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16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张衢  贺桂珍  吕永龙 《生态学报》2020,40(15):5210-5219
提高滨海湿地保护利用管理水平对于保护滨海湿地,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择沿海辽宁、河北、天津等10省市作为研究区域,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滨海湿地保护利用管理效率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处理,代入到非导向超效率SBM(Slack-Based Measurement)模型中计算得到2006—2015年各省市滨海湿地保护利用管理效率值。结果表明:2006—2015年沿海10省市滨海湿地保护利用管理效率评价值总体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变化情况;在100个决策单元中,达到有效的决策单元占71%,无效决策单元占29%;滨海湿地保护面积不足和资金投入冗余是无效决策单元效率值低下的主要原因。在效率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滨海湿地保护利用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22.
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湿地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是开展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利用1980—2015年7期土地遥感解译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景观指数、转移概率矩阵和增强回归树模型定量分析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间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少了738 km2,较1980年减少了16.43%;沼泽地占湿地的75%以上,面积也持续减少。1990—1995年是湿地面积减少速率最大的时段。(2)1980—2015年间湿地景观变化趋势为最大斑块的优势地位降低,破碎度加剧,且空间分布趋于离散,连通性减弱。沼泽地的景观变化特征与湿地相似,而水域与之相异。(3)1980—2015年间湿地损失集中分布在乌裕尔河两岸、双阳河中游及流域尾闾,主要转出为水田、旱地、草地和盐碱地,总的转移概率约为20%。(4)气候因素是导致湿地损失的主要因素,贡献率达到50%。道路修建对湿地损失的影响范围约为1.8 km;高海拔会增加湿地损失的风险;耕地周围2 km的湿地易被开垦;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遏制了湿地损失。未来湿地损失风险较大的区域为乌裕尔河中游、双阳河中下...  相似文献   
923.
四川省湿地类型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对四川湿地进行遥感制图,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获取2000—2015年间2期(2000—2010年和2010—2015年)湿地变化时空数据库,选取平均风速、降雨量、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间、平均相对湿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9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因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对四川省湿地类型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1)从2000年到2015年,四川省湿地变化面积705374 hm2,沼泽和河流湿地是每期湿地面积变化的主体,库塘是变化最大的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最为稳定,主要的湿地变化类型是沼泽转化为非湿地、河流和非湿地转变为库塘。(2)平均气温、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分别解释湿地类型变化的16.6%、30.7%和2.1%,而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仅能解释0.6%和0.3%,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气温和人口数量是四川省湿地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3)四川不同湿地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沼泽湿地转化为非湿地的量减少,而且国内生产总值越高,非湿地和河流湿地转变为库塘...  相似文献   
924.
选择黄河口新生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N:对照处理;LN:低氮处理;MN:中氮处理;HN:高氮处理)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氮处理下土壤中闭蓄态磷(HCl-Pi和Residual-P)均是TP的主体(87.75%—90.04%),而活性磷(Resin-P、NaHCO3-Pi和NaHCO3-Po)和中等活性磷(NaOH-Pi、NaOH-Po、Sonic-Pi和Sonic-Po)占TP的比例均较低,分别为4.81%—5.58%和5.14%—6.57%。相对于NN处理,MN和HN处理下的活性磷含量分别增加了9.16%和12.44%,而LN、MN和HN处理下的中等活性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25%,6.92%和24.24%,说明外源氮输入整体增加了土壤中的活性磷含量。与之相比,闭蓄态磷含量在LN、MN和HN处理下均呈降低趋势,其值相对...  相似文献   
925.
易阿岚  孙清  王钧 《生态学报》2020,40(16):5513-5524
湿地是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间显著减少,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上海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过程与未来情景。研究表明:(1)该模型有效且具有实际仿真的可操作性,并可根据政策要求设定参数,对上海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可为上海市制定湿地保护或生态规划政策提供可行性分析。(2)对4种不同"湿地面积增长率"的情景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了未来经济以不同增速条件发展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无论哪种情景,文化服务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64%以上,且在研究时段内呈增长趋势;调节服务价值次之,呈增长趋势;供给服务价值最低,呈下降趋势。(3)到2025年,按照现行的政策,上海市湿地面积将减少至37.92×104hm2,届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711.56×108元,占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0%,人均1.95×104元。  相似文献   
926.
以云贵高原4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以1977—2015年5期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获取多期土地覆盖数据,分析研究区湿地面积变化;应用景观指数、动态度、人为直接干扰度3个参数,探讨云贵高原国际重要湿地人为胁迫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影响及湿地保护成效。结果表明:38年间云贵高原的4处国际重要湿地范围内的湿地面积共损失7.6%,约299 hm2,人为直接占用是湿地损失的主要原因;人为直接干扰度从1977年的7.4%增长到2015年的13.5%; 38年间湿地景观破碎度上升,斑块增多,聚集度下降,蔓延度下降,景观破碎化明显; 4处国际重要湿地景观变化差异性明显,拉市海与大山包景观变化较大,受人为胁迫相对明显;碧塔海与纳帕海景观变化较小,保护效果相对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高原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7.
外来植物入侵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议题,而关于库塘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湖南省平江市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对象,基于5种土地利用类型共10条样线调查资料,对公园内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和危害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公园内外来植物共17科37属46种,菊科(9种)和禾本科(7种)植物最为丰富,分别占总种数的19.57%和15.22%;生长型以一、二年生草本为主(33种),占总种数的71.74%。(2)原产地以南美洲和北美洲为主,说明美洲大陆起源的外来植物在公园内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3)区系组成上热带科属比例显著高于温带科属,表现出强烈的热带区系性质。(4)公园内共有42种外来植物形成入侵危害,前3级危害种(32种)占总种数的69.57%,其中大狼杷草、凤眼莲等5种植物已造成恶性入侵危害。(5)公园与同纬度范围内其他湿地(洞庭湖、南矶山和漩门湾)外来植物的主要原产地均为美洲,并以菊科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最为优势;相互间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随距离增大而减小,与洞庭湖的相似性最高,并有32.61%(15种)的外来植物种类仅见于黄金河。悠久的人类干扰历史...  相似文献   
928.
为保护四川省湿地生境及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对四川省湿地水鸟资源与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在川西高原区、川西南山地区和四川盆地区共设置调查区域(点) 27个。调查记录湿地水鸟141种,加上以前有记录而本调查没有记录到的24种,四川湿地鸟类共计165种。实地调查到的141种湿地鸟类隶属于11目、23科,分别占全国水鸟目、科、种的73. 33%、65. 71%和43. 79%,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9种,四川省保护鸟类19种,CITES附录Ⅰ有3种,附录Ⅱ有8种。留鸟20种,夏候鸟23种,冬候鸟41种,旅鸟56种,迷鸟1种。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79种(59.57%)、东洋界33种(23.40%)、广布种29种(20.57%)。四川盆地区的物种数和种群数量最丰富,其次为川西高原区。四川盆地区与川西南山地区主要以冬候鸟和旅鸟为主,川西高原区则以夏候鸟为主。四川省湿地水鸟物种丰富,但人类活动导致湿地资源遭到破坏,影响了物种多样性,必须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29.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主要的外来红树植物引种驯化基地,于1985年和1999年分别从孟加拉国和墨西哥引入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此后这两个种又从此基地向我国其他沿海湿地再引种,目前已在该岛及华南多处湿地成林,并引发了可能产生对乡土红树植物群落不利影响的担忧。为此,本研究于2019年7月对我国最早引入和种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的东寨港进行这两个种的人工种植与自然扩散的调查,分析它们的扩散路径和扩散趋势,以期为红树林湿地外来植物的管控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无瓣海桑人工种植面积为40.56 hm2,主要在试验区和核心区;自然扩散面积40.12 hm2,大部分零散分布于核心区和缓冲区;由于种植次数多、种植地点分散,扩散路径难以判断。拉关木人工种植面积为6.23 hm2,主要在保护水域和试验区;扩散面积0.53 hm2,主要在缓冲区;拉关木已形成的3个主要扩散区在相对集中的种植区外围,可推断其个体呈辐射状向外扩散,扩散的直线距离达3~5 km。扩散区有众多的幼苗个体,显示数量还存在爆发的趋势。两...  相似文献   
930.
于2018年冬季在福田红树林湿地设置4个采样断面进行沉积物样品采集,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优势属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个以上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和其他未鉴定类群,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97.28%;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490.73±465.09) ind·10 cm-2;共鉴定出海洋线虫隶属于30属17科,其优势属(优势度≥5%) Paracanthonchus、Megadesmolaimus、Subsphaerolaimus、Terschellingia、Spinonema、Pseudochromadora和Pseudolella;发现新纪录种—大亚囊咽线虫Subsphaerolaimus major Nguyen&Gagarin,2009,并对其进行了测量及描述,并比较了其与模式种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