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58篇
  8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热带次生林林窗不同热力作用面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利用热带次生林林窗边缘树表温和林窗区域地表温的观测资料,探讨了昼间林窗各热力作用面的热力效应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林窗边缘树表温和林窗地表温的变化,指出在林窗区域林窗边缘墙面是林冠面,林窗地面,林内地面之外的亲的第4热力作用面;各个热力作用面的热力效应随季节,位置和时刻的不同有着明显差异,在受浓雾影响的上午,林窗地面热力作用较强,在中午和下午林窗东侧林缘壁面,林窗东侧-东北侧地面的热力作用显著,中乖以林窗地面作用较强;而下午则以林窄边缘墙面作用较强,各个较力作用面的热力特征和相互作用将制约林窗的热力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842.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植物物候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前期的植物引种研究可为迁地保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不同来源的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4个物候期(萌叶期、落叶期、开花期和果熟期)分布格局及其气候影响因子进行对比, 阐明引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策。结果表明, 引种植物比本地植物萌叶生长盛期更长, 但对低温和干旱更加敏感的引种植物, 在旱季其落叶比例明显高于本地植物, 而3、4月由于气温的回升, 使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在雨季之前就进入了萌叶盛期。而在繁殖物候方面, 由于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小, 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开花期和果熟期格局季节性表现都不明显, 且规律性不强。总体上, 各来源地的引种植物能根据环境的改变形成相应的生长与繁殖适应对策, 可较好地适应西双版纳的环境。  相似文献   
843.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维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4块不同年龄林分的生物量,并详细分析了热带次生林在演替初期阶段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5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41.932t·hm-2,10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52.116t·hm-2,14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88.284t·hm-2,22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13.743t·hm-2。林分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比例以乔木层所占的比例最大,占4/5以上,随林龄而增加;灌木层增长到14年生林分后又下降,草本层随林龄而递减,层间植物则上升。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占1/2以上,随林龄而递增;而枝、根和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则随林龄而下降。并建立了4个林分主要优势种及乔木层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844.
土壤氮矿化作为氮转化的主要过程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往往受磷限制, 氮矿化过程对干旱的响应是否受磷限制的调控值得探讨。该研究以海南三亚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热带低地雨林为研究对象, 利用2019年建立的林内穿透雨减少(50%)及磷添加双因素交互实验平台, 通过野外树脂芯原位培养法研究模拟干旱及磷添加对土壤无机氮(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和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1)减雨处理显著降低了5和15 cm深度土壤的水分含量, 而对土壤温度没有显著影响。2)减雨处理和减雨与磷添加共同处理无论在旱季还是湿季对0-1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但磷添加处理在旱季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 表明磷添加处理对氮有效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旱季, 而非湿季。3)干旱处理在旱季和湿季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净氨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 而磷添加处理和减雨与磷添加共同处理无论在旱季还是湿季对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结果表明了干旱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4)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净氨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同时减雨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净氨化速率与铵态氮含量的关系, 并且在铵态氮含量相等的情况, 随着干旱的影响净氨化速率下降得更快。这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是影响该研究样地土壤氮矿化的主要因素。上述研究结果说明, 降水变化对热带低地雨林中土壤氮矿化有重要影响, 短期磷添加没有显著影响, 减雨与磷添加对土壤氮矿化过程并没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845.
南亚热带典型地区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蓉  宋艳暾  万洪富  彭少麟 《生态学报》2007,27(5):2021-2029
参考美国EPA标准方法对南亚热带潮汕地区农业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分析,并对其分布和来源进行研究,最后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范围从22.1ng/g到1256.9ng/g,与其它地区的污染程度和一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相比,该区处于中等污染水平。高温裂解是土壤PAHs的主要来源。OCPs在被禁止20a后在土壤中仍有残留,残留水平从4.6ng/g到1021.5ng/g,其中HCHs和DDTs的残留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早期使用残留是其主要污染源,但新近仍有DDT和硫丹的输入。PAHs和OCPs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和亚表层,且随着深度的加深,污染逐渐减少,但40cm以下,污染变化很小。菜地土壤PAHs污染水平低于稻田土壤,而OCPs污染水平高于稻田土壤。  相似文献   
846.
中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历史和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森林植被类型分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和保护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我国各省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在综合考虑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供探讨。结果表明:(1)尽管针对我国热带森林的分布范围和群落特征等都已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对我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分类体系仍存在争议。(2)尽管我国的热带森林都处于季风气候区带内,但许多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并不只是受季风影响,而是气候带、关键气候因子、地形、土壤反馈和物种适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我国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5个植被型,即非典型性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顶苔藓矮林(热带云雾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热带季雨林植被型包含4种植被亚型[热带落叶季雨林、热带半落叶(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石灰岩(石山)季雨林]。(4)阐明了上述热带森林植被型和植被亚型在我国各省区的分布情况,并提出未来有必要对人工恢复后的热带森林进行评估和植被类型划分。综上所述,该文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期为今后基于不同地区开展热带森林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7.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8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森林类型的年均凋落物量(t·ha-1)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t·ha-1·yr-1)分别为:常绿阔叶林9.056,0.220;针叶林2.695,0.032。凋落物中叶、枝和花果的百分组成及凋落特征各异。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凋落物量低于热带雨林而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说明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类型,其凋落物量是有差异的。与针叶林相比较,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量较大,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较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也较快,因此从提高森林的质量和增强森林的生态效益来考虑,在造林绿化上应提倡多营造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848.
849.
北亚热带马尾松年轮宽度与NDVI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亚热带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因此,研究北亚热带马尾松年轮宽度与森林NDVI的关系对于揭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自然分布北界的南郑县和河南省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利用北亚热带马尾松年轮宽度指数和1982-2006年逐月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及气候数据,在分析年轮宽度及NDVI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北亚热带马尾松径向生长与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亚热带NDVI受水热条件的共同控制,其中与月均温相关性较强,且以正相关为主,与月降水量和干旱度指数多负相关;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与上一生长季的温度呈正相关,降水和干旱度指数为负相关,当年生长季内的温度和降水以促进作用为主,而与干旱度指数的关系在两地区内相反;南郑县和鸡公山地区年轮宽度与NDVI年值之间关系均不显著(P>0.05)。单月来讲,南郑县3、4、12月NDVI值与年表显著相关,鸡公山地区9月份的NDVI值与差值年表RES相关性最大;南郑县树木生长受温度影响最大,而鸡公山地区受温度和降水的综合作用。因此,在北亚热带地区,长时间序列的年轮宽度数据并不能很好反应NDVI的长期变化,利用树轮宽度指数来重建北亚热带地区NDVI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0.
广西特有植物的研究(续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益新  黄广宾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89,(3):201-210
<正> 二、广西特有植物区系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一)广西特有植物的科、属、种构成 就迄今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广西有维管束植物7217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于288科,1778属。其中特有属10个,它们是:辛木属(Sinia,含1种,金莲木科),异裂菊属(Heteroplexis,含3种,菊科),和属于苦苣苔科的单卒苣苔属(Metebriggsia,含2种),圆果苣苔属(Gyrogyne,含1种),瑶山苣苔属(Dayaoshania,含1种),密叶苣苔属(Buxiphyllum,1种),异片苣苔属(Allostigma,含1种),裂檐苣苔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