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桫椤物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桫椤(Cyathen spinulosa)这一珍稀孑遗植物,近年来在形态、解剖、生态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就其物候学方面却无人涉足,为此,我们于1987年起对桫椤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物候观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羊臭虎耳草6个花形态及其发育阶段、授粉过程的连续观察和对花粉活性、柱头可授性的连续检测,报道了一种新的延迟自动自花授粉机制,即山羊臭虎耳草花丝运动引导的延迟自动自花授粉。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花粉囊的破裂方式和柱头结构,同时利用苏丹Ⅲ研究了花粉的组织化学性质。结果显示:(1)第四生长阶段,当花丝引导大部分花粉囊运动至柱头上方时,花粉和柱头的可授性才均达到峰值[可授性分别为(94±6)%和(96±13)%],这种运动消除了第三生长阶段花粉活性较高[(90±8)%]而柱头可授性较低[(6±17)%]的异花授粉特征,即消除了花粉与柱头的时空隔离;自动自花授粉发生于异花授粉特征消除之后,因此山羊臭虎耳草具有典型的延迟自动自交行为。(2)第四发育阶段柱头空腔的大量柱状突起和花粉鞘的油脂性特征,增加了花粉和柱头的接触表面,并且使花粉更好地互相堆积粘附在柱头上,提高授粉效率。(3)对山羊臭虎耳草的繁育系统研究表明,强制自花授粉和人工自花授粉产种量无明显差异,2007年和2008年的自交系数高达0.92和0.91,说明山羊臭虎耳草具有很好的自交能力并且不存在花粉数量限制;人工异花授粉的产种率显著高于人工自花授粉,说明自花花粉的质量显著低于异花花粉,虎耳草延迟自动自花授粉存在生殖衰退,生殖保障系数2007年为0.92,2008年为0.91,表明在极端环境下自动自花授粉为该植物提供了繁殖保障,但极端环境下,没有观察到有效的授粉昆虫。研究表明,作为高山冰缘植物的山羊臭虎耳草,保留了开花植物异花授粉的特征,在极端环境下利用延迟自动自花授粉机制完成授粉,保障生殖。  相似文献   
13.
持续时间达1年以上的滞育,称为延长滞育,延长滞育的诱导、维持、解除均不同于简单滞育(滞育期短于1年)。本论文系统阐述了昆虫延长滞育的类型、滞育诱导及解除的环境因子、延长滞育物候学和生物学特性,延长滞育的遗传学及延长滞育的生态学意义。延长滞育是昆虫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4.
美洲斑潜蝇发生的物候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树广  康乐 《生态学报》2003,23(3):512-516
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的系统了解是利用寄生蜂防治斑潜蝇的关键。以花斑芸豆(Phaseolusvulgaris L.)为寄主 ,在 1 3、1 6、1 9、2 2、2 5、2 8、31、34℃ ,± 0 .5℃等温度下确定了美洲斑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以 9.5℃为起点温度 ,建立了描述各虫态进程的物候学随机模型。结果表明 :各虫态占 50 %的种群数量时的有效积温量分别为 ,卵 46.97日度 ,幼虫 1 0 6.97日度 ,蛹 2 53.58日度。幼虫高峰期的积温为 75日度左右。化蛹积温在 90~ 1 2 0日度之间。成虫在 2 0 0日度开始羽化 ,30 0日度时全部个体基本羽化完成。蛹期的积温量与卵和幼虫的积温量之和相近。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温室中变温条件下的美洲斑潜蝇种群动态过程 ,更有利于开展寄生蜂与美洲斑潜蝇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戈宝红麻野生株丛物候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戈宝红麻生态条件比较特殊,是罗布红麻的一个特殊生态类型。2006~2009年我们对其野生麻田进行了物候学观察。并将其物候学观察结果与山东、南疆的罗布红麻进行比较,发现戈宝红麻每年虽然生育期较短,但能充分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在罗布红麻中形成独特的物候学规律。同时,也分析了戈宝红麻能够完成其生长发育的有利条件和独特性质。  相似文献   
16.
四川西部蝇类物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炎 《生态学杂志》1996,15(6):26-35
四川西部蝇类物候的研究冯炎(四川省雅安地区卫生防疫站,625000)StudiesofPhenologyofCalytrataeFliesinWesternSichuan,China.FengYan(HygienicandAntiepidemic...  相似文献   
17.
姜乃准  朱宝纯 《植物研究》1995,15(4):539-545
本文在分析了各种划分季节方法利弊的基础上,肯定了以物候资料划分季节的优点,并以清河林区多年的物候资料划分了季节,编制了清河林区多年的物候历(自然历),提出了利用物候历预测农(林)时的模拟公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类群中单一的开花或展叶物候模式可能具有遗传性,但两类物候事件的节律关系是否受遗传因素控制,各种节律模式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及其与生物系统演化的关系仍不清楚。作者对四川都江堰市迁地保育的2个海拔点的杜鹃属(Rhododendron)4亚属4组13亚组42种植物的开花–展叶节律模式进行了5年的观察研究。作者假定杜鹃属的开花–展叶节律模式为进化遗传特性,包括先花后叶(F→L)、先花后叶部分重叠(F+L)、叶期包花期(L∈F)、先叶后花部分重叠(L+F)和先叶后花(L→F)等5种类型。同一地点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地点同一物种的相关物候观察结果均显示,尽管它们5年的物候发生时间随年度和观察点海拔不同而有波动,但物候发生次序和开花–展叶节律模式均未见随年份而变化,即每个物种只对应一种节律模式,支持了上述假设。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开花–展叶节律模式与物种的系统演化存在进化程度上的差异和序列关系的假设。不同节律模式的物种其区系地理以及不同海拔和分类群中的物种数量分布特征表明:(1)进化程度不同的节律模式分别对应于古老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年轻的中国–喜玛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物种,较原始的节律模式倾向于出现在中高山海拔区域,并与杜鹃属可能起源山地的一定海拔区域构成关联,而进化程度较高的节律模式倾向于出现在更高或更低的海拔地段;(2)节律模式的进化程度与有关亚属、组、亚组的系统位置和进化程度有一定关联;(3)节律模式的演化与生活型、叶性进化同步,环境胁迫、生长期长度变化、光资源竞争等都可能是节律模式演化的外部动力。研究还表明,在气候波动条件下物候事件间的发生次序比单一物候事件的时间属性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阿月浑子花序生长和花期物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行山区成龄(15年生)黄连木高接的阿月浑子(4年生)为材料,系统观测了10个阿月浑子雌雄品种的花序生长、花期物候以及开花节律.结果表明,阿月浑子花序生长始于3月下旬,生长期持续15~20 d;花期始于4月上旬,花期持续8~12 d;不同品种间的花期存在较大差异,雄株Peter和T491品种的花期较早,而雄株T11品种的花期较晚,其花期与雌株品种的花期基本吻合,可作为太行山地区适宜的授粉品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