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43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调查及分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要:【目的】系统调查我国南方代表性地区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分型研究,为溯源和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定性法和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对七大类食品(肉与肉制品、水产品、速冻食品、熟食、蔬菜、乳制品和食用菌)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利用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确定南方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和优势血清型,研究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400份食品样品共检出75 份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污染率为18.8%(75/400)。其中,97.3%(73/75)的阳性样品污染水平均低于10 MPN/g。对93株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分属9个群、2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利用ERIC-PCR对96株沙门氏菌(包括93株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分型研究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分为15个聚类簇,56种型别,分离株的基因型别呈现多样性。【结论】南 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率较高,但污染水平低。S. Derby和S. Typhimurium为优势血清型。初步建立了沙门氏菌ERIC-PCR指纹图谱数据库,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2.
为探讨间苯二酚(m-dihydroxybenzene)与邻苯二酚(o-dihydroxybenzene)对雄性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血清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的诱导作用,将雄性泥鳅分别暴露于4种不同质量浓度间苯二酚(5.287mg/L、6.531mg/L、8.072mg/L、10.000mg/L)和邻苯二酚(16.708mg/L、17.742mg/L、18.836mg/L、20.00mg/L)中持续7d、14d、21d和28d,采用碱不稳定性蛋白结合磷法检测血清Vtg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泥鳅在低质量浓度间苯二酚(5.287mg/L)和邻苯二酚(16.708mg/L)中暴露7d时,血清Vtg水平均有极显著升高,并且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Vtg水平逐渐升高;在同一暴露浓度下,Vtg水平随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2种酚类化合物相比,暴露在间苯二酚中的泥鳅血清Vtg水平高于邻苯二酚。上述结果说明,2种化合物均可诱导雄性泥鳅肝脏合成Vtg,具有一定的环境雌激素效应,其诱导作用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93.
郑慕阳  陈海斌 《蛇志》2013,25(1):17-18
目的通过研究血清铁蛋白(SF)与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总数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铁蛋白具有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的特性。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50例急性肺炎患者为疾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总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疾病组的SF、CRP和白细胞总数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RP与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563,P<0.05);CRP与SF呈正相关(r=0.496,P<0.01);SF与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523,P<0.05)。结论 SF具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颅脑手术前后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与治疗效果、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科2012年5月~2013年1月入院行择期手术的颅脑手术患者90例,按临床诊断分类分组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NSE的血清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手术组中除面肌痉挛组外,术前血清中NSE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手术组术后第1、3天血清中NSE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术后第7天,手术组中除面肌痉挛组外血清NS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手术组血清NSE含量在术后均迅速上升,第1天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根据预后评分,预后恶劣组血清NSE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行颅脑手术患者血清中NSE术前及术后第1、3、7天值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3、-0.682、-0.735、-0.748,均P<0.01).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NSE对不同颅脑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按回捕日期取样测定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标志放流前后血清与肝胰腺的生理指标, 初步研究了放流亲蟹对长江口环境的生理适应过程。结果表明, 在放流后6d, 亲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蓝蛋白含量均降低, SOD、CAT和TG在放流后9d达到较低水平, 其中SOD活性和TG含量较放流前显著降低(P<0.05); 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质(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和肌酐(CREA)水平在放流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在放流后79d, 肝胰腺SOD、CAT、ACP与血清ALP、ALT、AST活性均恢复至放流前水平(P>0.05), 而血清TP、血蓝蛋白、ALB、TC、TG、CREA含量较放流前均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指标表明, 中华绒螯蟹亲蟹在放流后6d内出现免疫力下降、代谢增强等反应, 放流22d后亲蟹各项机能逐步恢复, 并在70d后接近或达到放流前水平。建议今后放流前对亲蟹进行环境适应性驯化, 以便提高亲蟹增殖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碘甲烷对大鼠肝脏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放入静式染毒罐中,实验组分别给予浓度为650mg/m3、260mg/m3、130mg/m3的碘甲烷,每天吸入染毒4h,连续染毒一周,对照组给予相同环境条件不染毒。染毒结束后对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O)、血清胆碱酯酶(CHE)、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进行测定。结果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大鼠TP含量逐渐降低,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也存在统计学差异。ALB浓度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也存在统计学差异。GLO含量随着碘甲烷浓度升高变化不大,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E活力随着碘甲烷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含量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含量随着碘甲烷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碘甲烷暴露对大鼠的肝脏合成功能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构建一个牛αS1酪蛋白调控序列指导人溶菌酶(hLYZ)基组序列的杂合基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发明的连续3步缺口修复技术.将6个无痕连接的同臂插入以 pBR322为载体的骨架中,构成能进行3次连续基抓捕的载体,利用 Red 同重组系统介导的缺口修复技术,分别抓捕牛αS1酪蛋白3'端调控序列(9 kb)、hLYZ 基座序列(5 kb)、牛αS1酪蛋白5'端调控序列(20 kb),使这3个基片段自动无痕地连接在基抓捕载体上,形成牛αS1酪蛋白-hLYZ 杂合基座.结果:实验经过 PCR 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和序列测定,验证了 hLYZ 的基组序列对牛αS1酪蛋白编码基组序列的精确置换.结论:这种修复技术为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大载体的制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998.
Wang Y  Huang ZH 《生理学报》2011,63(1):31-38
嗅鞘细胞是一类兼有星形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特性的胶质细胞。培养的嗅鞘细胞存在两种能相互转化的形态亚型,然而转化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研究离体培养嗅鞘细胞形态转化的方法,基于该方法研究其相互转化的机制。采用原代培养大鼠嗅鞘细胞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在有、无血清培养或给予双丁酰-环核苷酸(dB-cAMP)药物条件下嗅鞘细胞形态,并统计雪旺样和星形样嗅鞘细胞亚型的比例。结果显示:(1)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95.2±3.7)%嗅鞘细胞呈雪旺样形态,(4.8±3.7)%呈星形样形态;而在10%血清培养条件下,(42.5±10.4)%嗅鞘细胞呈雪旺样形态,(57.5±10.4)%呈星形样形态,随后换回无血清条件下培养24h,(94.8±5.0)%嗅鞘细胞呈雪旺样形态,(5.2±5.0)%呈星形样形态。(2)有无血清的培养条件并不影响嗅鞘细胞标记物p-75和S-100的表达。(3)在正常(10%)血清培养情况下,cAMP类似物dB-cAMP抑制F肌动蛋白应力纤维(F-actin stress fibers)和黏着斑(focal adhesion)形成,抑制血清引起的嗅鞘细胞形态变化,雪旺样细胞比例增加,并...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构建包含牛c-myc基因编码序列的重组载体,以胎牛原始生殖嵴为材料,用RT-PCR方法克隆出牛c-myc 基因的编码序列,将其亚克隆至pMD19-T载体,再从酶切鉴定和测序正确的质粒上切下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IRES2-AcGFP1-Nuc表达载体上,挑选序列正确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牛皮肤成纤维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c-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从胎牛原始生殖嵴中正确克隆了c-myc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够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Jiao SH  Wang YC  Zhang Y 《遗传》2011,33(1):36-39
牛蜘蛛腿综合征(Arachnomelia syndrome, AS)是主要在欧洲瑞士褐牛和德系西门塔尔牛群体中出现的一种以骨骼畸形为病理特征的先天致死性遗传病, 呈孟德尔隐性遗传。文章通过对AS的发现历史、病理特点、遗传规律以及AS在欧洲瑞士褐牛和德系西门塔尔牛两个品种中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从骨骼发育、比较基因组学两方面对西门塔尔牛AS的定位区段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 为以后筛查影响该病的基因及其突变以及建立检测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