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所致乙肝病毒基因耐药突变的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乙肝耐药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针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上4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形式,分别克隆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作为标准品,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设计目标基因通用PCR引物和各突变点的焦磷酸测序引物,建立焦磷酸测序的突变检测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乙肝病毒四种常见耐药性突变的标准株和变异株克隆,建立了分别或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的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8例临床耐药或疑似耐药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双脱氧测序验证,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3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5例,其中焦磷酸测序检出20例为混合突变,而双脱氧测序显示为6例。结论:成功建立了焦磷酸测序定量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乙肝病毒耐药基因突变的标准质粒,为临床动态监测乙肝病毒变异病毒株、指导合理用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源于紫穗槐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基因、反义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基因以及两者的双价基因分别转移至烟草中。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烟草基因组中。测定全纤维素和Klason木质素含量的结果显示,增强UGPase基因的表达可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纤维素含量,但对木质素含量没有影响;抑制4CL基因的表达可显著降低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含量,但对纤维素含量没有影响;转移双价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中纤维素含量增加而木质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旨在克隆穿心莲CPS的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的技术从穿心莲叶片中获得目的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全长2 499 bp的cDNA序列,编码一个833aa的蛋白.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该蛋白与野甘草、咖啡等其他植物来源的CP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保守功能结构域分析显示,该蛋白包含一个富含Asp残基的植物萜类合酶的共有保守功能域“DXDD”,归属于萜类生物合成酶Ⅰ类超级家族和顺式聚异戊二烯焦磷酸合酶超级家族.初步推测克隆得到了穿心莲CPS的编码基因(命名为ApCPS,GenBank登录号为JN216843.1).  相似文献   
14.
植物焦磷酸酶(PPas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焦磷酸酶(PPase)可分为存在于细胞质中可溶性的无机焦磷酸酶和与膜结合的不可溶性焦磷酸酶.后者不仅能水解焦磷酸,同时还具有质子泵的功能.橡胶树乳管中与黄色体膜结合的不可溶性焦磷酸酶,是调控橡胶生物合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酶.对植物焦磷酸酶的结构及其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着重阐述了焦磷酸酶在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dUTP焦磷酸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TPase通过催化水解dUTP,降低尿嘧啶在DNA中的错误掺入,调节dUTP/dTTP的正常比例,保证了DNA复制的正确性和顺利进行。绝大多数dUTPase结构相似,活性中心由不同的亚基共同参与。dUTPase的活性已确定存在于真核及原核的多种组织中,其在细胞内的表达依赖细胞周期或细胞发育的调控。许多病毒也编码dUTPase,且与病毒的感染力有关。研究显示该酶的表达对由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产生的细胞毒性具有关键的拮抗作用,为dUTPase拮抗剂在癌症化疗和逆转录病毒治疗中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蛹虫草甲羟戊酸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CmErg8)和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CmErg19)的功能及其对麦角甾醇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蛹虫草中CmErg8和CmErg19,并采用酵母互补确定其功能是否保守;以蛹虫草尿嘧啶营养缺陷型CmΔpyrG为背景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CmErg8和CmErg19进行过表达,观察其对麦角甾醇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CmErg8和CmErg19不能互补酵母erg8和erg19突变体的温度敏感表型;CmErg8和CmErg19过表达菌株中麦角甾醇和虫草素含量均有所增加,特别是CmErg19基因过表达可以使虫草素含量提升5倍左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蛹虫草CmErg8和CmErg19的功能,并且发现蛹虫草麦角甾醇合成通路基因可能会影响虫草素含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景天酸代谢 (CAM)植物菠萝叶片绿色组织与贮水组织液泡膜ATPase和焦磷酸酶 (PPase)特性。绿色组织有较高的ATPase和PPase活力。贮水组织 (绿色组织 )ATPase和PPase活力的最佳温度分别为 43和 49℃ (3 7和 46℃ )。当温度小于最佳温度时 ,ATPase和PPase活力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而当温度大于最佳温度时 ,ATPase和PPase活力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 (1 0~ 46℃ ) 1 0~3 7℃的温度范围 ,绿色组织 (PPase)ATPase活力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的速度大于贮水组织中(PPase)ATPase活力上升的速度 ,绿色组织有 (相对 )较高的ATPase和PPase活力 ;但在 (49~ 6 1℃ )43~ 5 5℃的温度范围 ,贮水组织中 (PPase)ATPase活力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的速度小于绿色组织中(PPase)ATPase活力下降的速度 ,贮水组织有相对较高的ATPase和PPase活力。此外 ,贮水组织中这两种酶活力的热稳定性强于绿色组织中这两种酶活力的热稳定性。对这两种酶活力的最佳 pH和底物依赖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在茶树转录组测序基础上,以铁观音品种茶树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茶树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DI)的2个编码基因(CsIDI1和CsIDI2)的cDNA全长序列。CsIDI1的全长为1 378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894bp,编码297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位于叶绿体上,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IDI的相似性达95%;CsIDI2的全长为1 216bp,其ORF长度为717bp,编码238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位于细胞质上,其氨基酸序列与芝麻IDI相似性达96%。CsIDI1和CsIDI2均含有典型的NUDIX水解酶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IDI1和CsIDI2基因在茶树地上部不同组织都有表达,但CsIDI2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品种间表达量分析显示,它们在父本黄旦品种及杂交后代高香型乌龙茶品种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母本铁观音品种,表现出香气上的杂种优势;在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随着摇青的进行,CsIDI2的表达被显著诱导,表明CsIDIs在茶叶萜类香气物质形成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转化甘蔗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蔗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作物,提高甘蔗的含糖量是甘蔗育种的主要目标.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无机焦磷酸化酶(PPase)基因导入甘蔗,以期获得提高蔗糖含量的转基因植株.经过PPT抗性筛选获得72株抗性植株,并对其进行PPase基因和bar筛选标记基因的双重PCR检测,其中有13株都呈阳性.结果初步证明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已整合到甘蔗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0.
福志贺氏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致病源。以福志贺氏痢疾杆菌2a型301株全基因组为模板、以pET22b-(+)为载体、克隆了一个关键基因:组氨酸合成途径中双功能焦磷酸水解酶和磷酸核糖环化水解酶蛋白(简称:sf2088)。以BL21(DE3)为表达菌株,优化表达条件,获得了可溶表达的蛋白。经过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获得目标蛋白。采用分析超速离心和动态光散射实验,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稳定聚集状态的条件搜索,结果发现锌离子对稳定其聚合状态很重要。通过正交实验,获得蛋白保持稳定聚集态的条件。这对该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