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植物表皮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毛是大多数植物地上部分表皮组织所延伸出来的一种特化的毛状结构附属物。表皮毛在植物表皮层和环境间构筑了一道天然的物理屏障, 不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还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几年, 研究者从不同植物中不断克隆出新的表皮毛发育相关基因, 在揭示植物调控表皮毛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该文综述了植物表皮毛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植物表皮毛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2.
新疆短命植物抱茎独行菜种子粘液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荒漠植物抱茎独行菜为材料,运用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紫外吸收光谱法、化学反应及种子萌发实验等方法,对粘液质的形态和结构,物理化学特性,粘液质对种子萌发及萌发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完整干种子表面覆盖着一层膜状物质(完全脱水的粘液质),并呈同一走向的山脊状突出的网状结构,遇水后粘液物质呈射线状向外发射出来,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粘液质的组成可能是某种多糖,如β-葡聚糖.(2)粘液质约占干种子重量的1/4,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完全浸润10 min后,种子重量增加约30~40倍,种子长度、宽度、厚度的增加分别多于1倍、2倍、4倍;完全润湿的种子能够粘附相当于其干种子重量68倍的沙粒.(3)种皮粘液质对于不同土壤基质中的种子萌发有重要作用,但是对萌发后幼苗的生长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3.
喜旱莲子草营养繁殖特征对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是人类活动影响下外来植物在入侵地所面对的重要生境特征,而克隆生长和营养繁殖是外来植物入侵高资源干扰生境的重要生活史特征。喜旱莲子草似(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个世界性的入侵种,它主要分布于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各种淡水生态系统的水陆交界区域,这些生境易受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的影响。喜旱莲子草在入侵地有性繁殖缺失,因而贮藏根形成、根芽萌发和分株生长等是其重要的生活史环节和营养繁殖特征。本文中通过种植实验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的营养繁殖特征对养分增加和物理干扰(贮藏根片段化和埋藏)的响应。结果表明:(1)高养分条件下喜旱莲子草的总生物量增加了约1.5倍,贮藏根分配(营养繁殖分配)增加了约15%,贮藏根平均长度增加了约1.5倍;(2)喜旱莲子草的根芽萌发数随贮藏根段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每克贮藏根(干重)能够萌发出约15个根芽,萌发出1个根芽只需要不到0.1g的贮藏根,埋藏深度不影响根芽萌发数;(3)贮藏根段大小和埋藏深度对喜旱莲子草分株的主枝长和平均相对生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暗示,喜旱莲子草的营养繁殖特征对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非常适应,能够促进其局域种群的快速增长和流域范围内集合种群的长期续存。  相似文献   
174.
半乳甘露聚糖胶物理增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对瓜尔胶、胡芦巴胶、皂荚胶、野皂荚胶、田菁胶的水合增粘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螺杆盘磨式和轧辊刨片式两种增粘机。与原胶相比,增粘胶1%胶液粘度提高了50%,水不溶物含量降低了15%。  相似文献   
175.
周口店遗址保护地区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简报及结果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9月,法国地球物理学家与中国有关科研人员联合对周口店古人类遗址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发现了多处异常带,尤其是在地质和地球物理异常带交汇(或重叠)处,这些异常部位是最有可能的第四纪堆积物潜在处,值得进一步勘探,这样的区域总共有5个。但经过分析,个别异常区的第四纪堆积与后来的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6.
合肥近郊旱地土壤养分径流流失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俊  朱江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3):391-394
以合肥近郊旱作平地为实验观测区,选择土壤类型为黄褐土,地面坡度在3*以内,粮、油、棉、菜等不同作物组合和不同覆盖率的旱作耕地,对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产生的时间、径流量及其中携带泥沙量进行长期实地观测和连续3年采样(水样和土样)分析,初步查明合肥近郊旱作平地表土和养分的流失与山地和坡地的流失行为显然不同,N、P、K有效养分流失量98%以上是通过"化学侵蚀”流失的;"物理侵蚀”是表土和土壤有机质流失的主要途径(占有机质流失总量的96.14%).  相似文献   
177.
Amentotaxus formosana Li is a native, tolerant, and under-wood species in Taiwan. This particular species is on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Chachayalaishan and Dawushan areas. Because of its rarity, and the endangered and native properties of the species, we explored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the species in the nativ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herefore, aims to outline the ag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A. formosana in the native stand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tree ring analysis. An inventory was conducted in a site at the Chachayalaishan area from 2004 to 2006. According to the inventory, there are 67 trees in the sampling plot among which 16 individual A.formosana trees were counted. This is roughly 24%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is particular species i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understory space, while other species such as Litsea spp., Meliosma squamulata Hance, Schefflera octophylla Harms, 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 et Zucc and Cleyera japonica Thunb are the major species whose canopy occupying the upperstory space of the stand. Results of tree-ring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age of most of the trees in the sampling plot is between 31 and 90 years old with an average of 56. For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formosana, age of the individuals varied from 14 and 126 years old and the average was 58 years old.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es was modeled using the Weibull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and was statistically assessed using Sigmaplot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estimate of shape parameter is 1.404 5 indicating a medium regeneration situation. The diameter growth rate of A. formosana is 0.32 cm and ranks 20th among the 26 species in the sampling plot. Using the age as a regressor variable, we can predict the diameter increment of A. formosana efficiently.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is 0.832 2. The diameter growth among the trees of the upperstory and understory was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change percentage of A. formosana and the surrounding hardwoods is negative.  相似文献   
178.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免耕、旋耕和深松3种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效果为深松>旋耕>免耕.旋耕和深松能够打破粘盘层,降低深层土壤紧实度.0~30 cm耕层深松土壤容重较免耕下降16.4%,土壤紧实度下降13.4%~27.5%;深松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的储水空间,进而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扩大土壤水库容,深松15~30 cm层含水量与免耕相比增加7.7%.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影响不大.旋耕和深松方式下土壤比表面积增加,土壤气体和液体的比例均明显升高.茶叶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在深松方式下,茶树叶片蒸腾速率降低,芽叶密度增加,百芽干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升高,茶叶产量分别比免耕和旋耕增加17.6%和6.8%.深松是皖东地区茶园较为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9.
《生物物理学报》2007,23(4):328-328
《生物物理学报》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国内核心期刊。《生物物理学报》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生物物理学报》2006-2007年连续获得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资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0.
《激光生物学报》2007,16(3):F0002-F0002
褚君浩:江苏宜兴人,中科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3到2003年任中科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发表论文316篇,著有《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专著一本,获国家自然科学、中科院自然科学、中科院科技进步多项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