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4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562篇
  506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0(CK)、200、400、600和800 mg·L-1Pb胁迫条件下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品种‘Professor Neil’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Pb质量浓度的提高,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和根系干质量以及耐性指数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总体上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和b含量均随Pb质量浓度提高而缓慢下降,但仅在800 mg·L-1Pb胁迫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余处理组的叶绿素a和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叶片和根系的MDA和Pro含量及POD活性均随Pb质量浓度提高逐渐增加,根系的SOD活性则随Pb质量浓度提高逐渐降低;而叶片的SOD活性以及叶片和根系的CAT活性和O-·2产生速率均在200~600 mg·L-1Pb胁迫条件下随Pb质量浓度提高逐渐增加,但在800 mg·L-1Pb胁迫下均不同程度降低,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可通过体内抗氧化酶和相关物质的诱导及合成缓解低浓度Pb胁迫对其造成的毒害作用,而高浓度Pb胁迫对路易斯安那鸢尾的伤害较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具有一定的耐Pb特性和修复Pb污染水体的潜能。  相似文献   
992.
在 83K 和 160K 两个温度下,通过激发波长对荧光发射谱的影响研究了光系统II中核心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核心复合物的发射谱的最大发射峰值不变,用 480、489、495 和 507nm 的光分别激发核心复合物,其光谱最大峰值处的荧光强度随不同激发波长下β-胡萝卜素分子的吸收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在长波长区域光谱的变化依赖于首先被激发的色素分子。所以,激发波长的不同影响着核心复合物中能量传递的途径。通过高斯解析,分析出核心复合物中至少存在有 7组叶绿素a组分,它们是Chla660,Chla670,Chla680,Chla682,Chla684,Chla687和Chla690。  相似文献   
993.
苯肼对红细胞在体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Brunara等人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基础上,建立一种由急性溶血性贫血后,而诱发家兔幼红细胞增多的非正常生理状态的红细胞在体衰老模型,继而研究新生红细胞从产生到死亡死亡过程,即衰老过程的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新生红细胞的压积、变形、取向及与之相应的全血的粘度、血沉等指标的连续60多天的监测,发现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微观流变学特性确实有明显改变。红细胞在体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特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994.
对米曲霉原始发酵液中耐热木聚糖酶进行纯化和酶学特性研究,利用甘蔗渣为碳源培养米曲霉,通过超滤和阴离子交换柱两步纯化得到木聚糖酶XynH1,分子量35.402kDa,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和SDS—PAGE分析,推断XynH1为XylanaseXynF1,分子量为35.402kDa。XynH1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10,酶活为442.2IU/nag,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pH6.0和65℃,80℃以下及pH4.0~10.5范围内较稳定。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索刺楸对受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修复效应, 以南京栖霞山的乡土树种刺楸及其根际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 截取其根基部年轮盘及根际土壤样本, 采用ICP-AES法测定年轮及土壤样本中重金属(Cu、Cd、Cr、Mn、Ni、Pb、Zn)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栖霞山样地中的土壤受Mn、Pb和Zn污染最为严重, 存在Cu、Cd、Mn、Pb、Zn元素的高度复合污染, Cd、Cr、Cu、Ni、Zn在土壤和年轮中存在相关性, Mn和Pb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刺楸修复受Cd、Mn、Pb、Zn污染的土壤效果并不显著, 更适用于Cr、Cu、Ni污染的土壤修复; 鉴于Cu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刺楸也可以作为反映当地污染历史的记录载体; 刺楸年轮中的重金属元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其中Cd与Zn元素含量高度相关(r=0.984, p<0.01), 在刺楸年轮吸收重金属元素的过程中, Cu与Cd、Cr、Mn、Zn元素具有协同作用, Mn元素对其他元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确定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内向骨组织的分化能力,实验在分离培养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并对其进行干细胞特性的鉴定的基础上,制作新西兰大白兔桡骨13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对其进行注射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实验。高剂量组:移植细胞5×107个;低剂量组:移植细胞5×106个;对照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2、4、8周拍摄X光片观察骨缺损部位的缺损修复情况;相应时段取骨缺损部位新生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分析骨小梁生成数量和骨的改建时期。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实验组在移入细胞第8周,骨缺损完全修复,且同期高剂量组新骨生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绵羊羊膜上皮细胞不仅可以在不同种动物间进行移植,而且对骨缺损有良好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997.
湖南省冷水江市大嵊山大气污染与马尾松衰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湖南省冷水江市大嵊山大气污染与马尾松衰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综合污染指数在3个研究点上分别为1.00(对照)、1.76和2.23。而以林分密度、林分非衰亡率、针叶长度、针叶干重、马尾松平均高、平均胸径等因子计算出的林分外貌综合得分从173.9下降到143.5和132.5。在一年四季,马尾松针叶中叶绿素含量也是清洁区显著高于污染区,而叶绿素a/b值则是污染区的高,峰值较正常的提前。马尾松在受到大气污染作用后,针叶中营养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氮。根据树干解析发现大气污染对马尾松高生长和胸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但并不表现出同步效应,对高生长的抑制有一个滞后现象,时间在2~3年。另外,大气污染对马尾松的结果影响很大,污染区的马尾松单株拥有球果数仅为清洁的25%,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马尾松材积与相关影响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发现,材积与综合污染指数的倒数有很好的关联性,关联度达到了0.773。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红小豆品种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红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 Linn.)幼苗抗旱性鉴定指标,采用盆栽控水方法,对红小豆3个品种‘保红947’、‘东北大红袍’、‘晋小豆5号’进行了苗期形态特征及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红小豆3个品种植株的生长;重度干旱胁迫下,3个品种光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可变荧光/初始荧光,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可变荧光/最大荧光产量,Fv/Fm)、株高、叶面积、茎粗、根鲜重、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均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根冠比、根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综合各项生理指标,‘东北大红袍’在干旱胁迫下能保持相对较优的生理状态,抗旱性最强。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叶面积、茎粗、主根长、根鲜重、最大光化学效率、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可作为鉴定红小豆苗期抗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9.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精细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省茶园害虫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幼虫体内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单粒包埋型。多角体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平均大小为1.76μm。病毒粒子平均大小为287×65nm,粒子两端有环状的帽状结构。测量EgNPV-DNA的分子量约为34×106道尔顿。生物毒力测定其LD56为8.6×105PIB/ml。  相似文献   
1000.
The soluble acid invertase (SAI) and cell wall-bound invertase (CWI) were purified from apple fruit to apparent electrophoretic homogeneity. Based on sequencing,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immunoblotting assay, the purified enzym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two isoforms of acid invertase (β-fructosidase; EC 3.2.1.26). The SAI and CWI have the same apparent molecular mass with a holoenzyme of molecular mass of 220 kDa composed of 50 kDa subunits. The SAI has a lower Km value for sucrose and higher Km for raffinose compared with CWI. These acid invertases differ from those in other plants in some of their bi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he extremely high Km value for raffinose, no hydrolytic activity for stachyose, and a mixed form of inhibition by fructose to their activity. The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the SAI and CWI recognized, from the crude extract, three polypeptides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50, 68, and 30 kDa, 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provide a substanti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of the acid invertases in apple fru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