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鸽丘脑听觉中继核团传出神经投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明雪 《动物学报》1998,44(1):35-40
应用神经示踪物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对环鸽丘脑听觉中继核团的传出神经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丘脑卵圆核的传出纤维投射至端脑新纹状体内侧的L2听区;(2)卵圆核壳的传出纤维投射至L1、L3和部分L2听区,在L区周围亦存在许多标记终末;(3)尾侧卵圆核壳的传出投射参与了卵圆核壳的形成并发出二束纤维分别投射至下丘脑腹内侧核和端脑新纹状体L区外侧的旁听区。本实验结果首次揭示在鸟类丘脑听中继核团、端脑新  相似文献   
22.
苔藓动物是一类多为海生、滤食性的群体生物。奥陶纪是苔藓动物发生、演化辐射和灭绝的重要时期,也是苔虫礁形成的最早时期。已知最老的化石苔藓动物发现于中国特马豆克晚期。构成苔藓动物基本分类框架的狭唇纲(包括变口目、隐口目、泡孔目和管孔目)和宽唇纲(包括窗孔目和栉口目)也都是在奥陶纪时期逐步形成的,其中,变口目出现于特马豆克期Tr2时间段,在弗洛期和大坪期,多样性较低,但从达瑞威尔期开始,经桑比期至凯迪期,多样性不断增高,并出现辐射。隐口目(特别是"双叶类隐口目苔虫")也经历了与变口目相类似的发展过程,但它首次出现的时间要相对略迟于变口目。这两个目在整个奥陶纪苔藓动物群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泡孔目、管孔目和窗孔目,先后首次出现在弗洛期Fl2时间段、大坪期Dp1和Dp2时间段,但它们在整个奥陶纪期间一直处于低多样性态势。至于栉口目,它首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更迟,在凯迪期Ka4时间段,犹如昙花一现。苔藓动物的演化在接近奥陶纪末时呈两幕式灭绝,一次发生在凯迪期Ka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拉夫塞伊灭绝"),另一次发生在赫南特期Hi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赫南特灭绝")。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表明,苔藓动物属原口动物,而不是以前长期认为的后口动物,或介于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而且,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形动物之间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苔藓动物可能起源于一种叫原内肛动物的生物,它们的目一级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绘制的谱系图还有待于化石记录的不断补充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介入以使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3.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3):634-63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 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四合木为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属植物。见于草原化荒漠带,常…  相似文献   
24.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56-2256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  相似文献   
25.
<正>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W.T.Wang),隶属于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是本属分布最北缘的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叶7~12枚,具长或短柄;叶片草质,宽卵形、菱状卵形或近圆形,长0.7~3cm,宽0.7~2.8cm,顶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浅波状或有不明显圆齿,两面疏被贴服短柔毛。花序2~6,顶生1花。花萼5裂达基部,外面疏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外面疏被贴服短柔毛,内面在上唇被白色柔毛;花冠筒长约2.8mm,上唇长约4.8mm,2深裂,下唇与上唇近等长,3深裂,所有裂片近长圆形,顶端圆形。  相似文献   
26.
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W.T.Wang),隶属于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是本属分布最北缘的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叶7~12枚,具长或短柄;叶片草质,宽卵形、菱状卵形或近圆形,长0.7~3cm,宽0.7~2.8cm,顶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浅波状或有不明显圆齿,两面疏被贴服短柔毛。花序2~6,顶生1花。花萼5裂达基部,外面疏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外面疏被贴服短柔毛,内面在上唇被白色柔毛;花冠筒长约2.8mm,上唇长约4.8mm,2深裂,下唇与上唇近等长,3深裂,所有裂片近长圆形,顶端圆形。  相似文献   
27.
描述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 Bao et Wang,2009和狭翅蚁蛉Myrmele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幼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并编制幼虫检索表.  相似文献   
28.
将产于中国海南的Cayratia mollissima var.lanceolata C.L.Li.提升为种:Cayratia lanceolata(C.L.Li)J.Wen&Z.-D.Chen(狭叶乌蔹莓),本种与产于马来西亚和印度支那的C.mollissima在果实与叶形态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9.
2012年3月26日在对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老成都公馆菜的白蚁危害调查过程中,发现该饭店白蚁危害严重,现场采集白蚁标本,经鉴定为狭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ngustatus He et Qiu.该种此前报道仅分布于贵州省,且只有形态描述.此次在成都地区首次发现狭胸散白蚁,为四川白蚁种类新纪录,还发现该种白蚁对房屋建筑危害严重,应引起白蚁防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0.
记述采自江西省井冈山短翼蚱科狭顶蚱属 Systolederus Bolivar 1新种——周氏狭顶蚱 Systolederus choui sp. nov.。新种近似于福建狭顶蚱 Systolederus fujianensis Zheng 和长背狭顶蚱 S. longinota Zheng,主要区别是:前胸背板总长超出后足股节顶端部分长的3.7-4.1倍(雄),5.5-6.0倍(雌);雌虫的中足股节与前翅等宽;后足跗节第3节长于第1节。模式标本存于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该种是世界上狭顶蚱属已知的第30种。文中还给出了东洋区已知种类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