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对采自新疆境内的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市和吐鲁番盆地的快步麻蜥5个地理种群共287号标本进行观测,分析其鳞片变异式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亚种分化。根据变异率将鳞片分为三类:1)没有变异,如腹部横列鳞数;2)变异率在30%以下,包括上下唇鳞、颔片数等;3)变异率均超过30%,包括股孔数、股孔间鳞数、腹面横列鳞行数和颔片到领围鳞数等。对8个形态学量度指标及7个鳞片数量指标的差异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的各指标均未达到亚种分化的差异显著性标准,暗示研究区域内的快步麻蜥在形态上没有亚种分化。结果表明快步麻蜥东方亚种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蕨麻的化学成分以更好地利用蕨蔴资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青海和甘肃两个地区产的蕨麻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蕨麻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自甘肃产地的蕨麻含有11种脂肪酸,青海地区产的蕨麻含有7种脂肪酸,二者的共同成分有7种;甘肃产蕨麻中硬脂酸含量最高,辛烷含量最低;青海产蕨麻中邻苯二酚含量最高,棕榈酸含量最低。表明不同产地的蕨麻所含脂肪酸种类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3.
44.
山地麻蜥深秋和晚春几项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地麻蜥 (Eremiasbrenchleyi)是‘我国常见的小型爬行动物。鉴于对它们冬眠期的肥满度等的研究未见有报道 ,作者于 1 995年 1 0月~ 1 996年 5月、1 997年 1 0月~ 1 998年 5月对其肥满度、胴体肥满度、脂肪体系数、生殖腺系数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实验用麻蜥捕捉自徐州市南郊泉山的朝阳山坡上 ,1 995年 1 0月 2 4日捕回 4 4只 (雌性 2 3只 ,雄性2 1只 ) ,1 996年 4月 2 1日捕回 2 2只 (雌性 1 0只 ,雄性 1 2只 ) ;1 997年 1 0月 1 6日捕回 2 3只 (雌性 1 1只 ,雄性 1 2只 ) ,1 998年 4月 2 5日…  相似文献   
45.
两种麻疯树苗对盐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两种不同基因型麻疯树苗(南油2、3号)在不同NaCl浓度下生理生态响应特征,并比较不同基因型麻疯树苗的耐盐差异性。结果表明:①用25、50 mmo.lL-1NaCl处理,南油2号全株干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南油3号全株干重比对照显著降低。用100 mmol.L-1l或以上浓度的NaCl处理,随着盐度增加,两种树苗全株干重皆比对照显著降低,且3号苗降低的幅度大于2号苗。②在用200 mmol.L-1或以下浓度的NaCl处理,南油2、3号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在用300 mmol.L-1NaCl处理,则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5%和8%。③用25、50 mmol.L-1NaCl处理,南油2号可溶性糖(SS)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3号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用200、300 mmo.lL-1NaCl处理后,两者SS含量均比对照显著降低。同时,2号苗可溶性蛋白(SP)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3号苗SP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④随着盐度增加,南油2号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用300 mmol.L-1NaCl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随着盐度增加,3号苗的SOD活性递减,皆显著低于对照。用25、50 mmo.lL-1NaCl处理,两种树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着盐度增加,2号苗的POD活性比对照显著增加,而3号苗比对照显著降低。用25、50 mmo.lL-1NaCl处理,两种树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皆比对照显著增加,且随着盐度增加,其变化趋势如SOD活性。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具有较好的耐盐性,且南油2号比南油3号具有更高的耐盐性,因为前者具有更高的保护酶活性、叶片保水能力和叶片SP含量。  相似文献   
46.
蔡柏岩  江云飞  葛菁萍  接伟光 《生态学报》2010,30(17):4691-4698
从分子水平分析大麻沤麻液中细菌种类及其优势菌群,为筛选出大麻微生物脱胶的生产菌种奠定基础。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大麻沤麻液中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及动态变化,使用Gel-Pro Analyzer 4.5软件分析DGGE指纹图谱,并对优势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发酵初期过渡到主发酵期细菌种群多样性上升,群落演替迅速,从主发酵期进入到发酵末期,细菌种群多样性下降,群落演替缓慢;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细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在发酵中期(72h)达到高峰,说明发酵中期细菌种群数量、优势菌群种类达到了最高值,发酵初期和末期以不可培养细菌为主,主发酵期以成团泛菌属为主。  相似文献   
47.
华北丽斑麻蜥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罗来高  屈彦福  计翔 《动物学报》2006,52(2):256-262
作者研究山西阳泉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体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选择体温、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分别为36·0℃、1·0℃和44·9℃。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温显著影响食物通过时间、日摄食量、日粪尿排量、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食物通过时间在26 -34℃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缩短,在更高的体温下则延长。蜥蜴在30、32、34和36℃体温下明显摄入较多的食物、排出明显较多的粪尿。34℃和36℃下的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大于其它更低或更高温度下的对应数值,但这两个变量未因体温变化而呈现清晰的规律性变化。疾跑速在18 -36℃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38℃体温下则减缓。36℃或附近体温最适合疾跑速。疾跑速最适体温接近蜥蜴的选择体温,表明蜥蜴疾跑速的最适温度可能与其选择体温密切相关[动物学报52 (2) : 256 -262 , 2006]。  相似文献   
48.
麻疯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启动子的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文  高帆  秦小波  徐莺  陈放 《植物研究》2007,27(4):455-459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催化苯丙氨酸转化为肉桂酸,促进黄酮、香豆素等次生代谢物的生成。本文根据已克隆的麻疯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JcPAL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DNA步移技术,克隆出长度为1 334 bp的JcPAL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序列。序列分析显示其不仅具备CAAT、TATA盒这些保守元件,而且包含多种胁迫诱导元件,特别是在序列中发现一些苯丙氨酸解氨酶特有的元件。为了鉴定JcPAL基因的启动子元件,分别将长度不同的5′端侧翼区缺失体定向插入载体pBI121中, 取代原有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了4个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9.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 )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疯树属(Jatropha L. )植物,果实含油量高,种仁含油量在60%左右,可用于加工提炼优质生物柴油,以替代日益紧缺的石油能源~([1-2]).近年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开展的绿色扶贫项目中,麻疯树已经在中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四川及云南等省区试种成功.麻疯树全株有毒,其种子、树皮、叶、根和乳汁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作为医药和生物农药资源;其种子加工后残留的油饼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作为优质肥料,经脱毒后也可作为饲料~([3]).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法从麻楝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甲酯(1)、没食子酸乙酯(2)、没食子酸(3)、ozoroalide(4)、stigmast-4-en-6β-ol-3-one(5)、黄柏呈(6)、chukranin A(7)、chisopanin M(8)、21α,24α-methylmelianodiol(9)、toonaciliatin K(10)、21α,25-dimethylmelianodiol(11)、odoratone(12)、bourjotinolone A(13)、hispidone(14)和phragmalin di-isobutyrate(15)。化合物4~14为首次从麻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2和3具有中等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