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7篇
  2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三月底,一声鹤戾划破北方寒冷而深沉的夜空,严寒中观鸟人嗅到了春天的气息。白鹤、白头鹤——春季北迁鸟类的先行者盘桓于草原、玉米地,等待着又一次的启程……不约而同在河北衡水湖、北京野鸭湖、天津、山东日照……观鸟人的望远镜都捕捉到了那黑白色的飞羽,黑翅长脚鹬回来了——它拉开了淡水  相似文献   
112.
鸟类迁徙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的迁徙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方法被应用到鸟类迁徙的研究中,为深入了解鸟类的迁徙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介绍了野外观察、雷达监测、环志、卫星跟踪、稳定同位素和室内控制实验等鸟类迁徙的主要研究方法、并介绍了近年来在鸟类的迁徙停歇地和迁徙路线以及鸟类迁徙的能量代谢方面的研究成果,供广大读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3.
赵艳 《植物杂志》2011,(4):64-73
候鸟迁徙是一个漫长.而又危险的旅程,这些随著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年复一年地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有规律、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移居。曾经轰动世界影坛的法国纪录片《鸟的迁徙》,以真实而质朴的镜头记录了大量鸟在迁徙途中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114.
图片     
郭玉民 《人与生物圈》2007,(1):F0003-F0003
老铁山是我国各种鹰、鸮等猛禽重要迁徙通道之一,在这条迁徙路线上猛禽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每年迁徙季节途经老铁山的猛禽种类多,数量达39种,在飞越渤海海峡之前经常能看到上百只的猛禽集群,非常壮观,这在其他地方很少见。  相似文献   
115.
《人与生物圈》2006,(2):28-31
一个迁徙而来微型群体 大约300多年前,一支赶着驯鹿群的鄂温克告别西伯利亚勒拿河上游的森林,辗转迁徙,落脚上额尔古纳河右岸。他们离开勒拿河上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6.
王小波 《化石》2002,(2):13-15
1770年6月 ,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率“努力”号探险船来到澳大利亚大堡礁近岸 ,看见一种腹部有个袋子的奇怪动物 ,就询问土著居民 ,对方回答了一句“坎格鲁” ,于是库克就把这种怪兽称为“坎格鲁”。后来才得知 ,“坎格鲁”并不是怪兽的名字 ,而是当地话“听不懂”的意思。动物学界把这种动物划归有袋类 ,是澳大利亚特有的袋鼠。今天一提起澳大利亚 ,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袋鼠。可事实上 ,澳大利亚并不是袋鼠的故乡!动物地理学家认为 ,几百万年前袋鼠曾在欧洲居住过 ,欧洲很可能是它们的故乡。古生物学家也认为 ,有袋动物的故乡是在北半球。…  相似文献   
117.
基于文献、标本馆数据和野外调查记录, 共收集四川省猛禽分布记录数据2,410条, 依此分析了四川省猛禽的分布与迁徙路线。四川省猛禽记录有56种(76种及亚种), 其中隼形目3科41种, 占全国隼形目鸟类总数的64.06%; 鸮形目2科15种, 占全国鸮形目鸟类总数的48.39%; 国家I级重点保护猛禽5种。四川省猛禽总体呈现西部多东部少的格局, 记录最多的平武县有32种; 在垂直分布上以1,000-3,500 m海拔段物种丰富度最高。在四川省境内具有迁徙习性的猛禽有19种, 其中金堂县迁徙猛禽最多。主要迁移路线有3条: 1条属于中亚-印度迁徙路线, 经过四川省西北角的石渠和德格县; 另外2条属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 其中1条沿四川省盆地西缘的岷山-邛崃山-凉山一线向南到我国云南、缅甸; 另外1条沿四川北部岷山至金堂和南充一线向东南至重庆、贵州。本研究为保护四川猛禽资源和了解猛禽迁徙路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8.
《生命世界》2008,(11):8-8
家里发现耗子的足迹对多数人来说是烦恼的事情,但是对英国科学家来说,这些足迹却是含金量丰厚的信息库,能帮助破解人类迁徙史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9.
消失的黄羊     
您知道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片白云"指的是什么吗?那是美丽的野生黄羊。由于它臀部呈白色,当成百上千只黄羊聚集在一起时,远远望去就像天边的一片白云。黄羊虽然叫羊,但它不是狭义上的羊科动物,而是广义上的羊类动物。它属于羚羊亚科原羚属,中文名蒙古原羚,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黄羊的体形纤瘦,跳跃的高度可达2.5米;它也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90千米,所谓"黄羊窜一窜,马跑一身汗",用来形容它奔跑时的速度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120.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QTR) crosses the migration routes of the Tibetan antelope (Pantholops hodgsonii) in the S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SNP) and the female antelopes have to cross the QTR by wildlife passages to continue their migrations. In this study, a remote monitoring camera was set up near the Wubei Bridge to recor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bridge by migratory antelopes.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returning migration period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19 and the calving migration period from April to June 20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betan antelopes crossed the Wubei Bridge mainly in the daytime and mostly in the morning. The peaks during the calving migration and the returning migration were in 09: 00?12: 59 and 11: 00?11: 59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returning migration period, female antelopes gathered into smaller groups during the calving migration period,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sequence of roads to be crossed and the lower predation risk of calves in larger groups. We found individuals in larger groups spent less time crossing the Wubei Bridge. Larger groups could accelerate crossing speed and then reduce the average crossing time of individuals.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crossing time of individuals between the two migratory periods, indicating that the presence of calve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speed and time of antelope groups. In conclus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roup size of Tibetan antelope between the returning and calving migration periods and the group size affected the average crossing time of individuals. We also detected a temporal pattern in the use of wildlife passage by Tibetan antelo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