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51.
目的:探讨全静脉干预护理对新生儿体重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103例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营养干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静脉营养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营养状态。结果:观察组的体重、身长和上臂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护理后,观察组的胆红素、尿素氮和肌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微量元素锌、铜、铁、钙和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C3b (RBC C3bRR)和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FEER)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红细胞免疫抑制率(FE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低体重新生儿中采用全静脉营养干预护理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的营养状态,有效补充微量元素,全静脉营养干预护理可增加新生儿体重,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552.
妊娠期母体钙摄入量需求高,钙摄入量不足往往导致母体血清游离钙离子浓度不足,危害母婴健康。研究牛奶、钙片补充对妊娠期身体生理状态及代谢的影响,为改善妊娠期身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将120名妊娠期妇女均分成2组,观察组从饮食与定量牛奶、钙片中摄入钙,对照组仅从饮食中摄入钙。采用偶氮胂比色法、紫外线终点法等检查2组妊娠期妇女血清钙、血清磷等代谢指标,同时记录2组生理状态指标。结果表明:在身体生理状态方面,观察组孕妇缺钙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牛奶、钙片结合补钙效果较优,可预防肢体麻木、腰腿疼痛等症状;牛奶、钙片补充影响妊娠期妇女的血清钙、骨钙素、尿Ca/Cr与尿HY/Cr代谢水平;孕期30周以后钙补充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钙补充不影响妊娠期妇女的血清磷水平。应合理调节孕妇饮食结构,适当补充牛奶、钙片,改善妊娠期身体生理状态及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55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模式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慢性胃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山东某医院内镜室选取427名(18~69岁)完成胃镜检查者,根据胃镜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05名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22名。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相关临床检查指标;采用24h膳食回顾法收集研究对象近期膳食情况,分析两组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及供能来源。根据食物频率表收集研究对象过去约6个月内的食物种类及平均每天的食物消费水平,并累计每位研究对象1周内消费的食物种类来计算DDS,每消费1类食物计1分,两类食物计2分,最高为9分。结果:慢性胃炎低体重率为4.7%,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低体重率达5.9%,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为3.4%,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膳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情况显示,慢性胃炎患者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分别为1 887kcal/d、268.94g/d、68.33g/d、60.42g/d,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水平分别为1 940kcal/d、278.77g/d、61.92g/d,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 831kcal/d、258.64g/d、58.85g/d)(P均<0.05);而蛋白质摄入量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人群达到68.42 g/d,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72.66 g/d)(P<0.05)。膳食食物种类分析,慢性胃炎人群膳食多样化程度为7.22分,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膳食多样化程度为6.96分,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的7.52分(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蔬菜和水果的平均摄入量(275.19、99.53g/d)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303.91、119.99 g/d)(P均<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每周食用的食物种类较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而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明显不足。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更为突出,故应加强慢性胃炎人群的营养干预评价,及时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54.
 测定了生长于3种光强下(100%、42%和14%自然光强) 热带雨林演替早期(思茅蒲桃Syzygium latilimbum)、中期(乌墨S.cumini)和后期(阔叶蒲桃S. szemaoense)出现的蒲桃属 (Syzygium)3个树种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发现演替早期树种光合能力和光合可塑性最大、中期树种次之,后期树种光合能力最弱且在强光下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生长在强光下,3个树种均未发生长期光抑制和光破坏。随生长光强增加,3个树种热耗散速率都升高。不过在强光下,中期和后期树种通过热耗散消耗的过剩光能较多,通过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可能对于这两个树种在强光下避免光合机构的光破坏起到了重要作用。14%光强下,3个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比叶重降低,叶片单位干重叶绿素含量提高,对低光环境有了较好的形态学和生理学适应。但是,在4%光强下思茅蒲桃和乌墨幼苗全部死亡,只有阔叶蒲桃幼苗仍能存活,说明阔叶蒲桃幼苗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高于思茅蒲桃和乌墨,与它们的演替状态一致。  相似文献   
555.
环境中"活的非可培养(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2年徐怀恕等通过对V.cholerae和E.coli存活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通常缩成球形(最近许多研究中发现还有些细菌表现为体积增大,细胞伸长),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使其生长繁殖,但仍然具有代谢活性,在DNA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下,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培养时,这些细胞虽然不能分裂,但仍可以伸长生长,证明其仍然存活,并非死亡。处于VBNC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如V.cholerae即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越冬。至今已有多种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报道,许多G^-菌及某些不形成芽胞的G^ 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进入该状态。这些细菌通过进入VBNC状态,得以渡过难关并存活下来,成为细菌的一种特殊存活形式。现在,细菌VBNC状态已作为微生物学的一个全新概念,受到极大的关注,它对传统的微生态学、食品安全、水质监测、菌种保藏及流行病学研究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应用基因工程菌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了新的认识,本文对环境中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56.
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冬小麦品种鄂恩1号和品系鄂55072不同生理状态的幼穗和幼胚盾片与诱导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长度在0.4-2.0cm间的幼穗和直径在0.4-1.5mm间的盾片随生理状态不同,其诱导和分化频率有明显的差异,幼嫩的材料再生频率较高。经SAS统计分析,发现0.5-1.0cm长的幼穗和直径为0.4-1.1mm的盾片是处于诱导分化的最佳生理时期的实验材料,平均每个胚性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分别达到3.17和5.63株。通过比较幼穗和幼胚盾片的植物组织培养结果,发现幼胚盾片比幼穗愈伤组织出现早,生长快,植株再生绿苗率高,这表明小麦幼胚盾片是较好的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  相似文献   
557.
小慈姑的开花状态、传粉机制与交配系统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然种群中对沼生植物小慈姑(Sagittaria potamogetifolia Merr.)的开花状态和传粉过程作了观测,并用同工酶遗传标记法定量估测了其3个种群中5个样本的异交率。该种为中心媒传粉为主的虫/风 媒兼性传粉机制,访花昆虫的飞行距离多在0-2m范围内,并与花序密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异交率(-/^/t)为50.0%-92.8%,表明该种为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ixed mating system)。对雌雄同株的小慈姑而言,异交率与各种群花期植株密度无关,异交水平取决于种群中开花花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植株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558.
正常大鼠气管的张开角与残余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正常大鼠气管的无载荷状态和零应力状态进行分析, 发现大鼠气管内壁存在压缩残余应变, 外壁存在拉伸残余应变; 软骨剪开的张开角明显大于肌肉剪开的张开角, 气管残余应变主要集中在气管的肌肉部分; 肌肉剪开的张开角和残余应变沿轴向基本不变, 软骨剪开的张开角和残余应变沿轴向呈上升趋势, 气管张开角与残余应变呈正相关的定量关系. 所得结果对深入认识气管零应力状态和残余应变, 研究气管为适应所处力学环境产生的气管重建有帮助.  相似文献   
559.
高等植物和其他低等光合生物可以通过能量满溢,捕光截面变化等方式进行状态转换,有效地调节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间的分配,提高光能利用率,减轻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560.
小型水库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为了解小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之间的关系,于2006年4月、8月、12月采样测定了木头冲水库的环境因子(温度、pH、透明度、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34~0.7mg·L-1之间,总磷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011~0.019mg·L-1之间,透明度的变化范围在0.6~1.5m之间,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在9.18~21.1mg·m-3之间,依据上述4个指标计算得出的TSIM指数在30~50之间变化,说明木头冲水库属中营养水体。浮游植物以适宜在中营养水体中生长的种类为主,3次采样共检出浮游植物52种(属),主要由在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在4.17~5.38mg·L-1之间,春夏两季的生物量高于冬季。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和绿藻门的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是水体中春季的优势种类,夏季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鼓藻(Cosmarium spp.)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随着氮浓度的下降,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成为水库冬季的优势种类。营养盐是木头冲水库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