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伊藤牡丹‘巴茨拉’是适合反季节盆花生产的优良品种。为探讨春节异地牡丹促成栽培中水溶肥调控盆栽‘巴茨拉’开花效果,在茎伸长初期用0、0.8、1.2和1.6 g·L^(-1)均衡型水溶肥(N-P-K=20-20-20+TE)进行灌根处理,观察测定水溶肥对植株生长发育、开花质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溶肥灌根能显著促进盆栽‘巴茨拉’各部器官的生长和养分积累。(2)随水溶肥浓度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花枝长度、粗度和花蕾直径随之增大,各器官中氮素和钾素营养水平亦呈现增加趋势;中高浓度(1.2 g·L^(-1)和1.6 g·L^(-1))水溶肥条件下,花蕾直径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大了4.4%和7.7%(P<0.05),使花促成栽培时间缩短了4.45 d和2.65 d,最佳观赏期延长了5.08 d和1.70 d。(3)中浓度水溶肥处理盛开期花朵最大,花朵直径和单株成花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0%和13.5%(P<0.05),并显著提高了花瓣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色彩黄度(P<0.05)。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水溶肥能够显著提高‘巴茨拉’促成栽培过程中枝叶花的协调性,使用水溶肥应成为‘巴茨拉’盆花生产的基础管理措施;反季节栽培伊藤牡丹‘巴茨拉’建议使用1.2 g·L^(-1)均衡型水溶肥进行灌根。  相似文献   
122.
赵萍  唐红  刘兴宇  何丽霞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2):2052-2060
以紫斑牡丹‘象牙白’单瓣和重瓣花的花粉为材料,对其超微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单瓣和重瓣花花粉超微结构以及不同温度储存花粉活力与其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活性(POD、SOD、CAT)的关系,以确定紫斑牡丹单瓣和重瓣花花粉最佳储存温度。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重瓣花花粉平均极轴长、平均赤道轴长、极轴长/赤道轴长均小于单瓣花花粉;室温(25℃)条件下,单瓣花花粉萌发率(83.62%)高于重瓣花(72.06%),单瓣花和重瓣花花粉的半衰期分别为40 d和60 d;随着储存温度降低和储存时间的延长,单瓣花和重瓣花的花粉萌发率较室温均显著提高,且单瓣花花粉萌发率始终高于重瓣花花粉。(2)紫斑牡丹单瓣和重瓣花花粉在短期储存(1~120 d)、较长时间储存和长期储存的适宜温度分别为4℃、-20℃,-80℃。(3)与室温相比,低温可提高储存期间紫斑牡丹花粉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从而有效延缓花粉萌发率的下降。(4)低温胁迫对紫斑牡丹单瓣花花粉的影响低于重瓣花花粉,在相同储存温度条件下,重瓣花花粉细胞受损程度更高、萌发率下降速率更快。研究认为,紫斑牡丹花粉在-80℃储存条件下基本处于代谢平衡状态,故低温能有效延长其花粉储存寿命;储存期间花粉萌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细胞损伤加重;紫斑牡丹重瓣花花粉粒小、瘪粒和畸形是导致其较单瓣花花粉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3.
结合一测多评(QAMS)和指纹图谱建立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采用Agilent DB-FATWAX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油酸甲酯为内参,所建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t检验计算出QAMS与外标法所测含量结果的P值均大于0.05;不同产地大花黄牡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表明QAMS、指纹图谱可用于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大花黄牡丹牡丹样品数据点可区分为2类。通过DPPH和Fe^(3+)还原法对比分析发现,大花黄牡丹种皮的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要高于牡丹品种,而籽油的抗氧化能力则与牡丹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测定分析方法准确、简便、可行。将一测多评结合指纹图谱可以有效评价不同产地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质量。大花黄牡丹种皮和种仁的抗氧化效果明显,可以用作食品、化妆品等新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124.
为科学评价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观赏活动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本研究定量测定并分析了在牡丹不同发育时期(展叶、初花、盛花和末花期)大学生观赏前后的生理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指尖脉搏)和心理指标(焦虑和心境状态)。结果表明:与其他时期相比,在盛花期观看牡丹后大学生的血压、心率和指尖脉搏均下降显著(P<0.05),消极情绪(焦虑、愤怒、抑郁和疲劳)均显著降低,积极情绪(精力)明显提高(P<0.05)。各时期女生生理指标值较男生变化明显,男生心理指标值较女生变化明显。由此可知,开花时牡丹观赏活动能缓解大学生紧张情绪,使之身心放松状,并对男、女生生理和心理状态有不同的影响。该研究首次对不同发育期牡丹花对人的康复性进行探讨,这对牡丹康复景观的营造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5.
蔡华  夏海武  袁庆军 《生物学通报》2007,42(6):51-52,F0003
首次报道了利用牡丹(P.suffruticosa)种子的新生子叶制备染色体,同时比较了根尖染色体的核型,结果表明:牡丹子叶和根尖染色体核型数据一致,2种方法获得的染色体数均为2n=10,核型公式为2n=2x=10=6m 2sm 2st,全套染色体未见随体;2种方法获得的染色体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相对根尖而言,牡丹种子的新生子叶面积大,容易获得更多的试材,说明利用新生子叶制备染色体更适合遗传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6.
Flowering Locus D(FD)基因属于bZIP转录因子家族,与FT基因相互作用,在促进植物开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凤丹’牡丹为材料,基于‘凤丹’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RT-qPCR技术克隆PoFD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的PoFD基因含有一个2 712 bp完整的ORF框,编码903个氨基酸。PoFD蛋白分子式为C8261H13722N2712O3468S552,理论等电点(pI)为4.88,为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所占比例较高,β-转角仅占少部分。荧光定量分析发现,PoFD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推测PoFD基因可能主要作用于叶片调控牡丹花期。牡丹不同花发育时期,PoFD基因在半开期的表达量较高,推测PoFD基因在‘凤丹’开花的中期发挥功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激素喷施处理下,‘凤丹’牡丹花期具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并且PoFD基因的表达均有所下降,表明...  相似文献   
127.
紫斑牡丹是我国西北牡丹种群的优势种,其作为地方传统药材,具有较高的食药价值和开发潜力。目前,已经从紫斑牡丹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类、酚及酚苷类、黄酮类、低聚芪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甾醇类、单宁类、三萜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紫斑牡丹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活性,已将其开发为口含片、软胶囊、口服液、保健化妆品、牡丹酒、花茶等新资源产品。本文主要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紫斑牡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整理,对其活性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紫斑牡丹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电场刺激对垂体前叶ACTH分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通过切除大鼠肾上腺改变垂体的功能状态,利用垂体组织块离体灌流并施加电场刺激的方法,观察服垂体前叶内神经纤维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的影响,结果:参数为强度30mA,波宽0.5ms,频率10Hz的电场刺激可明显抑制肾上腺切除96h后垂体前叶组织块释放ACTH,此效应可被预先给予的河豚毒素(TTX)所取肖精氨酸加压素(AVP)可显著刺激垂体组织块释放ACTH,同样参数的电场  相似文献   
129.
4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较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 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 周;萌发温度以10~15℃为宜, 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 打破上胚轴休眠需要严格的低温;野生牡丹种子的萌发率及打破上胚轴休眠后的出苗率也大大低于栽培牡丹,而且在不同分布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实验证明:在自然状态下野生牡丹缺乏充分的传粉,特别是居群间的传粉不足,导致其种子质量低下;而野生牡丹种子特殊的萌发特性,特别是严格的上胚轴休眠,则是导致其出苗率极低及自然状态下幼苗和种群稀少的重要内因。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打破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过程中,子叶中的萌发促进剂GA3 含量明显升高,抑制剂ABA 含量显著下降;而胚乳中的各种激素含量则变化不大,胚轴中的激素变化无明显规律,因此认为子叶是控制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130.
绚丽多彩亟待保护——野生牡丹觅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丹为原产于中国的世界名花,自古以来,牡丹就以其丰富多彩的花色,变幻无穷的花型,雍容华贵的仪态,不畏强权的气节而著称于世,被誉为“花王”,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由野生到栽培,由药用栽培到观赏栽培,几经兴衰,目前全国各地栽培牡丹品种已近上千个。 然而,对于栽培牡丹的祖先——野生牡丹原种,至今却鲜为人知。其实,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该组植物原产于中国,野生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我们与陈德忠等同志近年来对野生牡丹原产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