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利用稀土离子作为示踪剂,建立DON/ZEN双标记间接竞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同时检测DON、ZEN。 方法:以DON BSA、ZEN-BSA共包被于固相微孔板,与DON/ZEN标准或样品中的DON、ZEN竞争结合抗DON多抗、抗ZEN单抗,然后分别用稀土离子Eu3+-羊抗兔IgG及Sm3+ 羊抗鼠IgG进行示踪检测,并对建立DON/ZEN-双标记TRFIA进行方法学的考核。结果:DON/ZEN-双标记TRFIA检测灵敏度,DON为0.2 ng/ml、ZEN为0.7 ng/ml,检测范围为:DON 0.2~100 ng/ml,ZEN 0.7~50 ng/ml,批内、批间变异率均小于10%。不同样品添加回收实验表明玉米、小麦样品中DON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8%、98.8%,ZEN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2%、95.7%。DON/ZEN-双标TRFIA检测时,DON与ZEN不相互干扰,该方法特异性好。玉米样品检测结果表明,DON/ZEN双标记TRFIA与单标记DON -TRFIA、ZEN-TRFIA试剂盒结果高度相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检测DON的结果相关系数为0.9760,检测ZEN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695,结论:DON/ZEN-双标记TRFIA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重复性、稳定性好,一次检测可同时得到DON、ZEN两个结果,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稳定、可进行大批量样品筛查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2.
在大肠杆菌厌氧混合酸发酵途径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CK)皆可催化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到草酰乙酸(OAA)的反应。鉴于经由PCK催化的反应伴有ATP的生成,理论上更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产酸,本研究以大肠杆菌W3110(△pfl,△ldh)为出发菌株,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其ppc缺陷菌株并在此基础上过量表达了Bacillus subtilispck基因。初步的厌氧发酵实验表明:过量表达pck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初始菌株厌氧代谢葡萄糖的能力。其中又以ppc缺陷株更为明显,其耗糖能力和产酸能力分别为对照菌株的4.2和15.3倍。  相似文献   
33.
低盐度可诱导鲈鱼胞浆型PEPCK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催化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糖异生途径的第1个限速酶.本研究用SMARTRACE技术从鲈鱼肝脏中分离克隆了PEPCK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215bp,包含1个123bp的5′非翻译区和217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为1875bp,编码1个由62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理论分子量为69.1kD,等电点为5.87.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与其它动物的胞浆型PEPCK相似性很高,与黑鲷为94.2%,与大西洋鲑为86.4%,与人为75.9%,而与该鱼线粒体型PEPCK氨基酸同源性只有70.6%.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蛋白首先与其它动物的cPEPCK聚成一支,然后再与鱼类的mPEPCK成簇,认为该PEPCK属于胞浆型.同时用RT-PCR分析了PEPCK基因在10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只有在肝脏、消化道和肾脏有较高的表达.将鲈鱼从盐度为25的海水转入盐度为12的海水48h后,肝脏和肾脏的PEPCK基因表达有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克隆的为鲈鱼胞浆型PEPCK,低盐度可诱导其表达.  相似文献   
34.
To elucidate the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hysiological inherited trait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photosynthetic CO2 exchang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leaves of the maiz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transgenic rice as the male parent, sp. japonica rice cv. 9516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the stable JAAS45 pollen lin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EPC gene could be stably inherited and trans- ferred from the male parent to the JAAS45 pollen line. Moreover, the JAAS45 pollen line exhibited high levels of PEPC activity, manifesting higher saturated photosynthetic rates, photosynthetic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QY),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hotosystem II and photochemical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JAAS45 pollen line has a high tolerance to photo-inhibition/photooxidation under strong light and high temperature. Furthermore, JAAS45 was confirmed to still be a C3 plant by δ^13C carbon isotope determination and was demonstrated to have a limited photosynthetic C4 microcycle by feeding with exogenous C4 primary products, such as oxaloacetate or malate, or phosphoenolpyruvate. The present study explains the physiological inherited properties of PEPC transgenic rice and provides an expect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breeding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35.
PEPC的多态性在许多植物中都有报告。在CAM植物中,许多实验结果表明PEPC有两种分子量稍有不同的亚基(Hoffner等1989,Nimmo等1986,Muller和 Kludge1983,Muller等1982)。近年来,PEPC的多态性在基因水平也得到证实(Chollet等1996,Gehrig等1995)。冰叶日中花(Mesembtwcmptallinuzn)中,编码两个不同分子量PEPC多肽的基因已被克隆(Chollet等1996)。但这两个亚基究竟是相互结合而成异二聚体,还是以同聚方式各自缔合为两个同聚体酶目前尚有不同观点。有报告在有的CAM植物中,PEPC的聚合度有昼夜的变化,且这种变化引…  相似文献   
36.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光、电镜技术,研究了250例人胚胎视网膜神经元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出现和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早在第6周节细胞即呈NSE阳性,表明分化已经开始。第8~14周,无长实细胞,视锥细胞和水平细胞相继呈NSE阳性,而双极细胞和视杆细胞至第20周才出现明显的NSE阳性反应。NSE弥散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胞质中。伴随胚胎发育成熟,神经元NSE含量逐渐增多。不同神经元的NSE含量不同,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神经元的NSE含量也不同,提示神经元存在结构和功能的亚型。文中讨论了NSE作为视网膜神经元分化标志的意义,对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7.
高等植物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高等植物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此酶的结构、功能和调节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程刚  兰海燕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9):1767-1775
该研究在Escherichia coli Transetta(DE3)中表达了C4盐生植物异子蓬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并进行了酶学特性及非生物胁迫响应分析,以期初步阐明PEPC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生物学功能,为异子蓬PEPC的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生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基于5′-RACE技术获得异子蓬PEPC全长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P985714),构建了E.coli Transetta::pGEX-4T-1-PEPC重组菌株。通过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分别测定了PEPC重组蛋白的酶活和含量,并检测E.coli Transetta::pGEX-4T-1-PEPC重组菌株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耐受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PEPC基因的cDNA全长为2 901 bp,编码966个氨基酸,与甜菜(Beta vulgaris)PEPC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90%,具有PEPC的典型保守结构域(PEPcase)以及VlTAHPTQsiRR和VMIGYSDSgKDAG活性位点;PEPC蛋白属PEPC-1型的不含信号肽的非分泌型亲水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融合GST的PEPC蛋白的分子量约130~140 kD;在37 ℃用0.8 mmol/L IPTG诱导E.coli Transetta::pGEX-4T-1-PEPC重组菌株显示出更高的PEPC酶活及含量,而且E.coli Transetta::pGEX-4T-1-PEPC重组菌在200~800 mmol/L NaCl、5%~20% 聚乙二醇(PEG) 6 000、25 ℃~52 ℃温度范围、50~400 μmol/L甲基紫精和pH 3.0~11.0的非生物胁迫下生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研究表明,异子蓬PEPC基因的表达提高了E.coli耐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减少大肠杆菌L-色氧酸前体物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向草酰乙酸的代谢流,提高其L-色氨酸的产量。方法:以大肠杆菌TRTH0709为出发菌株,利用Red重组敲除技术敲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编码基因PPc,并经测序和酶活性检测确证;对出发菌株和基因敲除菌株进行L-色氖酸发酵,对比分析发酵结果。结果:测序和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ppc基因被成功敲除。发酵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基因敲除菌株TRTH0709△ppc生长速度减慢,最终生物量减少32%,L-色氯酸产量降低27%,但糖酸转化率提高6%;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琥珀酸后,TRTH0709△ppc的生长速率和产酸量有所提高,但仍与出发菌株有一定差距。结论:虽然ppc基因敲除对菌体生长和产酸量影响较大,但能有效提高其糖酸转化率;选育Ppc弱化的突变株以达到减弱代谢流且不影响菌体生长,以及增加,L-色氨酸积累的目的,将是本研究今后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miR-22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表达的变化对其神经内分泌样转化及其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以Northern blot检测LNCaP,LNCaP-AI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7种microRNA的表达变化;细胞转染法检测在雄激素剥夺环境中LNCaP和LNCaP-AI细胞系中miR-221的作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增殖水平;Transwell法检测转染细胞的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的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dishevelled-2(DV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的细胞系LNCaP相比,miR-221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的细胞系LNCaP-AI中明显高表达。通过转染使miR-221在LNCaP细胞系中高表达可促进细胞的NSE表达,加速其神经内分泌样分化。而在LNCaP-AI细胞系中下调miR-221水平则会升高靶基因DVL2的表达水平,并增强LNCaP-AI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该实验证实在AIPC和ADPC细胞系中miR-221存在表达差异。miR-221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样转化,这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转化的重要原因。MiR-221可通过作用DVL2调节晚期前列腺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