪干扰素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方法:根据NCBI中DQ248997序列设计引物,以猪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猪的INF-α基因,克隆至pBS-T载体后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猪干扰素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结果:实验所克隆序列经Blastn比对,98%的核酸序列相同,98%的蛋白质序列相同,3个非功能性氨基酸与基因库中序列不一致,推测为猪INF-α的一个亚型。构建的2个植物表达载体经BamHⅠ/Sac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均可得到570bp的目的基因。结论:成功克隆了猪的INF-α基因,并构建出含猪INF-α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BI121/INF和pCAMBIA1301/INF。  相似文献   
125.
猪L-FABP基因的克隆、表达特征及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分子量较小而对脂肪酸有高亲和力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细胞质中.FABPs担当细胞内脂肪酸的运输任务,它们与脂肪酸结合将其运输到脂肪酸氧化的位置、脂肪酸脂化成甘油三醋或磷脂的位置,或者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其可能的调控功能.因此FABPs对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把L-FABP基因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为此,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PCR技术,克隆到猪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60623)和部分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DQ182323).猪L-FAB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518 bp,该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TGA和38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5'URT),终止密码子TAG和99 bp的3'末端非编码区(3'URT),在3'URT结构区域中包含polyA加尾信号序列AATAAA.猪L-FABP基因与其他FABPs基因一样,也由4个外显子(67 bp、173 bp、93 bp和51 bp)和3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1和3的大小是1 679bp和565 bp,没有获得内含子2的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剪接处符合GT/AG规律.应用Clustal W/X程序对猪L-FABP与其他物种的L-FABP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发现猪L-FABP与人、大鼠、鸡的L-FABP的相似性分别为89.8%、81.9%和72.4%.亲水性分析表明,猪L-FABP也是一个潜在的跨膜蛋白,在氨基酸残基57-65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跨膜α螺旋.应用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猪L-FABP在猪体组织中广泛存在,但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为丰富.分析还发现,所克隆得到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猪L-FABP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变异,分别是外显子2中T→C(116位)、C→T(231位)、C→A(236位)和A→C(258位),演绎成氨基酸在Leu74Met存在差异.为进一步证实这些突变位点在猪群中真实存在,利用PCR-SSCP检测方法对4个猪种(藏猪、大河猪、雅南猪和约克夏)的157头个体的外显子2全序列进行SNP位点多态性片段的基因型分型,结果发现一个C→T的单核苷酸多态,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地方猪种(藏猪、大河猪、雅南猪)与国外约克夏猪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连锁分析发现,基因型CC的肌内脂肪含量(4.86±0.22%)显著的高于基因型CT(4.16±0.23%)和TT(4.05±0.27%)的肌内脂肪含量(P<0.05).因此,推测L-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26.
猪Mitf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7.
2010年1月8—11日,广州-东莞首届国际小型猪学术论坛在南方医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科技厅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承办。参加此次学术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近300多人,分别来自国内28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丹麦、菲律宾、加拿大等国。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川教授、中国科技部实验动物项目管理办公室荣瑞章研究员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28.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抗原位点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抗原位点的分子特征,选取GenBank中22株TGEV分离株,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抗原位点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分离株的A和C位点高度保守,B和D位点则有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比较巴马小型猪诱导型肝硬化造模前(正常猪)和造模成功后(肝硬化猪)肠道乳杆菌的变化情况,探讨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在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适用性。方法收集肝硬化造模前和CCl4诱导肝硬化造模成功后巴马小型猪的新鲜粪便,提取粪便总菌DNA,用乳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ectrophoresis,DGGE),即用PCR-DGGE分析巴马小型猪肝硬化前后肠道乳杆菌的相似性和多样性。结果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巴马小型猪肝硬化前(正常猪)和肝硬化后混杂排列,无明显界限;多样性数据分析显示巴马小型猪肝硬化前后肠道乳杆菌的丰富度(S)、微生物区系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马小型猪肝硬化后肠道乳杆菌与正常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探索建立稳定存活的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动物模型。方法选择中国五指山小型猪18头,行冠脉造影后沿血管送球囊至LAD中段,依次扩张球囊阻断前向血流1、2、5 min,每次间隔60 s,然后扩张球囊堵闭血流120 min。再以4F导管超选LAD,行微血栓微球混悬液分次注入,间隔10 min重复注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2级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15 mm Hg时停止注射,同时监测心电图及应用漂浮导管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pigtail导管测量(LVEDP)的变化,待LVEDP稳定在15~18 mm Hg之间后结扎血管,并加压包扎。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和CK-MB)变化。分别于制模前,制模后第1天、7天、14天行心脏超声检查,制模第14天复查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行心脏病理检查,认定和评价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制模14 d后共有15头小型猪成活,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病理检查均符合AMI病理生理过程。其中14头小型猪达到动物模型标准【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 mmHg和心输出量(CO)下降30%以上】,模型成功率为77.78%。制模后第14天PCWP明显升高(P0.01),CO平均下降50.76%;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病理检查显示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25.4%~34.9%。结论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构建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具有闭胸、高成功率、稳定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较药物、冠状动脉结扎和起搏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更接近临床病理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