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14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9 毫秒
911.
焦德志  荣子  曹瑞  闫秋月  姜秋旭  杨允菲 《生态学报》2017,37(23):7843-7853
采用单位面积取样,计数和测量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对扎龙湿地保护区4个生境单优群落芦苇种群分株构件数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生境芦苇种群从5月10日左右返青后进入营养生长期,分株高度和分株密度均持续增加到生殖生长初期的8月份,其中6-8月份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8-10月份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分株便停止高度生长,地下芽的输出也不再形成分株补充现实种群;分株生物量和种群生物量均持续增加到生殖生长旺盛期的9月份,至休眠期的10月份均有所降低,各月份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芦苇种群在生长季末期,具有将生产的物质分配转移到地下储藏与营养繁殖器官的形成与生长上的特性。芦苇种群分株数量特征与返青后实际生长时间之间均较好地符合对数函数关系,R~2在0.818-0.994之间,拟合方程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水平。4个生境芦苇种群分株密度以湿生生境最大,依次为水生生境、旱生生境,盐碱生境最小,分株高度、分株生物量和种群生物量均以水生生境最大,依次为湿生生境、旱生生境,盐碱生境最小。因此,4个生境芦苇种群分株构件数量特征均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生育期节律性,同时,芦苇种群的个体生长和种群动态存在明显的环境效应,土壤含水量、pH是影响该地区芦苇分株数量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12.
盐沼生态系统环境梯度明显,物种组成较简单,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理想对象。本研究以崇明东滩盐沼湿地为研究区域,研究优势种去除对植物群落结构以及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处理仅对植物群落分株密度有极显著效应(P0.01)。去除组和对照组物种组成差异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处理效应逐渐减弱。(2)去除组底栖动物密度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3)盐沼植物群落特征与底栖动物群落有密切关系,植物密度、冠层高度与底栖动物密度相关性极显著。去除优势种后,植物群落分株密度升高,群落内剩余物种占比有所上升,次优势种对群落的补偿效应具有较大贡献;而底栖动物群落密度下降,其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密度并不一致。上述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变化影响了盐沼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而可能影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相似文献   
913.
不同盐分水平对柽柳扦插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柽柳(Tamarix chinensis)作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种之一,对盐渍化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根系作为植物直接感受盐分变化的器官,其对盐分条件的响应特征对研究植物生存、湿地恢复、土壤改良等具有重要意义。以一年生柽柳插穗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6个盐分水平:CK(空白对照)、0.4%、0.8%、1.2%、2.4%、3.6%进行试验,测定柽柳生根率、根寿命、根系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根中ATP合成酶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脱落酸(ABA)含量,研究柽柳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对不同盐分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1)柽柳适合扦插繁殖的培养溶液含盐量低于0.8%;含盐量超过0.8%后,扦插生根率显著降低,根系寿命减短。(2)柽柳根长生长随含盐量升高呈下降趋势;主根数随含盐量升高先增加,至含盐量超过1.2%后逐渐减少。(3)柽柳可通过调整生物量的分配模式来适应盐环境,低盐时地上部生物量高于地下,高盐时根系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加,但生物量仍低于地上部分。(4)ATP合成酶活性、CAT活性在含盐量低于0.8%时增加;含盐量超过0.8%时,活性降低;脱落酸(ABA)含量随含盐量增加先增加,含盐量超过1.2%时减少。  相似文献   
914.
任悦  赵成章  李雪萍  张晶  雷蕾 《生态学报》2018,38(16):5819-5827
植物蒸腾速率与叶性状关系的环境响应,对探索植物碳水代谢关系和叶性状构建模式之间耦合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甘肃省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盐沼湿地为实验地,按研究区域滨藜(Atriplex patens)植株密度设置Ⅰ(16—21株/m~2)、Ⅱ(9—15株/m~2)、Ⅲ(9株/m~2)3个梯度,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方法,以叶脉密度和中脉直径分别表示叶脉性状,研究了种群密度影响下滨藜蒸腾速率与叶脉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种群密度减小,滨藜的中脉直径、株高、盖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LA)均逐渐降低,而叶脉密度、叶干重、蒸腾速率(T_r)和净光合速率(P_n)逐渐增加。在高密度(Ⅰ)和低密度(Ⅲ)中,滨藜的蒸腾速率和叶脉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中脉直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中密度(Ⅱ)中,滨藜的蒸腾速率与叶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中脉直径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在小密度样地,蒸腾速率(T_r)较小,滨藜采取减小叶脉密度、增大中脉直径的策略,即在阴生环境中滨藜叶片需要大的中脉直径来支撑,同时较小的叶脉密度亦可满足其蒸腾需求,体现了密度制约下湿地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资源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15.
王显金  钟昌标 《生态学报》2018,38(8):2974-2983
正确评估海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有助于加强人们保护海涂湿地的意识,为海涂湿地围垦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视价格"便宜"、"适中"和"昂贵"为模糊集,基于CVM法区间型数据建立了传统模糊统计模型、赋权模糊统计模型和三相划分模型,并以此评价了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单位面积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3种方法得到的单价分别为10.28、10.38、9.76元m~(-2)a~(-1),三者一致程度较高,与国内沿海湿地价值比较接近。分析了"生态价值"概念客观上的"模糊性"引致模糊数学模型的合理性;采用"橄榄球"式赋权建立赋权模糊统计模型以克服传统模糊统计模型中对区间数据均匀赋权的不合理性,结果在隶属度函数的光滑性和拟合度上好于后者;第三,三相划分模型拟合出3个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可以比较相同价格在不同模糊集中隶属度差异。建立的模型对于基于CVM法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16.
湿地匐灯藓切茎繁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湿地匐灯藓T.Kop.是五倍子角倍蚜Schlechtandalia chinensis Bell.的优良冬寄主之一。对该藓切茎繁殖的研究表明:切茎碎段繁殖适宜时期为4 ̄6月、9月,温度为13 ̄25℃;碎段长度0.5 ̄0.8cm,撒播量为60 ̄80g/m^2为宜。这不仅可以提高繁殖系数,而且还能延长冬寄主使用寿命2 ̄3a。从而为角倍蚜冬寄主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7.
野鸭湖典型湿地植物光谱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克  赵文吉  郭逍宇  胡德勇  宫兆宁  龙娟 《生态学报》2010,30(21):5853-5861
遥感技术已成为湿地植被识别和分类的重要手段,而深入研究地面植物群落光谱特征对于利用遥感影像的湿地植被分类具有指导意义。以典型淡水湿地——野鸭湖湿地为实验区,测定其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反射光谱,并重采样以模拟OMIS机载成像光谱仪红-近红外的50个波段。在此基础上应用二阶导数的方法得到湿地植物识别的9个最佳波段:515.3,553.1,626.5,687.5,733.9,810.6,821.1,833.0,966.8nm。这些波段可以很好的识别湿地植物类型:沉水植物在810.6,821.1,833.0nm存在独特的吸收/反射特征,与其他湿地植物类型相区别。浮水、挺水、湿生、中生植物相比,浮水植物在515.3nm的吸收特征和553.1nm的反射特征较为突出;浮水、湿生、中生植物在687.5nm的吸收特征与挺水植物相比更为显著,但挺水植物在733.9nm的反射特征尤为明显;湿生植物在626.5nm的吸收特征比浮水、挺水、中生植物更加显著;中生植物缺少在626.5nm的吸收特征,但在966.8nm的吸收特征最为明显。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野鸭湖湿地植被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及湿地植被制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可以为淡水湿地植被的遥感识别和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18.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湿地食物源判定和食物网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物营养动力学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研究的基础.碳、氮稳定同位素作为识别营养关系的方法,已在湿地生态系统食物来源、组成和食物链传递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系统综述了稳定同位素食物贡献度计算模型和营养级确定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讨论了动物营养分馏值和基线的选择依据;概括了湿地生态系统典型食物源及其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总结了草食、杂食和肉食等不同营养级动物的食物来源.指出了稳定同位素在湿地食物源溯源和食物网研究中的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需求,展望了未来同位素技术在湿地食物网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前景和研究重点,提出需要加强稳定同位素营养分馏和基线的影响因素、样品处理和保存方式研究以及胃含物、分子标记物和多元素同位素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919.
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觅食地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 (Grusmonacha)觅食地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潮沟边缘和平滩 2种微地貌之间 ,白头鹤的取食强度具极显著差异 (P <0 0 1) ,食物埋藏深度和食物重量具显著差异 (P <0 0 5 )。②在由北向南 3条样线之间 ,白头鹤的取食强度、食物埋藏深度、食物数量和食物重量差异极显著 (P<0 0 0 1)。③在内带、中带和外带 3条植被带之间 ,食物的埋藏深度和食物重量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 ;由于潮水的影响 ,白头鹤在 3条植被带之间的取食强度无显著差异。白头鹤通过食物埋藏深度、食物重量和食物数量 3个特征来选择最佳的觅食场所。其中 ,食物的埋藏深度对白头鹤觅食地的选择具有最重要的作用 ,白头鹤倾向取食埋藏浅的食物 ;而潮水的冲刷作用是造成食物埋藏深度不同的主要原因。通过食物的平均埋藏深度与白头鹤平均取食深度的比较 ,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白头鹤的取食地点  相似文献   
920.
黑鹳(Ciconia nigra)属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010至2018年,通过样线、样带和固定样点调查的方法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鹳种群进行了监测,黑鹳最大种群数量均出现在每年的9月下旬,数量120~430只不等,年均308只.春季迁徙季节,黑鹳于3至4月到达保护区,部分个体会在此繁殖,其他个体会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