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7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65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对2周龄以内仔猪高度致死率为特征[1]。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隶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的有感染性不分节段的RNA,TGEV结构蛋白主要由S、N、Ms、M蛋白组成[2]。其中n基因指导合成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它是一种磷酸化的蛋白,存在于病毒粒子的内部,其分子质量为47kD[3],与病毒基因组组成核衣壳;N…  相似文献   
972.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由Tis-cher等[1]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被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病毒粒子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以滚环方式进行复制,可在PK-15细胞上生长但不引起细胞病变。其基因组是一种环状、单股副链DNA,与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鹦鹉喙羽病毒(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 circovirus,PBF-DAV)和人的TT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virus,TTV)同属圆环病毒科。猪圆环病毒有两种基因型即:PCV1和PCV2。前者广泛存在于猪源肾细胞中,在猪的组织…  相似文献   
97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反向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危害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由Cosgrove于1962年作为一种新的疾病首次报道,最初病死率并不高(5%左右),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  相似文献   
974.
综述了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原种类、危害性、防治方法以及神经坏死病毒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5.
利用PCR方法从病毒基因组中获得了vp2完整的编码区并经测序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了VP2与Trx-His-STag的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家兔获得了高特异性的兔抗血清。另外,将vp2克隆到pFastBacDUAL载体上,利用昆虫表达系统,即AcMNPV的Bac-to-Bac系统对vp2进行了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达产物为64kD,并且该蛋白能在昆虫细胞中形成类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976.
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引起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的必需病原,含有两个主要的阅读框ORF1和ORF2,分别编码复制相关蛋白(Rep)和核衣壳蛋白(Cap),其中Cap含有病毒主要抗原表位,是研究PCV2基因工程苗的主要候选目的基因。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将Cap蛋白基因克隆入人5型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TM)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进行同源重组并转染HEK-293A细胞,经多次亚克隆获得了重组腺病毒rAd-Cap,测定其TCID50为1013.7/mL。用RT-PCR、间接ELISA、Westernblot和IPMA等方法证明了Cap蛋白在腺病毒中获得表达。该研究为发展PCV2的重组腺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7.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早更新世堆积中出土的与巨猿伴生的小猪(Sus xiaozhu)和裴氏猪(S.peii)。三合大洞是小猪在我国境内至少为第12个产地,也是目前最靠南的产地。小猪在三合大洞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小猪的繁盛时期是早更新世,繁盛地区在广西。三合大洞是裴氏猪在我国境内至少第9个产地, 也是裴氏猪在我国境内目前最靠南的记录。裴氏猪在三合大洞的发现同样证实了裴氏猪的繁盛时期是早更新世, 繁盛地区也在广西。虽然小猪的时代分布从早更新世早期起并可能延续到晚更新世早期, 裴氏猪的时代分布从早更新世早期到中更新世早期, 但是迄今发现的小猪与裴氏猪同时产出的层位均为早更新世地层, 而三合大洞是迄今我国境内第6个小猪和裴氏猪伴生的早更新世地点。小猪和裴氏猪也经常出现在巨猿产地, 三合大洞是迄今它们共生的第5个地点。小猪和裴氏猪在三合大洞的出现指示三合地区在早更新世具有近水的森林和灌丛环境。  相似文献   
978.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4):766-771
鲟隶属于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 是中国近年来养殖发展较快的淡水养殖品种。虽然养殖技术及条件要求较高, 但是由于养殖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而且生长快、肉质好、全身是宝, 因而受到广大养殖户推崇1。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量的迅速增大, 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造成鲟养殖环境不断恶化, 使得鲟体质普遍下降, 发病率大增。鲟鱼多发细菌性疾病, 暴发性强, 死亡率高, 主要病原菌包括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气单胞菌属几种27, 因此疾病逐渐成为鲟鱼健康养殖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979.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S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产物是否具有抗原性,分析S基因抗原位点后,用PCR技术扩增S蛋白主要抗原区的核酸序列,经克隆后将目的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PEDV-Sp,其重组菌于37℃、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4 h后进行SDS-PAGE分析,在分子质量约为29 kDa处出现一新蛋白带,与预期相符。质谱鉴定表明,已成功表达了目的蛋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该研究为猪流行性腹泻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0.
侵染期的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 D43品系体外都包裹着一个透明的体鞘。为探明体鞘对线虫侵染力的影响, 了解鞘蛋白(sheath proteins, SPs)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幼虫的免疫抑制作用, 本研究通过化学方法使拟双角斯氏线虫D43脱鞘, 以对寄主的致死率和侵入点数量为指标, 与包鞘线虫比较对大蜡螟幼虫的侵染力; 采用乙醇提取的方法获得线虫鞘蛋白, 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鞘蛋白进行鉴定分析; 从血细胞数量和酚氧化酶活力两个方面评价鞘蛋白对大蜡螟幼虫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0.5%次氯酸钠处理20 min可以保证95%以上的线虫存活和脱鞘。与包鞘线虫相比, 脱鞘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显著降低, 致死时间延后, 节间膜侵入点数量显著减少。以35%乙醇提取的鞘蛋白提取物可鉴定出6种鞘蛋白, 其中一个被鉴定为丝氨酸蛋白酶。此外, 血腔注射鞘蛋白提取物可导致试虫血细胞数量明显降低, 酚氧化酶活力受到显著抑制。由此说明, 体鞘对拟双角斯氏线虫D43的侵染力具有显著影响, 鞘蛋白在抑制寄主昆虫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