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16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目的:摸清广佛地区湿地植物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变化动态,分析其植物多样性资源健康状况。方法:使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应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共记录有湿地植物312种,隶属于90科198属,水生植物93种,湿生植物124种,半湿生植物共有82种,红树类植物13种,乡土植物241种,占比77.24%;外来植物71种,占比22.76%,入侵植物13种。湿地植物群落分为5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50个群系(落),13个栽培群系。结论:湿地植物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50%的样地生态系统呈现不健康状态,33%的样地属于亚健康状态,仅有17%个样地属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72.
韩智献  仝川  刘白贵  黄佳芳  张林海 《生态学报》2022,42(11):4561-4571
河口潮汐沼泽湿地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是入海河流河口湿地面临的两个主要环境问题。近年来,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及其与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的叠加将如何影响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净CO2交换,目前还未见报道。2020年夏秋,福建沿海经历了数月严重的气象干旱,这为揭示干旱对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净CO2交换量(NEE)和生态系统呼吸(ER)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契机。分别于2019年8—10月(正常天气)和2020年8—10月(干旱天气),在闽江河口微咸水短叶茳芏沼泽湿地运用光合作用测定仪+箱法测定不同处理(对照、模拟海平面上升、模拟氮负荷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模拟氮负荷增加)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NEE和ER,以期揭示气象干旱与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的叠加对河口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净CO2交换的影响。与正常天气相比,干旱天气下各处理(包含对照)的NEE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海平面上升以及氮负荷增加处理样地的ER显著减少(P<0.05),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处理ER显著增加(P&l...  相似文献   
873.
随着全球氮沉降速率的快速增加,已对陆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活性和代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土壤中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为此,以中亚干旱区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在保护良好的高寒湿地选择沼泽(S)、沼泽草甸(SM)和草甸(M)3种湿地类型布设野外原位氮添加试验(施氮浓度分别为0、8、16 kg N hm-2 a-1),探究短期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微生物商(QMB)、土壤蛋白酶、脲酶、碱性磷酸酶、H2O2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M土壤MBC、MBN、MBC\\N、QMB较S和M区高,对酶活性而言,SM和M区土壤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M区H2O2酶和脲酶活性较高。(2)氮添加显著增加了3种湿地类型中土壤MBC和MBN,其中MBC增加了7.00%-119.00%,MBN增加了8.03%-38.26%。氮添加仅显著增加了S和SM区土壤MBC/N和QMB (增加了24.68%-113.10%),但抑制了M区土壤MBC/N和QMB (抑制了8.93%-10.36%)。(3)氮添加显著增加了3种湿地类型土壤中脲酶、蛋白酶和H2O2酶活性,分别增加了7.25%-59.63%、4.71%-58.55%和34.70%-157.27%。但是氮添加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对蔗糖酶而言,N1处理增加了S区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了58.58%),而N2处理显著降低了22.72%。氮添加对SM和M区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4)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氮添加直接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而随着湿地类型的变化(S-SM-M)直接和间接(通过pH)增加了酶活性;湿地类型的变化还通过影响pH、有机碳和有效养分间接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总之,氮添加和湿地类型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其中,土壤pH和有机碳是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可为中亚干旱区高寒湿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74.
焦德志  钟露朋  张艳馥  潘林  杨允菲 《生态学报》2022,42(15):6103-6110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个体可以表现出形态特征的分异和物质分配的权衡与调整。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殖株和营养株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量分配的异速关系。结果表明:在9月末,盐碱生境、旱生生境、湿生生境和水生生境芦苇分株的生长表现出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株高和株重均以盐碱生境最小,水生生境最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分别为1.3—3.3和1.8—5.1,分株生长在种群间的变异度高于种群内,与营养株相比,生殖株的变异度较低;分株的支持分配与生产分配的比值为1.8—4.2,生产分配以盐碱生境最高,以水生生境最低,而支持分配和生殖分配表现与生产分配相反的序位;生殖株的花序长和花序重与株高间呈直线函数形式增长,株高和株重低于种群平均值的20%和35%的分株不进行有性生殖;叶重、叶鞘和茎重以及分株重与株高间呈幂函数形式的异速生长关系。植物通过改变个体的形态特征以及调整构件间生物量分配适应不同环境,而受遗传因素控制的构件间生长关系却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75.
作为生态系统中较为脆弱的一种,荒漠区生物种类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高盐采油废水的排放会对荒漠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克拉玛依油田某外排水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等距离布点原则布设12个样方,通过地理探测器和聚类分析识别出湿地影响区域和背景区域,分析了两区域内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多样性,并分析了盐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采油废水排放对周围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大,背景点位含水率在6.5%以下,湿地影响点位含水率在12%-30%;对土壤全盐量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含盐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方向递增的规律;在整个研究区域发现8个物种,其中4个物种在两区域内都存在,但是植物生长状况差异明显,受湿地影响区域的植被盖度变化范围更大,在1%-40%之间,未受影响区域的植被盖度均在20%以下;通过毒性效应分析得到盐分的预测无效应浓度为83.04 g/kg,实际浓度与其相比,风险熵小于1,盐分的暴露尚未引起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76.
林晓雪  黄佳芳  李慧  仝川 《生态学报》2022,42(22):9186-9198
河口感潮沼泽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碳收支研究是量化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及固碳规模的基础。本研究运用透明箱和不同遮光率布遮盖+红外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不同光照条件,测定闽江河口鳝鱼滩半咸水芦苇沼泽和短叶茳芏沼泽的瞬时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CO2)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以及甲烷(CH4)排放通量,并通过对总光合吸收量(gross ecosystem exchange,GEE)与光合有效辐射的拟合以及ER与气温的拟合,外推2个沼泽生态系统CO2气体在月、年尺度上的NEE和ER,评估其年固碳量。2个沼泽生态系统的NEE和ER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季为大气中CO2的汇,而冬季则转化为大气中CO2的源,芦苇沼泽年尺度固碳能力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沼泽。芦苇沼泽与短叶茳芏沼泽CH4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CH4排放,闽江河口鳝鱼滩半咸水芦苇沼泽、短叶茳芏沼泽生态系统年固碳量分别为(5371.52±336.97) g CO2-eq/m2和(2730.32±503.67) g CO2-eq/m2。研究表明:闽江河口半咸水沼泽湿地在年尺度上是一个较强的碳汇,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77.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湖滨带退化速度显著加快。植物功能性状的方法可以量化植物特征,预测植物对外界环境干扰的反应,有助于理解退化湖滨带湿地植物应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的适应机制,对湖泊湖滨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在内蒙古高原典型湖泊湖滨湿地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赖草(Leymus secalinus)、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碱蓬(Suaeda glauca)、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7种优势植物的叶片和根系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湿地植物的11种功能性状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究环境变化影响下湖滨带湿地植物的物种分布和功能性状的差异,以及湿地植物在不同湖滨带湿地生境下的适应策略。在评估植物功能性状差异基础上,采用环境矩阵连接性状矩阵(RLQ)结合第四角分析(Fourth-Corner)的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湖滨带湿地中7种优势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的影响,植物的功能性状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种间与种内变异,在湖滨带湿地中植物的植株高度、叶片碳含量、叶片氮含量、叶片碳氮比、比根长、根组织密度、根氮含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比较敏感,土壤pH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盐分与植株高度、叶片碳含量和叶碳氮比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氮含量、根组织密度显著正相关;土壤的总氮含量与植株高度显著正相关,与比根长显著负相关;土壤碳氮比与植株高度和叶片碳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植物比根长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与根氮含量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内蒙古高原湖滨带湿地植物的功能性状受环境的作用强烈,植物采取了不同的性状策略来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878.
王志勇  马静薇  王立帅  李琳  吴珊珊 《生态学报》2019,39(16):6017-6028
设计生态是相对于自然的生态而言的人工设计的生命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其是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新范式。从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对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人工湿地的设计生态的景观绩效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人工湿地能对回用再生水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再生水经过人工湿地后,TP、TN、NH_3-N、COD、SS分别减少74.9%、6.66%、61%、41.18%和64.71%,但整体水质类别保持不变。湿地基质土壤中TN、TP的含量与湿地水体有密切关系,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湿地可以提高湿地基质中的土壤肥力。湿地周边植物生境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灌木丛、草丛、浅水沼泽,其结构、优势种、下层植物差异明显。植物群落地域特征十分明显,整体多样性较为丰富,共计22科,37属,37种。(2)人工湿地景观为校园师生提供了较好的游憩、社交和视觉景观服务,超过80%的使用者对其总体评价在"满意"以上。同时,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成本低,约每年可节约用水成本6.7万元。(3)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景观在设计初期,应当全面考虑运行中的地域独特性,提高设计绩效的预见度。  相似文献   
879.
不同基质和不同植物对人工湿地净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魏成  刘平  秦晶 《生态学报》2008,28(8):3691-3697
实验通过建立不同模式的小型湿地系统研究了不同基质和不同的植物组合对人工湿地净化效率和效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植物的湿地系统比没有植物的湿地系统净化效率高,沙土混合基质比卵石基质净化效率高;旱伞草和美人蕉组合以及旱伞草、美人蕉和芦苇3种植物的组合湿地系统比单一旱伞草湿地系统的净化效率更高;小粒径基质和混合种植湿地系统能够保持较稳定的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880.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水分条件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水文条件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到关键作用。利用遥感获取与湿地水分条件直接相关的生物物理变量,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探讨监测湿地挺水植物缺水状况的可能性,并探讨了建立湿地水分遥感监测的新方法。回归分析表明,对于同一挺水植物而言,在湿地旱化的条件下,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差异,在植被生长状况(NDVI)相同的情况下,地势较高处植物的冠层温度亦较高;在生长处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度高(NDVI值高)的地方,植物的冠层温度较低。这说明可以通过地表温度和NDVI来监测挺水植物的缺水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