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012年7月29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坡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考察时,记录到1只松雀(Pinicola enucleator)。经查阅文献和检视标本,发现该种在中国实际已有若干春夏季的分布记录。该种已知在某些年份具有爆发式迁徙的习性,繁殖期和越冬期分布范围的年际变化很大。根据上述记录,推测松雀在国内的分布状况除以往所认知的冬候鸟而外,还应是罕见的夏候鸟。而在四川金城山地区的松雀记录实际应为红眉松雀(P. subhimachala)。  相似文献   
172.
鸭绿江河口水鸟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明 《动物学杂志》2000,35(3):26-30
1997年3月至1998年4月,在鸭绿江河口中国一侧进行的鸟类调查中,共录得水鸟83种,隶属于6目10科38属。其中68种(81.9%)被敖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国家Ⅱ级保护水鸟4种,世界濒危水鸟1种;繁殖水鸟28种,冬侯卵9种。克季迁徙主食昆虫高峰期为5月9日,秋季为8月11日。在鸭绿江下游发现大的鹭类繁殖群。  相似文献   
173.
于2005年及2006年春季在云南大山包和贵州草海给8只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放置了卫星发射器,观察结果表明,其中6只黑颈鹤至少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春季或秋季迁徙。黑颈鹤在四川省汉源停歇的乡镇包括:乌斯河镇、河南、坭美、梨园、宜东、三交坪和皇木;在美姑停歇的乡镇包括:柳洪、依果觉、农作、拉木阿觉、炳途、瓦古、峨曲古龙门和尼哈。2005年6月4~8日和2006年6月8~14日实地考察了汉源和美姑两县的黑颈鹤停歇地点。黑颈鹤在两县的停歇地点都在海拔1900m以上且人为活动稀少的区域,或为草甸覆盖的高山浑圆山头,或为高山缓坡的林间空旷草地。  相似文献   
174.
贾湖遗址人骨的元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代人类食谱分析是生物考古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此方面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利用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人骨进行了元素分析,根据骨中log(Sr Ca)、log(Ba Ca)的变化,揭示了贾湖先民生活方式从狩猎、采集至稻作农业和家畜驯养的发展过程。同时指出,样品249的log(Sr Ca)、log(Ba Ca)异常,当与其迁徙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75.
鸟类环志是种群监测和迁徙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秦皇岛鸟类环志站1999~2019年的环志数据,对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和蓝歌鸲(Larvivora cyane)两种鸟类在21年间的种群动态和迁徙时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迁徙途经秦皇岛的黄胸鹀种群数量以4或5年为周期呈规律性的波动下降,年均降幅达17....  相似文献   
176.
山东长岛猛食的环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7.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鬼节),当黑夜笼罩大地后,居住在云南凤凰山的村民都会在空地上燃起篝火,举行祭祖活动。不过,每到这个时候,天空中都会莫名其妙地突然飞来许多鸟儿,它们什么也不做,就一头扎进火堆中,像是在集体自焚。当地的村民认为,这些鸟儿是在用死来凭吊百  相似文献   
178.
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为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在中转停歇地松嫩平原的停歇生境为湿地, 近年来却出现多数个体迁离湿地转移到玉米(Zea mays)地取食停歇的现象。为探究迁徙白鹤在中转停歇地取食生境利用变化的原因, 我们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对该区域白鹤种群数量和取食生境等进行观测, 并对食物资源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在农田生境取食的白鹤个体数量占比达72.7%, 是湿地生境的2.66倍。农田已成为迁徙白鹤在中转停歇地的主要取食生境之一。(2)根据不同的收割方式, 农田可提供的总能量是湿地的1.24-2.79倍; 白鹤在农田的日摄入能量约为湿地的1.56倍。(3)在农田白鹤的每日取食时间约占总活动时长的53.5%, 是湿地的1.67倍, 取食成功率是湿地的1.56倍。白鹤取食生境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水位变化、食物资源变化、取食难易度不同和人为干扰等综合作用导致。为有效保护和管理白鹤生境, 建议合理进行湿地生态补水调控并恢复白鹤主要食源植物, 开展农业用地保护计划并设置自然保护小区。  相似文献   
179.
高健  于涛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20,40(17):5992-6000
东亚地区经历过复杂的地质事件及气候变化,针对东亚地区进行专科专属的植物区系及地理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3个叶绿体片段(psbA-trnH、rpl16和trnL-trnF),对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鸡爪槭组(section Palmata Pax)18个分类群的分化时间、祖先地理分布、物种扩散路径等进行了分析。叶绿体片段总长度为2,232bp,其中变异位点341个(15.2%),有效信息位点231个(10.3%);18个鸡爪槭组内物种(包含亚种)被高度支持为单系群(99/95/1.0),且组内物种间的支持度相对较高;鸡爪槭组内出现物种分化的时间多集中于中新世时期,组内物种的多样性速率保持相对稳定;根据BioGeoBears分析得出,东亚大陆局部地区是该组物种的祖先分布区,且现今分布于岛屿的物种分布在不同分支。通过讨论与分析得出:我国西南地区可能是鸡爪槭组植物的起源地;东海陆桥隐没与抬升,直接影响着鸡爪槭组物种的迁移与扩散;分布于亚热带亚洲大陆的鸡爪槭组物种,存在多次往同纬度高海拔地区扩散的现象。该研究有助于对东亚地区植物生物地理历史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80.
为明确乙脑病毒在空间播散的分布及分化机制,利用PhyML v3.0软件对359株具有详细信息的乙脑病毒(基因1型)E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使用PAUP v4.0软件和MigraPhyla软件包进行迁徙事件推演分析。结果显示乙脑病毒在亚洲的播散存在频繁的迁徙事件,共计发生迁徙事件95次,其中在我国境内发生54次。分析结果还显示泰国以及中国上海、山东、四川和云南等地是乙脑病毒重要的迁徙源泉地区,泰国作为源泉地区主要播散至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柬埔寨、印度以及中国西藏;上海作为源泉地区乙脑病毒主要播散至亚洲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国云南;山东主要播散至韩国以及中国的浙江、湖北、山西和辽宁等省份;四川主要迁徙至中国内陆省份以及越南和日本;云南作为源泉地区主要迁徙至浙江。本研究首次证实乙脑病毒在亚洲的播散存在频繁的迁徙事件,泰国以及中国上海、山东、四川和云南等省份是乙脑病毒在亚洲播散的重要源泉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