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天然保鲜剂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低温、气调和去除乙烯等措施对猕猴桃进行贮藏保鲜。Arpaia等(1985)曾应用化学防腐剂对硬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 hispida)进行过采后处理。我国盛产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为了探索其贮藏保鲜的新途径,从1989年起我们将天然防腐剂CH、RQA和天然保鲜剂KF应用于猕猴桃保鲜实验,其中CH、  相似文献   
302.
中华猕猴桃蛋白酶(Actinidin)在盐酸胍溶液中活力变化结果提示:酶在0.1mol/L胍中活力略有升高,随胍浓度增大,活力先经历一个陡降区,在1—2mol/L胍中有个稳定区域,随胍浓度增大,活力继续下降。同时以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研究该酶分子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引起酶构象发生明显变化所需胍浓度(3mol/L)远比酶明显失活所需胍浓度(0.5mol/L)大。相同胍浓度下酶活力丧失速度快于构象变化速度。经5mol/L胍变性的酶直接稀释至胍浓度为0.05mol/L时,酶活力不能恢复,而构象迅速恢复。失活酶先稀释至胍浓度为1—2mol/L、再进一步稀释至胍浓度为0.05mol/L,活力能恢复50%左右。以上结果表明,相对于整个酶分子来说,活性中心的构象变化对变性剂更敏感。Actinidin的失活及复活过程是多相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303.
多花猕猴桃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花猕猴桃(Actinidia latifolia)结实率高,果大,果实中维生素 C 含量极高,且具调中下气功效,有“超级水果”之称。本实验提供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植株。一、材料及消毒将多花猕猴桃(由天津医药研究所夏光成研究员鉴定)种子从待熟果实中取出,洗去果肉,放入无菌三角烧瓶中。70%乙醇浸30秒,再用0.1升汞浸8分钟,然后无菌水冲洗5次(如图)。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1号:KC+BA0.5mg/L+NAA0.1mg/L+蔗糖20g/L+琼脂7g/L2号:MS+BA2mg/L+NAA0.1mg/L+水解干酪素200mg/L+蔗糖30g/L+琼脂7g/L3号:MS+BA2mg/L+NAA0.5mg/L+水解干酪素200mg/L+蔗糖30g/L+琼脂7g/L  相似文献   
304.
试论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果树带的新概念,即根据果树栽培的高效优质及其自然分布情况,提出在长江以南(北纬18─32°)柑桔为主的第一果树带和长江以北(北纬32─43°)苹果为主的第二果树带之间,即北纬25─35°建立和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第三果树带的新论点。同时,因海拔高度的变化以及在两带的边缘地域,表现出部分过度交互型特征。本文还进一步阐述了以猕猴桃为代表的第三果树带形成和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指出提高果树种植效益与不同果树相应气候带的关系,分析说明了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对第三果树带的果树组成、发展方向和途径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5.
猕猴桃溃疡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危害世界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防治办法。培育抗性品种是保证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猕猴桃溃疡病抗性育种成为近年来猕猴桃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大部分猕猴桃种质资源对溃疡病的抗性不明,限制了猕猴桃优异抗性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虽然人们发展出了一些猕猴桃溃疡病抗性鉴定和评价方法,但是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鉴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该文针对猕猴桃溃疡病抗性育种中的几个方面,如抗性材料的选育(现有品种的抗性、抗性砧木研究和野生抗溃资源等),抗性鉴定和评价技术(大田鉴定、活体或离体鉴定等)及抗性机理研究等进行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在猕猴桃溃疡病抗性育种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溃疡病抗性评价体系,以对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抗性普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种间杂交和工程育种技术加快抗性育种进程,并以此带动猕猴桃溃疡病抗性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病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等,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猕猴桃生产中受溃疡病困扰这一关键难题,促进猕猴桃产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06.
为明确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进一步发掘利用和保护野生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滇东北、滇东、滇东南、滇南和滇西北等5个野生猕猴桃资源主要分布区域开展实地调查和收集,对果实进行形态学鉴定评价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果实糖酸、V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10对SSR引物对211份野生猕猴桃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野外分布有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京梨猕猴桃、紫果猕猴桃、贡山猕猴桃等多种猕猴桃属植物,表型性状丰富多样,其中滇东北昭通地区的野生资源类型分布最为丰富广泛。66份资源的总糖含量范围为0.08%~8.90%,其中含量0.08%~5%的资源占比为57.58%;45份资源的总酸含量范围为0.75%~2.90%,其中含量1%~2%的资源占比为71.11%;61份资源VC含量范围为4.74~523 mg/100 g,含量为0~100 mg/100 g的资源占比78.69%、含量为100~200 mg/100 g的资源占比19.67%、含量为200 mg/100 g以上的资源占比1.64%。所考察野生资源的果实总糖、总酸和VC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和多样性。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2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1条,多态性比率为100%,对211份种质材料的区分率达1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7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1246,从DNA层面印证了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6份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资源。本研究为加快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7.
猕猴桃倍性混合居群基因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菱  刘义飞  黄宏文 《植物学报》2012,47(5):454-461
植物倍性混合居群的形成和维系常伴随着明显的基因组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异。利用AFLP和MSAP两种分子标记探讨了中华猕猴桃复合体(Actinidia chinensis)倍性混合居群的遗传变异和结构及其基因组甲基化变异方式。结果表明, 该倍性混合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多样性, 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海拔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但表观遗传多样性与海拔不具显著相关性。AMOVA分析显示, 主要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分化出现在倍性小种内部(97.65% vs 99.84%, P<0.05); 同时, AFLP邻接聚类分析显示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倍性相关性, MSAP分析则未显示有明显的倍性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 中华猕猴桃居群的总甲基化程度为24.86%, 且多倍体具有更多的甲基化位点变异。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猕猴桃倍性混合居群的形成和维系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8.
首次报道在光镜下观察美味猕猴桃(品种:No.26原生质体植株的母株)花粉母细胞(PMC)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的配对,发现其配对和凝缩有明显不同步性。不同细胞间染色体配对形式变化较大,一般以二价联合为主,其次由其它多种配对方式(包括有复合配对,重复配对,着丝点或端粒处联合和多价联会)形成多价体,还有少数未配对或发生内配对(偶见)的单价体和几条二阶体之间的次级配对,粗线期观察到少数染色体有缺失(或重复  相似文献   
309.
首次报道在光镜下观察美味猕猴桃 (品种 :No.2 6原生质体植株的母株 )花粉母细胞( PMC)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的配对 ,发现其配对和凝缩有明显不同步性。不同细胞间染色体配对形式变化较大 ,一般以二价联会为主 ,其次由其它多种配对方式 (包括有复合配对、重复配对、着丝点或端粒处联合和多价联会 )形成多价体 ,还有少数未配对或发生内配对 (偶见 )的单价体和几条二价体之间的次级配对。粗线期观察到少数染色体有缺失 (或重复 )、倒位、易位和疏松配对等结构性改变。表明该植株是一个复杂的区段异源六位体 ,少数染色体在结构上累积有变异。还认为该植株是研究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和联会机制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310.
用响应面法对猕猴桃果粉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选取料液固形物含量、进风温度、进料速度为响应因子,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试验,以感官指标为响应值,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优喷雾干燥工艺为:料液固形物含量30%、进料速度7.6r/min、进风温度1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