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3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2016篇
  6167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WINSPAN法对研究地区河岸林进行群落分类,对各群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提出河岸林群落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的基础上,对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进行生态功能适应性分组.通过研究,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可划分为阔叶混交林、华北落叶松阔叶混交林、云杉落叶松混交林、云杉阔叶混交林、阔针混交林、油松阔叶混交林、青杨林、沙棘灌丛和柳树灌丛等9个群落类型,但群落类型之间的分异性总体表现不高,且表现出突出的多样性特征;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组成复杂,草本层多为一些耐干扰种和耐水湿种,总体上越远离河岸,高地群落中的物种比例越高,表现出高地森林与河流之间生态过渡带的典型特点和河岸带生态环境的高度异质性;根据本文构建的群落的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研究地区9个河岸林群落类型可以划分为强入侵性功能组、中等入侵性功能组、弱入侵性功能组和高逃避性功能组等4个生态适应性功能组,不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群落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物种具有明显不同的生态对策,而草本层物种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2.
旨在生命机体与危险因子间建立生命物质信息对话平台,以物质化的信息,或信息化的物质的思维进行理解和推论,建立物质承载信息,信息通过物质的形式传递的思维模式,对生命信息中危险因子的属性、分类以及生命机体对危险因子的识别方式进行分析,从以上两个方面不同角度阐述危险因子与生命机体机制信息的相关互动关系。在分析与解读的过程中,主张建立合乎自然生成逻辑的科学概念,而摒弃一些主观是非逻辑所推导建立起来的概念,还原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的本来生物学位置及性质;主张一元化的思考方式和整体性理解生命信息安全控制机制的核心部分。分析结果:就生命信息中危险因子的属性和分类进行了分析,指出危险因子具有生命信息属性和生命安全属性两个属性,依据危险因子物质来源的不同,分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绘出危险因子来源分类汇总图;从机体方面对危险因子识别方式不同,分为PRR识别方式和抗原(样)受体识别方式两类,并绘出危险因子识别方式分类汇总图。综合危险因子的属性、分类和生命机体对危险因子的识别方式,绘制出危险因子与生命机体机制信息的相关互动图,从保守性结构信息、生理产物信息、对机体损伤信息、代谢通路信息、对机体变应信息、精细纯外观构象信息及内在性核心信息7个方面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引证和分析,进一步阐释了生命信息安全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3.
《昆虫分类学报》2006,28(3):F0003-F0003
《昆虫分类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发行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专门刊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昆虫分类学论文,包括分类理论、系统演化、分类方法和技术的新进展;中国及东亚地区昆虫区系,特别是农、林、卫生昆虫种、属及其它分类单元的新记载及订正;以及与分类和进化有关的各种理论问题,并刊登一定数量的螨类论文。  相似文献   
104.
基于3龄幼虫首次描述了中国5种蜉金龟幼虫的形态特征,分别是:方胸蜉金龟 Aphodius quadratus Reiche、黄缘蜉金龟 A.sublimbatus Motschulsky、直蜉金龟 A.rectus Motschulsky、游荡蜉金龟 A.erraticus(Linnaeus)(补充描记).文中列出了中国蜉金龟幼虫的分种检索表.主要鉴别特征是:头部、内唇和臀节等.  相似文献   
105.
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其区系特征如下:(1)植物种类和区系组成丰富,共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208科1 127属4 764种,其科包含12种分布型和13个变型,属包含15种分布型和23个变型;(2)科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主要,总共包含83科,达到重庆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9.90%,这说明重庆种子植物区系带有一定的热带亲缘关系.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最多,达到454属,占重庆市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0.28%,表明重庆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关系较强;(3)特有现象明显,虽然本地区分布的特有科属相对较少,但特有种丰富.  相似文献   
106.
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是一种国内外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本文介绍了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征.饲用价值、食用价值及在水土保持和植物生物反应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的组成及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保贵  朱华  周仕顺  张强 《广西植物》2008,28(5):608-614
根据4个50m×50m样地(400个5m×5m小样方,共计1hm2取样面积)的详细调查及对各样地外蕨类植物区系的采集调查,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蕨类组成特点及其数量特征等。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5hm2滇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里记录有蕨类植物64种;在生活型组成上,以地面芽和地下芽为主;在叶特征上,以革质和纸质叶居多,叶形以一回羽状和二回羽状叶占优势;在森林群落中蕨类植物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在重要值上,狗脊、疏叶蹄盖蕨、苏铁蕨、光叶鳞盖蕨、清秀复叶耳蕨和假稀羽鳞毛蕨的重要值之和占重要值总和的84.02%,其中,狗脊的重要值占重要值总和的1/3以上,它们是该森林群落中占优势的蕨类种类,在生态分布上为该森林群落的"适宜种";研究还发现,勐腊凤尾蕨为该森林群落的确限种。  相似文献   
108.
灵芝作为传统中药,具有重要的医药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一株野生灵芝属真菌BSU01为实验材料,通过形态特征和ITS序列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探讨了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C/N、pH及温度等生物学特征,以及该菌株产木质纤维降解素酶的能力。结果表明,菌株BSU01的形态特征与有柄灵芝相符;且与有柄灵芝ITS序列一致性达99%,并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一起;菌株BSU01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果糖或者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提取物,C/N比为20/1到30/1,温度为30℃,pH值为5.5;菌株BSU01的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Mn依赖过氧化物酶分别为12.13 U/L、0.52 U/L和0.33 U/L;CMCase和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7.14 U/mL和1.88 U/m L。本研究结果将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珍珠菜属四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珍珠菜属4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头过路黄(Lysimachia phyllocephala Hand.-Mazz.)的核型为:2n=2x=24=2m 6sm 2st 14t,茂汶过路黄(L. stellarioidesHand.-Mazz.)的核型为:2n=2x=24=4m 2sm 18t,均属首次报道。矮桃(L. clethroidesDuby)的核型为:2n=2x=24=16m 8sm(1SAT),腺药珍珠菜(L. stenosepala Hemsl.)的核型为:2n=2x=24=10m 12sm 2st,与前人报道的有所不同。还对该属已报道的23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0.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对害虫种群抗性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莫建初  庄佩君 《昆虫学报》1999,42(4):337-346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两种用药策略。该文用抗性模型和室内试验对轮用和混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的效果及轮用最佳间隔期问题作了研究。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方面轮用和混用对抗性演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杀虫剂作用强度、抗性基因型个体的适合度大小和杀虫剂混用后的毒理效应类型。两种杀虫剂轮用时,轮用间隔期以1(即两种杀虫剂隔次施用)为佳。以模型昆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单用(I)及与杀虫单轮用(II)和混用(1∶1)(III)连续处理8代后,抗性个体频率为0.01的小菜蛾种群其3龄幼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上升了75.87(I)、28.67(II)和58.72(III)倍,与模型模拟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据此,作者认为抗性模型可用于预测害虫抗性演化和评价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