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3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39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灵长类视觉系统能够非常有效地从环境中提取稳定的不变性特征,而不受各种变换与干扰的影响.这种不变性知觉的时间与动态过程为视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我们开发了一种高速发光二极管(LED)背光速视器,能够短暂呈现1 ms的视觉刺激,并以亚毫秒级精度调整刺激呈现时间.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视觉输入的可获取时间,估计感觉线索积累的心理物理曲线,从而研究在图形结构优势效应任务中,拓扑、射影、仿射和欧氏不变性的相对加工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拓扑不变性所需要的呈现时间最短,这与大范围首先理论的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比较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应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再次手术或介入率以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再次手术或介入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NF-γ)、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80.65%,随访36个月时两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1.18%和29.03%,经Log Rank分析显示,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肝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患者近中期随访生存率较高,其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3.
为探讨针刀联合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疼痛科就诊肩周炎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治疗组40例(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臭氧治疗),针刀治疗组40例,综合治疗组40例(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臭氧+针刀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组内比较,3组治疗后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治疗前3组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药物及针刀治疗组,综合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高于药物及针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刀治疗联合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及臭氧在关节腔及关节周围注射治疗肩周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期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1 (interleukin-1,IL-1)、白介素2 (interleukin-2,IL-2)、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酶(catalase,CAT)及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protein)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IL-2、IL-6、IL-10、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OD、CAT、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这可能与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5.
乙型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发生和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流感高发的季节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儿童是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易感、高危群体。乙型流感病毒虽然抗原变异性较弱,但仍可引起暴发流行,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因此对于儿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免疫疗法等角度出发对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特点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对乙型流感病毒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了解儿童乙型流感病毒的感染特点,为儿童乙型流感的预防及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6.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以中晚期出现肺组织的纤维化为病变特征。由于肺纤维化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这也成为该疾病治疗的最大难点,并且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AMPK、mTOR和JNK等相关信号通路以及ECM沉积和氧化应激等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这些通路中的相关分子的靶点治疗将成为肺纤维化治疗的新趋势。本文旨在对肺纤维化治疗相关的细胞因子以及micro RNA分子靶点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为防治肺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7.
细胞因子多数是由机体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产生的,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均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在肿瘤治疗中,细胞因子作为一种蛋白质药物,具有体内半衰期短、全身毒副作用大等特点,因而选择细胞因子递送策略时需考虑以上因素。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细胞因子,并综述了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细胞因子递送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8.
Claudins蛋白家族是组成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必不可少的骨架蛋白,在维持上皮和内皮细胞中的细胞极性、细胞间的粘附固定、细胞旁路的离子运输等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claudins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因此,claudins也被作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标。文中就claudin蛋白家族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9.
细胞因子可介导许多生物学过程并受到机体的严格调节,其调节的失控可引发一系列疾病如自身免疫炎症和肿瘤。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些能够有效调节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的生物制剂如重组抗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以及中和性抗体等被广泛应用到由细胞因子失调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靶向细胞因子的新型生物制剂在不断涌现。文中对近年来国际上靶向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7)的生物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副作用和应用风险,并结合其他学者和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出减少副作用和风险的途径和方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抗细胞因子生物制剂针对炎症或肿瘤组织的特异性,是靶向炎性细胞因子生物制剂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0.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最常见的方法。然而,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常导致临床化疗失败及患者的死亡。因此,干预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高化疗效果,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单链寡核苷酸,通过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从而与靶标特异性结合。靶向肿瘤的核酸适配体可以选择性地将治疗性物质(抗癌药物,siRNA,miRNA)和药物载体递送至肿瘤中,对肿瘤进行靶向杀伤。利用核酸适配体靶向多药耐药性肿瘤,能够特异性干预甚至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本文概述了核酸适配体介导的干预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