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强调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紧贴学生生活实践,促使教学活动更具生活意义。本文就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切实加强初中物理生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352.
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第一内科教授水岛裕小组,以欠切特综合症为对象,从今年8月开始了脂质体化牛SOD(超氧物歧化酶)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353.
西南喀斯特白云岩坡地土壤-表层岩溶带结构及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层岩溶带是喀斯特关键带的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水文调蓄功能,但岩溶发育程度对表层岩溶带水文特征的影响还不明晰.本研究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和水文地质钻探技术,结合水分和水位动态监测,量化坡地岩溶发育和水文特征,解析土壤-表层岩溶带对降雨的响应规律.结果 表明:地球物理勘探可以较好地运用到岩溶区关键带结构的探测,坡地土壤和表层...  相似文献   
354.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茶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深入研究抗蚜特异资源的抗性机理对培育茶树抗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前期收集的望谟紫芽茶树优良品系‘W016’对茶蚜抗性强,为初步探明该种质的抗蚜特性,利用刺吸电位技术测定了茶蚜在‘W016’和黄金芽(感虫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探明影响茶蚜刺探取食叶片的主要物理性状及生化成分因子。结果表明,茶蚜在两种供试种质上均产生9种EPG波形,依次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波、B波、C波、pd波)、机械阻力波(F波)、木质部吸食波(G波)、韧皮部唾液分泌波(El波)和韧皮部汁液吸食波(E2波)。刺探取食过程中,茶蚜在‘W016’上的非刺探时间(np波)和C波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黄金芽。二者口针遇到阻力的次数(F波)和总持续时间无差异,但韧皮部吸食汁液(E2波)时间‘W016’显著短于黄金芽。茸毛密度、下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是‘W016’抗茶蚜取食胁迫的主要物理屏障因子,而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为主要生化因子。表明‘W016’对茶蚜的取食抗性与其叶片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5.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企求认识自身,力图穷究生、老、病、死、思维、意识和行为的底蕴。十六世纪比利时医生维萨里(Andrews Visalius,1514-1564)从事尸体解剖,详尽记述了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奠定了近代人体解剖学。  相似文献   
35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广大物理教师必须拥有新的视野,采取新的策略,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全面开放,以便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下面通过笔者在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开放,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57.
长期以来,人类探索的治理沙漠化的方法,无非分属物理,化学,植物三大类。物理方法,即通常所称的机械沙障为主的方法,利用筑墙,立网,栽植等阻挡,固定流沙,常属于紧急状态下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举措。  相似文献   
358.
"绿色"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绿色"物理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物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快乐学物理、享受物理。它强调的是一种变化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可持续发展的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教学需要回归到"绿色"的原生态中。  相似文献   
359.
为揭示秸秆还田后盐渍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规律和化学结构特征,本研究以苏打碱化潮土为对象,于2020年设置0(CK)、2100(ST1)、4200(ST2)、6300(ST3)、8400(ST4)和10500 kg·hm-2(全量还田,ST5)6个不同秸秆还田用量处理,通过物理分组方法并结合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及内部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和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1)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及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53~250 μm团聚体轻组有机碳(LOC)含量;与CK相比,ST3、ST4处理显著提高250~2000 μm团聚体中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和53~250 μm团聚体中细颗粒有机碳(fPOC)含量;团聚体内部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均表现为: LOC>MOC>POC;250~2000 μm团聚体内部fPOC含量高于粗颗粒有机碳(cPOC)含量。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对团聚体不同组分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影响较小,有机碳化学结构差异主要受粒级的影响。4)>250 μ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芳香碳和多糖,53~250 μ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单糖和多糖等碳水化合物,<53 μm黏粒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脂肪碳、烷基碳、芳香碳和酚醇化合物;不同粒级团聚体内部LOC主要来源于脂肪碳、芳香碳、酚醇化合物,颗粒有机碳(POC)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MOC主要来源于烷基碳。综上,秸秆还田短期内能够提高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但对团聚体有机碳化学结构无显著影响,且不同团聚体内部相同粒级组分有机碳化学结构相似,随着粒径减小,有机碳含量增加,化学结构趋于稳定。因此,秸秆还田短期内可促进盐渍土团聚体对有机碳的固定,但不改变有机碳化学结构特征,同时,土壤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存在位置和受保护程度是影响有机碳化学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0.
植物腊叶标本的消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腊叶标本消毒是腊叶标本制作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腊叶标本发挥其应有作用和长久保存的保障。对腊叶标本的消毒方法进行了总结.将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并对各种消毒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提高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